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正确治疗方案有哪些
本病继发于过敏性紫癜之后,一般在出紫癜的初期或在出紫癜之后的 数周或数月才发生。其发生率在世界各国有差异,在我国约占过敏性紫癜 患者的50%。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一年四季均可 发生,但春秋季节较常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较 常见的一种疾病。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当前尚不够明确,由于细菌、病毒、衣原体及寄生 虫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药物过敏,食物过敏,化学物品的接触和进入体 内,昆虫叮咬,吸入某些花粉及尘螨,寒冷刺激及疫苗接种等,均可能是 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此病主要累及人体的皮肤、关节、胃肠道,甚至肾 脏,引起多系统毛细血管及小血管伴有IgA颗粒沉积的系统性小血管炎性 病变。损及肾脏组织,可见肾小球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襻均存在IgA为主的 免疫复合物沉积,进而引起肾小球系膜增生伴基质增加,以及免疫功能异 常,致肾小球系膜节段性或弥漫性增殖,甚至产生新月体,肾小球毛细血 管襻坏死,形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HSPN)。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一般以皮肤出血性紫癜为主,其皮疹 大小不一,色红紫,小者如针尖、芝麻,大者如葡萄,皮疹过密者可融合 成片状,以手触之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四肢伸侧,可波及颈 项、双足、臀部及下腹部,皮疹可反复发作或仅发作一两次,血液检验血 小板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在皮疹即将出现或已出现时有腹部不定部位的 疼痛,或伴恶心呕吐,但无肌紧张及反跳痛;严重者可有胃肠道出血而呕 血便血,腹痛加剧,极少数患者甚至颜面苍白,出冷汗,有出血性休克表现。 关节症状多在初发病时出现,儿童多于成人,以四肢关节疼痛为主,痛处 无灼热及关节变形。肾脏受损的表现以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蛋白尿及浮肿、 高血压为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表现为一般轻型肾小球肾炎样,仅见镜 下血尿及 (或) 微量蛋白尿,轻度水肿,血压略高或不高;重者蛋白尿及 血尿均有,甚至大量蛋白尿,低血浆蛋白,明显水肿,呈现为肾病综合征; 严重者可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病情较重又治疗 失当者易转为慢性,经久难愈,极少数患者导致慢性肾衰竭。据国际儿童 肾病学会 (ISKDC) 所拟定本病病理分型为以下六级 (表2):
表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理分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伴发于过敏性紫癜过程中,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及血、尿检验结果 较易做出诊断。
2.若在过敏性紫癜过后数月或更长时间才出现肾炎有关表现,确诊 不易,必要时需肾穿刺病理检验诊断。
3.区分病理类型需肾穿刺病理检验。
(二)鉴别诊断
1.本病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此病皮疹与过敏性紫癜极为相似, 血液检查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且多伴见其他部位出血及肝肾损伤。
2.IgA肾病无皮肤紫癜,患者年龄多大于15岁,以复发性肉眼血尿 和无症状蛋白尿或为单纯性镜下血尿为主,可资鉴别。
