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降魔篇(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和《西游
电视剧西游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1、奋斗的人,可以把西游记看做是励志的书,师徒四人长途跋涉,千难万险终成正果;
2、不得志的人,可以把西游记看做是发泄的书,孙悟空大闹天宫,一路降妖除魔,威风凛凛;
3、社会的人,可以把西游记看做是对自我的扼杀,悟空一步步的被同化,甘心做佛奴,棒杀过去的妖精朋友,最终被招安。
周星驰的理解更为全面,可以这样说,大话西游和西游降魔篇是西游记,更深刻的解释
先看看大话西游,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至尊宝的转世,有孙悟空就无至宝,有至尊宝就无孙悟空,至尊宝只是度化孙悟空的一个工具,
再回顾一下西游降魔篇
在前往天竺的路上,唐僧、悟空、八戒、悟净,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这个答案:我是谁?我该何去何从?
他们一边寻找,一边降魔伏妖。
唐僧以爱,孙空以暴力,八戒以人性,沙僧以意志。
最终,魅魑魍魉,妖魔鬼怪,俱已灰飞烟灭。
可是,到后来,他们惊悚地发现,最大的妖,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唐僧的心里,住着痴。
悟空的心里,住着嗔。
八戒的心里,住着贪与色。
沙僧的心里,住着执。
此五毒不除,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不能明心见性,不能智慧光明,修行则成魔通或恶法。
于是,自段小姐死后,唐僧爱上的每个女人都像她。情关不过,终究是囚。
悟空杀戮成性,戾气冲天,对师傅亦生杀心。
八戒一直为食、性所困。
沙僧则在执念中不得自由。
恶念缠心,欲望缠身,个个不是善类。哪怕唐僧,也开始打诳语,行恶事,更枉论徒弟三人。
而法力的高强,使得他们的恶更加凌厉、恐怖、所向披靡,最终,比孽障更孽障,比妖魔更妖魔。

真正的妖精,是看不出来的。
照妖镜里,白骨精不是一堆枯骨,而是人。芙蓉脸,樱桃唇,粉面黛眉,如花容颜。
割血验证,也是徒然。
手起刀落,血落神镜,没冒烟,没任何异状。
唐僧自此深信不疑,如同不疑自己。
他本是大唐高僧,需清净心,需无欲无求。但在《伏妖篇》里,他成为人,有自身的恐惧,也有自身的虚妄。
他见到林允,内心大动,竟执意要带着她一起西行。
这就犯了大戒。
放不下牵挂,放不下执着,便不可成佛。
其他人也是。

电影中有一幕,讲孙悟空与唐僧决裂。
悟空离开河口村,步步生烟,眼似烈焰,身如赤炭,衣裳如尘碎裂。
在这种狂怒之中,他身为人的部分一点一点失去,重新成为恐怖的孽猴,血洗村庄,满村人无一生还。

而八戒,已经从爱美色,到了一见女色就兽性大发,不顾场合扑上去的地步。
沙僧,干脆退化成了鱼。
他们下了神坛,捧着自身的缺憾,走到我们面前,说:看,我们不是神明,我们也是妖。

即是妖,不能降,不能伏。
便得渡。
唐僧慈悲为怀,天赋异禀。此生职责,只有一个:渡人。
他取经书,为渡天下人。
他念起经文,为渡白骨精。
他唱起《儿歌三百首》,为渡自己的徒儿。
可是,谁来渡他?
佛说:唯有自渡。
不渡己,无法前往彼岸。
不自渡,无法成佛。
在电影最后的决斗中,处处皆佛。
水中有佛,火中有佛。
但这都是幻象。
佛不在水火,它无边无际,又无形无踪。
他在你心里。
这就延续了前作。前作中,孙大圣与佛祖对阵,佛无招术,亦无变化。佛克心魔。克了心魔,孙大圣成了孙悟空,玄奘成了唐僧,猪刚鬣成了猪八戒,鱼妖成了沙僧。
求佛,佛不应;
杀佛,佛不败;
你自渡,才成佛佛
渡了自己,才能渡天,渡地,渡众生,渡万物,唐僧师徒如此,你我凡人亦然。
取经之途,即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