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是几号人物
新闻热点 2022-11-24 18:07www.worldometers.cn热点新闻事件
她是在二战期间的东欧,一度成为美国官阶最高的女性。她是克林顿政府重要成员,参与引领冷战后西方的外交政策。她是总统自由勋章得主,被不少美政界人物视为导师。不过,她也被称为“战争女士”,力促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安理会持续轰炸南联盟。
3月23日,她因癌症去世,终年84岁。她就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战争女士”
时间切回1937年5月15日,奥尔布赖特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外交官家庭。纳粹入侵和二战结束后全家两度流亡西方,1948年她11岁时移民美国。从那以后,这名东欧女孩开始追逐自己的“美国梦”。
1959年,奥尔布赖特从盛产“第一夫人”的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毕业,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1976年毕业。从那时起,她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政府服务和外交生涯。
上世纪90年代,奥尔布赖特迎来人生“高光时刻”。她在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里担任驻联合国大使,第二任期里升任国务卿,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得此殊荣的女性。
有人说,她是冷战结束到“9·11”袭击事件前美国外交政策的代言人,协助引领当时的美国外交。也有人说,她在四年国务卿任内影响力不大,既不是克林顿心腹,也未跻身政府权力核心圈,甚至不及时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伯杰更有话语权。
但可以肯定的是,奥尔布莱特不仅仅是“服从命令型”选手。她掌握捷克语、法语 、波兰语、俄语等多种语言,可与外国同行迅速建立融洽关系;她是受过科班出身的国际问题学者,除了在大学教书、做研究外,也热衷于政治,与历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关系亲近。更重要的是,她个性独立,对外交事务有自己的看法,且敢于开炮。
自诩为“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奥尔布赖特创造了“自信多边主义”一词来描述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政策。她主张北约东扩,将前苏联国家囊括其中,并重新谈判与俄罗斯的关系。舆论认为,其核心理念在于,热情倡导美国承担国际角色。
“她从早年在东欧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灵感,塑造出自己的世界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她对东欧事务抱有特别的关注。
不过,在克林顿政府早期,坚持“干涉主义”并不容易。对很多美国政客来说,越南战争的教训历历在目,在索马里的军事惨败记忆犹新。但奥尔布赖特并不掩饰“鹰派”立场,积极推动美国参与海外行动。从1993年至1997年,美国先后出兵海地、支持伊拉克政变、出兵阿尔巴尼亚……对于这份“成绩单”,奥尔布赖特并不满意。她多次提到,克林顿政府1994年不愿卷入卢旺达大屠杀,是其职业生涯“最大遗憾”。
1999年3月,奥尔布赖特终于等来在东欧故土“大显身手”的时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打着“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公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持续轰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流离失所,200多万人失去生活来源。北约军队不仅大量摧毁南基础设施,甚至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在那之前,克林顿像往常一样犹豫,感觉以炸促谈并不合适。”《》画刊称,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伯杰担心发动攻击会使科索沃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五角大楼里的许多将军也在摇头。然而,奥尔布赖特态度坚定,几个月里一直催促总统用“战斧”导弹惩罚贝尔格莱德的统治者。最后,克林顿同意了。