【中医论述及诊治】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无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之名,但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应属 于中医 “葡萄疫” “肌衄” 和 “水肿病” 的范畴。据明代陈实功 《外科正 宗》卷四云:“葡萄疫,其患多生于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 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生遍体头面,乃为腑症;自无表里, 邪毒传胃,牙龈出血,久则虚人,斑点渐退。初起宜服羚羊散,滋益其内。” 此与过敏性紫癜之描述颇为相似。肌衄是衄血的一种,以皮肤出现出血性 斑片为主;水肿病包括肾小球肾炎伴水肿者。说明中医早在数百年前即对 本病有关证治有相似的论述。由于近代中西医双轨诊断及各自治疗研究, 使中医学对本病的诊治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笔者经临床实践体会,该病起因多由外感热毒病邪犯及太阳经之表所 主的皮肤腠理,且因热毒邪盛由表及里直入太阳经之腑膀胱,及其相为表 里的少阴经肾脏,形成表里相传的表里俱病。热毒入营迫血妄行,外溢于 肤腠发为紫红斑点;下伤肾络及损伤太阴肺脾而致蛋白尿、血尿,甚至咯血; 若外邪内入袭及阳明胃肠,络伤血溢而生呕血、便血及腹痛;气血运行滞 碍,关节失濡而生疼痛,甚至举动受限。若病邪内伏少阴、太阴,其正气 尚能与之抗争,则不现血尿、蛋白尿;移时如正不胜邪则现血尿、蛋白尿, 此与少阴和太阴正气御邪的能力强弱有关。小儿为稚阳之体,正气尚柔弱, 易招致病邪入侵,故罹此病较多。
(二)辨证论治
1.热毒侵袭表里
症状:起病突然或曾罹此病愈后再次复发,症见下肢、两足,甚或头项、 上肢、少腹之皮肤出现紫红色斑点,大小不一,或疏或密,用手触之略高 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心烦,急躁,口咽干燥,小便黄赤。少数患者可见 发热,周身不适,皮肤瘙痒。脉浮数,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尿检有蛋白尿、 血尿。
治法:疏表散邪,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方药:表里双解汤为主。连翘15g,金银花20g,荆芥穗 10g,丹皮 15g,赤芍12g,生地15g,紫草6g,槐花15g,蝉蜕10g,大蓟15g,小 蓟15g,白茅根30g,猪苓15g。每日1剂,水煎服。小儿药量酌减。
随症化裁:
(1)皮肤瘙痒较著,加白鲜皮15g,白蒺藜15g,以祛风除湿止痒。
(2)发热者,加黄芩12g,栀子12g,以增清热之力。
(3) 皮肤斑点较密融合成片,色紫暗,加板蓝根15g,水牛角15g, 以增凉血解毒化斑之力。
(4)腹痛、恶心、呕吐,加白芍15g,竹茹12g,橘红10g,以缓挛止痛, 和胃止呕。
(5)水肿较重,小便不利,加茯苓18g,车前草20g,以利水消肿。
2.热毒燔灼,迫血妄溢,少阴阴伤
症状:皮肤斑点较密,甚至融合成片,色红暗或紫,口干口苦,心烦少寐, 血尿、蛋白尿均有,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至神志昏昧,血压升高,血 肌酐、尿素氮异常,脉弦数、舌红绛,病情发展迅速而重笃。
治法:凉血解毒,清热利水,滋育少阴心肾之阴。
方药:凉血解毒汤 (自拟方)为主。生地18g,丹皮15g,赤芍12g, 玄参15g,旱莲草15g,金银花25g,连翘15g,栀子12g,白茅根30g, 山茱萸12g,生益母草30g,石韦15g。每日1剂,水煎服。
随症化裁:
(1)血尿较著,尿潜血≥ (+++),甚至肉眼血尿,加仙鹤草20g,槐 花15g,茜草15g,以止血化瘀。
(2)大量蛋白尿在≥ (+++),24小时尿蛋白定量>3.0g,加芡实30g, 金樱子25g,加重石韦及生益母草用量,以固摄精微,化瘀利湿。
(3) 全身性高度水肿,加茯苓18g,泽泻15g,车前草20g,加重生 益母草用量,以增强利水活血消肿之力。
(4) 如兼见呕吐血液或便血、咯血,去赤芍;加白芍15g,生地榆 20g,仙鹤草20g,三七粉5g (冲服),以敛阴止血。
(5) 大便秘结或不畅利,加大黄8g (后下),蒲公英25g,以泄热解 毒通便。
3.肾阴亏虚,热毒留滞
症状:皮肤斑点时起时伏或已收敛,面肢浮肿,尿中潜血、蛋白有增无减, 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尿黄赤。脉细数,舌质红暗、苔黄,面颧口唇发红。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凉血,佐以利水。
方药:壮水通关饮 (自拟方) 为主。生地18g,山药20g,山茱萸 12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丹皮15g,知母12g,黄柏10g,茯苓 15g,白茅根30g,大小蓟各15g,茜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
随症化裁:
