瑞兽葡萄纹铜镜为何被称为“多谜之镜&rdquo
瑞兽葡萄纹铜镜为何被称为“多谜之镜”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灭陈,结束了300余年来南北分裂的局面。继之而起的唐朝,国家统一,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手工业的兴盛发展。在金属铸造业中,铜镜是著名的产品。唐朝的艺术家们、工匠们在这个领域内作出了新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他们铸造的铜镜一洗汉式拘谨板滞之态而作流畅华丽之姿,其取材也一变矫揉造作的神话模式而偏重于自由写实或故事,铸造手法也由繁乱纷杂而转为清鲜优雅。瑞兽葡萄纹铜镜就是唐镜中引人注目的镜类。
唐朝的瑞兽葡萄纹铜镜曾被日本学者称为“多谜之镜”、“凝结了欧亚大陆文明之镜”,小小的照面用具竟然弓丨起了学者们如此大的兴趣,原因何在呢?还是让我们从这面镜子说起吧。此镜1958年陕西西安独孤思贞墓出土,圆形,直径16.9厘米,周边及中部各有凸棱一周,钮为一伏卧怪兽。自钮至镜缘,花纹可分为三组,近钮处的一周为瑞兽葡萄纹,在繁密的葡萄中,六只叫不出名堂的瑞兽环绕镜钮。第二组为鸟、蝶与葡萄纹,在累累的葡萄果实中,小鸟仿佛在鸣和,蝴蝶在翩翩起舞。第三组为宝相花一周。类似的铜镜1972年在日本奈良高市郡明日香村高松冢古坟也出土了一面,日本学者对其流行年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中国学者王仲殊将独孤思贞墓出土的这面铜镜和高松冢古坟出土的铜镜进行了比较,惊奇地发现,高松冢古坟出土的铜镜直径16.8厘米,重1220克,独孤思贞墓出土铜镜直径16.85厘米,重1210克;两镜皆作伏兽状,内区花纹是六个瑞兽,并配以葡萄及枝叶;外区花纹由许多兽、鸟、蝶及葡萄纹组成;内区与外区之间有一周凸棱相隔,缘都呈斜面内倾,遍饰云花纹。这样,从纹饰、尺寸和重呈上看,这两面铜镜应该是同时代的。王仲殊先生的研究,不仅解决了日本高松冢古坟年代问题,也给这两面铜镜增添了一衣带水的深厚情怀。
那么,这种瑞兽葡萄纹铜镜究竟谜在哪里呢?首先是镜中的瑞兽曾被命名为“海马”、“海兽”的称呼,但是最初给它们命名的人都未加解释,故不知名称的来由。其后的学者纷纷推测。有的认为“海马”并非铜镜纹饰中的兽,而原来是古代伊朗与祭祀有关的一种神圣植物,东传后讹变为“海马”。有的认为“海马”可能是指海外来的马的意思,或者把“天马”说成“海马”。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海马”为“青海之马”的略称。其实根据铜镜上的兽的形状看,并不都是马,形态与瑞兽相似。其次是瑞兽与葡萄纹组合在一起的来源和寓意。日本学者原田淑人认为葡萄纹镜的图案是从波斯和拜占廷等传来的,但是到了中国以后,进而与六朝末唐初的四神十二生肖镜、四兽镜、六兽镜等纹饰混合融合起来。另一位日本学者滨田耕作认为葡萄纹从西方传到中国时,附随有鸟兽的图案也同时传人了。禽兽葡萄纹不是在中国发达起来的,其起源是在西亚波斯地方。其实,瑞兽和葡萄结合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从史籍记载看,葡萄已经在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种在上林苑了。相传西汉权臣霍光的妻子曾经送给淳于衍葡萄纹锦二十四匹,说明当时的丝织品中巳有葡萄纹了。到了唐代,葡萄的种植及以它为纹样已经相当流行了,因此铜镜上出现葡萄纹是可以理解的。此外瑞兽纹饰在中国自有传统,在六朝、隋初唐铜镜上颇为盛行。所以瑞兽葡萄纹铜镜实际上是把在中国流行的两种纹饰结合在一起。当然我们也可以推测,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文化艺术中有禽兽葡萄纹,在它的影响下,中国的艺术家、工匠们很容易把巳在中国流行的两种纹样,巧妙结合,形成了自己民族风格的纹饰。这就是希腊、罗马、波斯等建筑装饰和器物上的禽兽葡萄纹与中国瑞兽葡萄纹铜镜有区别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