科索沃战争发生后,奥尔布赖特在华盛顿备受批评。有人说,她总把“美国不可或缺”挂在嘴边,但其他国家不以为然。有人说,这场战争是她在精神冲动和伤感情绪驱使下、缺乏外交连贯性的又一例证。还有人说,她不具备前国务卿基辛格那样见微知著的能力,也不擅长审慎制订预案;结果是,她对行动可能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对俄罗斯、中国、马其顿、希腊等)以及可能引发的紧急情况(难民潮、地面作战行动等)一知半解。
美国《时代》周刊称,无论追随者还是对手,纷纷称之为“奥尔布赖特的战争”。严格说,事实并非如此,但她的确发挥了推动作用。在她看来,一个稳定的欧洲是美国的利益核心,反对种族清洗是价值观的核心。但这是北约的核心目标吗?北约50年来一直是防御性联盟,从未对另一个欧洲国家开战。
不过,尽管被嘲讽为“战争女士”,奥尔布赖特不为所动。“我认为,我们是对的……美国不能袖手旁观。”
有评论称,奥尔布赖特虽是民主党人,却表现出共和党人的鹰派气质。她信奉通过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手段,来捍卫美国的价值观。
纵观四年国务卿任期,奥尔布赖特还参与了多项外交行动,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接触等,但鲜有进展。
“秘密武器”
站在美国政坛之巅,奥尔布赖特也被很多人称为“开拓者”。她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女国务卿,在59岁的年纪毫不犹豫地踏入此前一直由男性主宰的世界。数据显示,当时在美国政府中妇女仅占21%,远低于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
奥尔布赖特也经常谈及身为女国务卿所面临的挑战。“最初的恐惧和遭到的反对不是来自外国同行,而是来自美国人。”她曾这样告诉美媒,当她走进国务院大楼第七层的办公室时,她发现,就连衣橱也绝对是为男人设计的,包括放短袜的隔档。礼宾工作人员一开始担心,亚洲一些国家在双边会谈中会怎样接待她。事实上,这在世界范围内早已不是问题。撒切尔、贝·布托、甘地等女性领导人的名字广为流传。
2001年奥尔布赖特卸任后,“女性惯性”似乎仍在国务院延续:接下来的三任国务卿有两名是女性:康多莉扎·赖斯和希拉里·克林顿。
外界发现,作为一名女外交官,奥尔布赖特常用一种“秘密武器”表达外交态度:胸针。
当外界传出俄罗斯对美国国务院进行窃听时,她在与俄罗斯人会面时戴了一枚窃听器造型的胸针。当被伊拉克领导人称为“一条蛇”时,她在出席安理会涉伊拉克会议时戴了一枚蛇形胸针。当与俄外长伊万诺夫进行裁军谈判时,她戴了一枚小导弹胸针……
2012年,这位“斗士型”国务卿在卸任十多年后得到一件比胸针更别致的配饰——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让人吃惊的是,“战争女士”的获奖理由竟然是和平。时任总统奥巴马称,她的坚韧有助于为巴尔干半岛带来和平,并为世界上一些最不稳定角落的进步铺平道路……
锋芒不减
即便“退休”以后,她并没有完全淡出视线。她创立了一家国际战略咨询公司,并继续在一些研究机构和智库任职。她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出版多部作品,包括2003年的回忆录《国务卿女士》等。
在这本回忆录里,奥尔布赖特谈及中美关系,但着墨不多。512页正文里,只有40页谈到中国;80幅照片中无一幅与中国有关。奥尔布莱特在书中称,对任何一个美国政府来说,中国太大,美国不能予以忽视,但也不能拥抱她;中国很难被左右,因中国非常自豪。处理对华关系,美国需要作一个长远思考,不应视中国为敌人,而应期待中国经济改革成功,与中国进行各种层面的接触。
有评论称,奥尔布赖特在担任国务卿期间曾访华6次(包括一次访香港)。当时,中美关系并不是克林顿政府的外交重点。她对中美关系、台湾问题和中国发展的看法,都是在美国官方立场框架内陈述观点,并无新意。在处理对华关系方面,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造成人员伤亡,或是其任内的危机时刻。
按照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的回忆,奥尔布赖特连夜赶到中国驻美大使馆表示道歉,但又不想被记者撞见。此后,在中国政府强烈抗议下,克林顿和奥尔布赖特公开向中方道歉。
最近几年,奥尔布赖特年事渐高,但锋芒不减。她曾批评特朗普为“美国现代史上最不民主的总统”。克林顿23日回忆故人时称,两周前他们还有过交流,她谈到“必须如何保卫乌克兰”“俄罗斯将付出巨大代价”等。
她此前接受《今日美国报》采访时曾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但找到它后,我不会闭嘴。”
上一篇:历届奥运会奖牌榜排名
下一篇:美国国务卿相当于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