(1)紫癜未敛且较密集,血尿较著,加紫草8g,生地榆20g,仙鹤草 20g,以凉血解毒止血。
(2)肝阳上亢,血压较高,加龟甲25g,钩藤15g,草决明15g,以 滋阴平肝潜阳。
(3) 湿热较重,小便涩痛,加萹蓄30g,车前草20g,泽泻12g,以 增清热利水之力。
(4) 兼脾气亏虚,气短身困,尿蛋白≥ (++),加黄芪35g,党参 15g,芡实30g,石韦15g,去黄柏,以补气健脾固摄精微。
4.脾肾气阴亏虚,余邪留恋
症状:皮肤斑点时隐时现,其色转淡,或久未再出,患者自感身困乏力, 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手足心热,腰酸腰痛,尿中潜血及 (或)蛋白顽固不消, 眼睑及下肢浮肿,面色萎黄。脉沉细重按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或微黄。
治法:益肾健脾,清热利湿,化瘀消斑,固摄精血。
方药:四君子汤与六味地黄汤合方化裁。党参15g,白术12g,茯苓 15g,黄芪40g,生地15g,山茱萸12g,山药20g,丹皮15g,泽泻12g, 丹参18g,生益母草30g,石韦15g,金银花20g。每日1剂,水煎服。
随症化裁:
(1)浮肿较重,小便不利,加猪苓15g,车前子15g,荜澄茄12g (或 沉香5g),并加重黄芪用量,以助化气利水之力。
(2)潜血久不消,加槐花15g,茜草15g,三七粉5g(冲服),以止血化瘀。
(3)尿蛋白≥(++),且较顽固者,加芡实30g,金樱子25g,并加重黄芪、 石韦用量以补气摄精消减尿蛋白。成年患者必要时可加服雷公藤多苷片, 1~1.5mg/ (kg·d)。
(4)若兼肾脾阳虚,手足不温,背脊恶寒,精神不振,加制附片8g (先 煎),仙灵脾15g,人参8g,去党参,以补气温阳。
(5)若阴虚较重,五心烦热,盗汗,少寐,脉细数,加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地骨皮15g,以滋养肝肾,兼清虚热。
5.病久不愈导致慢性肾功衰竭者,可参阅本节 “慢性肾衰竭”章节 进行诊治。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在本病初发或活动期,应注意休息,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水肿、蛋白尿明显者可给予低盐、限水和避免摄入高蛋白饮食。 积极寻找可疑的过敏原并予以防止和清除,如治疗感染病灶,停用可疑 致过敏食物、药物、疫苗接种等。腹痛者可给予解痉药,如阿托品及山 莨菪碱。胃肠道出血时应禁食,可给予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如出血 量大者可给予止血敏、安络血,血止后随即停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 赛庚啶及维生素C、芦丁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 性,减轻出血倾向。
2.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并不能预防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但它可抑 制变态反应的多个环节,对于紫癜性肾炎的蛋白尿、血尿及伴有的关节炎、 胃肠道出血及咯血有减轻作用,对早期肾功能损伤可改善。一般选用泼尼松 口服,儿童1~2mg /(kg·d)、成人0.6~1mg/(kg·d),服用4周后逐 步减量,蛋白尿、血尿转阴后减量至10mg,隔日服,维持6个月后停用。 对于临床表现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或肾活检系膜弥漫增生,肾小球大 量新月体形成者,可先给予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静脉注射每次0.5g/d, 连用3天为1个疗程,以后改为泼尼松口服,30mg/d,1个月后改为隔日 服,并逐渐减量。
3.细胞毒类药物 此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适用于重症过 敏性紫癜性肾炎及对糖皮质激素耐药者,一般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1)环磷酰胺 (CTX):成人口服2mg/(kg·d),分1~2次服;或 20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隔日1次,累积总量一般不超过6~9g。 小儿口服2~6mg/(kg·d),静脉注射每次2~6mg/kg,隔日1次或 每次10~16mg/kg (每周1次)。应用过程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如骨髓抑 制、白细胞降低、肝功损害、性腺毒性反应、脱发、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 膀胱炎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减量或停药。
