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怎么样)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前身是孙中山先生创立于1924年的国立广东大学,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学术与文化中国南方重镇和人才培养南方高地。
中山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同时是“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主校区位于中国现代大都市广州,校区同时延伸至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作为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的著名学府,立校百年以来,学校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深刻影响着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
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教育部和广东省共同支持下,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历史沿革
岭南大学医学院
1835年11月,美国公理会传教士伯驾( Peter Parker )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眼科医局,并于1859年改称“博济( Pok Tsai )医局”。
1866年,博济医局搬迁并正式命名为“博济医院”。
1879年,博济医学堂改名为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学堂。1886 年孙中山以“逸仙”之名进南华学堂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
1904年改称南华医学校,1930年改称岭南大学医学院,1936年又称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并合并了私立夏葛医学院。
广东光华医学院
1908年春,广东光华医学堂成立,由郑豪等人创立。该校分别于1912年、1928年、1929年、1952年更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广东光华医科大学、私立广东光华医学院和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
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
1909年春,广东公医学堂成立。1915年易名为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1924年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
1925年并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1931年改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
中山医科大学
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与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组立华南医学院。
1954年公立广东光华医学院与华南医学院合并,成立新的华南医学院,是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1956年华南医学院改名为广州医学院。
1957年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61年被定为卫生部属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
1981年成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
1985年经国家卫生部批准,中山医学院改称中山医科大学。
格致书院
广州格致书院是十九世纪中国著名的教会学校,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1887年创办于广州,后发展为私立岭南大中山大学历史沿革学,博济医院及其附设的医学校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
1907年该学校改为岭南学堂,开设了医科。后来该学校成为岭南大学,而其医科成为圣约翰大学的一部分。
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是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岭南大学建校之初,校址几经变迁。先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
此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岭南大学,又于1937年南迁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岭南大学得以重返康乐。
国立中山大学
1924年2月邹鲁接管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两校之后,即于当月24日召集三校学生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举行大会,会上宣布筹建国立广东大学,并报告了筹备经过和进行计划等。3月3日,广东大学召开首次筹备会议,着重讨论并通过了国立广东大学筹备处组织大纲。为保证筹备工作的开展和国立广东大学的顺利开办,孙中山亲自动国立广东大学钟楼手筹措资金。1924年6月9日,孙中山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首任校长。
1924年6月21日广东大学举行校长就职和学生毕业典礼,孙中山委托总参议胡汉民代表大元帅在会上宣读了训词:“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
国立广东大学定于1924年9月15日正式上课。当时,学校并没有举行开学典礼与成立典礼。后又经校务会议复议,将开学典礼及成立典礼日定于1924年11月11日这一日,也就成为国立广东大学的校庆日。
1925年,“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提议将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10月获国民政府批准。同年增设医科。其后,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国立广东法科学院、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工学院先后并入。
1926年3月,郭沫若就任文科学长,郁达夫任英国文学系主任。
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成为广东最高学府。
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下令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改名后,国内出现多所以“中山”为名的大学,如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兰州、西安等地。1928年2月间,以蔡元培先生为院长的大学院有鉴于此,决定除保留广州的国立中山大学以资纪念外,其余中山大学均改为所在地方名。
1927年1月,鲁迅从厦门大学被聘至中大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8月,更名为“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1928年3月,复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1931年,改文、法、理、农、医科为学院。先设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化学工程四系,校址暂定于文明路,第二国立中山大学校门年迁往石牌新校址(即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校址内)。
1935年,设立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之一(是中国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院校之一)。1938年,设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系。同年10月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迁至云南澄江,1940年迁回粤北坪石。
1945年,迁回广州石牌等原址复课,1947年设置体育系,袁浚从武汉大学被聘至中大任体育系主任。
中山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入主原岭南大学校址康乐园。1952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中山大学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调出,组建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即华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天文系由赵却民教授率领调往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陈国达教授率领全系师生49人调去湖南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系由系主任朱谦之教授率领前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由人类学系主任杨成志教授率领调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分别于1952年10月16、17、20日前往南京、长沙、北京等地报到。
新组建的中山大学校区由石牌迁至原岭南大学校址。中山大学原石牌校址,迁入了新组建的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等学校,中山大学原百子岗校址,兴办华南医学院。
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调整后的新的中山大学,设有中文、外文、历史、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财政、金融、会计、贸易、企业管理、政治、法律、社会、经济等18个系, 另有俄文、会计、金融、企业管理4个专修科,中国语言文学、历史、植物等3个研究所。
1953年7月开始第二次院系调整。
中山大学的财经、政法各系分别调至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等院校。同时对图书、仪器、设备等进行了调配。中山大学图书馆原藏有前华南联合大学及广东法商学院所藏财经政法图书资料,全部调配给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
1954年,将全国惟一的语言系由中山大学调整到北京大学,语言系主任王力教授带领全系师生48人整体迁出。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划归中国科学院管理(现华南植物园)。同时将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东法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等院校部分有关科系师生调至中山大学。
1981年成为中国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
1987年12月,国家教委批准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成立。
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序列。
2001年1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序列。
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10月26日举行“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
2010年11月中山大学医科成为教育部、卫生部首批共建高校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