(2)霉酚酸酯 (MMF):1.5~2.0g/d,分2次口服,共用3~6个月, 减量维持半年。可同时口服泼尼松,量同上。
(3)硫唑嘌呤 (Aza):0.5~1.5mg/(kg·d),每日3次口服。孕 妇禁服。
以上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与C TX略同,但较轻。
(4)雷公藤:本品系中药,其提炼所得的雷公藤内酯醇有抗炎和免 疫抑制作用,对减少蛋白尿和血尿有明确疗效。临床应用雷公藤多苷片, 1~2mg(kg·d),分2~3次口服,一般1个月后可减量1/2,并逐渐减量, 治疗3~5个月。可与泼尼松同用,量同上。不良反应有白细胞降低,肝 功能损伤,性腺毒性,但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渐恢复。
4.其他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抗凝药物双嘧达莫、法华林、尿 激酶;前列腺素E1;ACEI和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或氯沙坦等, 可根据病情酌量选用。
5.血浆置换法 本法为放出患者的大量抗凝全血后,分离血浆的血细 胞,去除血浆,补充等量健康人新鲜血浆或其他代用品,再回输。可有效去 除血中抗原、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并改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本病 的严重病例,急进性肾炎及肾功能损害很严重者有改善作用,但应早期应用。
【验案举隅】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初发
窦某,男,11岁,学生。1996年1月22日初诊。
病史:两下肢出紫癜,伴浮肿近1个月。开始先发现下肢出现大小不 等的紫红色斑点,未曾在意,3天后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遂赴本市某医 院诊治,查尿常规有蛋白及潜血,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正常,遂诊断为过 敏性紫癜性肾小球肾炎。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西药等治疗,紫癜 时隐时现,浮肿减轻,但尿蛋白及潜血未消,特来我院求治。
症状:现症全身乏困,口干不喜饮,面颧潮红发热,眼睑及下肢微肿, 脉细数,舌边尖红、苔薄白。尿常规:蛋白 (++)、潜血 (++),沉渣镜检: 脓球少许、管型少许、黏液丝少许。
辨证:此属葡萄疫并发水肿。热毒侵入营血酿成发斑,并灼伤肾阴, 气化失司,精微血液失摄而妄泄,水气内蓄外泛发为水肿。
治法:清热解毒,凉营化斑,利湿消肿,佐以滋肾。
方药:拟凉血解毒汤化裁。生地12g,白芍12g,牡丹皮10g,金银花 20g,连翘10g,槐花10g,大蓟10g,小蓟10g,杜仲12g,茯苓12g,泽 泻10g,石韦12g,生益母草25g,黄芩8g,鱼腥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
西药:泼尼松已减至10mg/d,可继服,并逐步减量,其他西药停用。
复诊 (2月5日):服上药14剂,泼尼松今日已减完,身困好转,口干 减轻,未再出紫癜,脉弦细有力,舌尖红、苔白。尿常规:蛋白 (+)、潜 血 (±),沉渣镜检:白细胞0~4/HP、红细胞0~8/HP。治宗前法,用 初诊方,加山茱萸9g,山药12g,黄芪25g,以增益肾健脾、固摄精微之力, 去黄芩、鱼腥草。每日1剂,水煎服。泼尼松停服。
三诊 (3月16日):上药连续服用40剂,浮肿消失,已不觉乏困,面颧 仍潮热,余无明显不适,舌尖边红、苔薄白,舌体略显瘦薄,脉弦滑数重按 略弱。尿常规:潜血 (±)、白细胞 (±),沉渣镜检:红细胞1~3/HP、白 细胞0~2/HP。治宜滋阴养血,清热凉营,健脾摄血。
方药:生地黄12g,白芍12g,当归9g,山茱萸9g,牡丹皮10g,金 银花18g,连翘10g,槐花10g,大蓟10g,小蓟10g,土茯苓12g,泽泻 10g,石韦10g,黄芪20g,芡实10g。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 (4月27日):上药服14剂后,各症消除,精神振作,脉弦细缓, 舌淡红、苔白薄。尿常规及沉渣检验均在正常范围,故仍服用三诊处方。 此后每14日复诊1次,每次尿检均正常,紫癜亦未再出现。拟停服中药汤 剂,改用滋水通关饮化裁制成丸药,以缓调善后以资巩固。
丸药方药:生地黄80g,白芍60g,牡丹皮50g,当归身35g,山茱 萸50g,旱莲草30g,槐花35g,大蓟40g,小蓟40g,金银花45g,连翘 45g,白茅根45g,石韦45g,黄芪80g,冬虫夏草15g。上药低温烘干, 粉碎为细粉,炼制蜂蜜为丸,每丸10g,每日2次,每次服2丸。
服后病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久治未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符合紫癜 性肾炎)
刘某,女,19岁,学生。2000年11月4日初诊。
病史: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9年,曾用西药泼尼松等治疗,紫癜好转, 尿蛋白未治彻底。自今年6月份以来双下肢紫癜先后复发过3次,并伴有 眼睑及双下肢浮肿,给予地塞米松及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后入 住某医院肾内科诊治,于2000年7月25日经肾穿病理检验报告:光镜下 见12个肾小球。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中度增生,节段性加重,多 数小球分叶,有插入,内皮细胞有增生。部分肾小管中有红细胞、蛋白管型。 间质灶状纤维组织增生,小血管壁略厚,有个别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 IgG、IgM、IgA (+) 沿系膜及血管分布。电镜下查见2.5个肾小球。上 皮细胞含有少量空泡,足突部分融合,并有微绒毛变形。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轻度增生,有拱状结构形成,管腔内有少数淋巴细胞,内皮细胞下有少 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呈局灶性增厚,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有轻度 间位,系膜基质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少量空泡,间 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病理诊断: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符合紫癜性肾炎。 尿常规:PRO (+++)、BLD (++)。给予泼尼松55mg/d,服用两个月后, 每周减5mg,治疗至今已100天,疗效不显,乃出院转来我院诊治。
症状:患者晨起双眼睑浮肿,稍活动后两下肢压陷性肿,乏力,腰困, 扁桃体肿大易于发炎,亦易于外感。脉细滑数,舌质红暗、舌尖鲜红、苔 薄白。尿常规:PRO (++)、BLD (+++)、RBC16~19/HP。血常规:正常。
辨证:葡萄疫日久,湿热久羁,损肾入营,导致水肿及精微血液妄泄。
治法:益肾健脾,清热利湿,凉营化瘀,固摄精血。
方药:①生地15g,续断15g,怀牛膝12g,丹皮15g,黄芪40g,党 参15g,石韦15g,益母草25g,鱼腥草25g,金银花18g,连翘12g,白 芍15g,白茅根30g,槐花15g,丹参18g,川芎12g,薏苡仁30g。每日1剂, 水煎,分2次内服。
②芪鹿肾康片,每次6片,每日服3次。泼尼松继续每周减5mg。
复诊 (2001年1月13日):上药连续服用56剂,腰困及乏力减轻,下 肢水肿不显,晨起眼睑微肿,食欲增进,口干,便溏。脉细滑,舌红暗、苔 灰白。尿常规:PRO (-)、BLD (++)、RBC10/HP、WBC1~3/HP。血常 规:正常。治拟益气健脾,清热化瘀,宁络摄精。
方药:①黄芪45g,党参12g,炒白术12g,白芍12g,芡实25g,石 韦15g,白茅根30g,槐花15g,鱼腥草25g,丹皮10g,山茱萸8g,炒枳 壳10g,丹参18g,川芎12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内服。
②芪鹿肾康片,1次6片,每日3次。
三诊(4月21日):上药连续服用3个月,泼尼松于3月份已减完停服。 自觉精神好转,偶尔头晕,稍劳则腰困痛,双目畏光,迎风流泪,食纳可, 二便调。脉细数略弦,舌红暗、苔薄白。血压:90/60mmHg。尿常规及 血常规均正常。治拟宗前法,减少温燥,增强滋养肝肾之品。
方药:①黄芪40g,太子参10g,旱莲草12g,枸杞子12g,生地15g, 白芍12g,槐花15g,丹皮12g,白茅根30g,三七3g,大、小蓟各15g, 炒茜草12g,金银花18g,连翘12g,川芎12g,石韦15g,鱼腥草25g, 生益母草25g,炙甘草4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内服。
②芪鹿肾康片,每次6片,每日服3次。
四诊(6月9日):服上药48剂,双目畏光及迎风流泪消失,偶尔咽干痛, 别无明显不适。脉细滑,舌质红略暗、舌边尖红、苔白薄。尿常规及血常 规均正常。拟停用汤药及片剂,改服浓缩丸益肾健脾,扶正达邪,宁络摄精, 善后巩固。
方药:生地500g,旱莲草200g,丹皮300g,白芍300g,三七80g, 黄芪750g,白术400g,粉甘草100g,白茅根500g,槐花300g,大小蓟各 250g,石韦200g,鱼腥草450g,生益母草450g,川芎150g。上药分别经 水醇提取,精制为小丸,每包6克,早晚各服1包。
上述丸药服完后又配制,连续服用半年,一切正常,病情未再复发, 乃于2002年1月15日停服药物观察。
2002年11月2日随访,停药后曾多次复查,均一切正常。
(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并水肿
马某,女,7岁,学生。1994年6月27日初诊。
病史:下肢皮肤出紫癜伴水肿、血尿及蛋白尿3个多月。3个多月之 前某日不明原因发现双下肢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癜,压之不褪色。随后 即出现面肢浮肿,尿少、色红褐如浓茶。在当地县医院及洛阳市医院诊治, 给予泼尼松及对症治疗,紫癜时隐时现,但尿检血尿及蛋白尿有增无减。 于1994年6月10日到某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继续给予泼尼松及雷公藤多苷、潘生汀等,至今紫癜未再出,但尿常规检验: 尿蛋白 (++++)、潜血 (+++)。乃转求中医诊疗。
症状:眼睑及颜面肿胀,颧红,唇赤,腹胀,手心发热,余如上述。 脉细数,舌边尖红、苔白中部及根部厚腻。
辨证:葡萄疫并发水肿。缘湿热毒邪内蕴,侵及肾与血分,皮肤发斑, 并迫使精微血液失于固摄而下泄,日久肾阴为之亏耗所致。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滋肾凉营,固摄精微血液。
方药:金银花12g,知母6g,石韦12g,生益母草24g,生地6g,山茱 萸6g,丹皮6g,茯苓9g,泽泻6g,白芍6g,白茅根30g,槐花8g,仙鹤 草12g,大蓟10g,小蓟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
原用之西药除泼尼松按每15天减5mg之外,其他西药全停用。
复诊 (7月4日):浮肿减轻,尿检:潜血减为 (+)、蛋白仍 (++++), 余如前。拟宗前法,用初诊方,加黄芪24g,芡实9g,薏苡仁18g,以补 气摄精;加连翘6g,当归6g,生地改为8g,槐花改为9g,以增清热凉营 及滋养阴血之力。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内服。
三诊 (9月5日):坚持连续服用复诊方两个月,精神好转,已不浮肿, 手心仍发热,脉数左弦,舌淡红、苔薄白。尿检:潜血 (-)、蛋白 (±)。 治拟转为益肾健脾为主,佐以清肃余邪。
方药:生地12g,旱莲草8g,山茱萸8g,黄芪30g,白术8g,仙鹤草 12g,金银花12g,槐花9g,丹皮8g,白茅根25g,大蓟12g,小蓟12g, 泽泻6g,猪苓9g,土茯苓9g。每日1剂,煎服法同上。
四诊 (10月3日):服上药28剂,各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嘱服三诊 方24剂,每周服6剂,间歇1日,服完此疗程,以资善后巩固。
随访1年,病愈后未再复发,曾多次检验血、尿常规等,结果均正常, 照常上学。
【临证注意要点】
1.本病之较重型者,即西医病理分级中的Ⅲ、Ⅳ级,不易短期治愈, 尤其是用过西药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仍无显效,且反复发作,蛋白 尿、血尿不消,或紫癜未再出而其他症状及化验结果无明显改善者,运用 中医辨证论治尚有一定疗效,但需坚持较长时间治疗,不要试试停停,并 注意将息调养及善后巩固,多可达到基本缓解和治愈。
2.本病之严重者,即相当于病理分级的Ⅴ、Ⅵ级,中医药治疗仍然有效, 急重时可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入慢性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多数患者可达缓 解或治愈。
3.本病凡不属于食物过敏而引起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可以清淡饮食 为主;病情稳定及转入慢性期,对优质蛋白 (动物性蛋白)不可限制太久, 以免导致营养不良,体力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