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克思(斯巴达克斯为什么会起义失败)

知识大全 2022-07-30 19:12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斯巴达克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战略纵深不够,狭长的亚平宁半岛不适合迂回作战,一条几十公里的鸿沟就足以成为天险。斯巴达克起义军始终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四处被围追堵截,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没有海上力量,在陆地纵深不足以支撑起义军作战胜利的情况下,海军就成了扭转局势的关键力量(朝鲜战争时仁川登陆就是典型战例)。斯巴达克起义军曾经计划渡海登陆西西里岛进行战略转移,并以此作为起义军根据地,但迫于没有海上力量,一群背信弃义的海盗埋葬了这一切。

三是起义的总纲领不足以动员足够的力量,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流量效应不够。起义的口号很简单,就是为了自由,颇有些“不自由、毋宁死”的悲壮精神。但起义宗旨只是停留在奴隶解放这个单一事件上,缺乏罗马本土社会其他阶层的有力支持,而且奴隶大都来自于外地劫掠过来的战俘和居民,以致起义军缺乏长久治远的战略方针和政治智慧。

四是内部分裂,起义军在紧要关头经历过两次大的分裂,每次分裂都损失过万人,更深远的影响是军心,以致元气大伤,咽下失败的苦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让我们跨越地理和世纪的距离来回首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的革命大作……

美国人还拍了个《斯巴达克斯》,分三季——血与沙、复仇、亡者之役,暴力美学的巅峰之作,心理承受能力一般的少年得等等再看。

公元2世纪左右,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奴隶制强国,伴随着连年的对外战争,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沦为奴隶。罗马国内奴隶人数迅速增加,奴隶制发展到全盛时期。同时,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奴隶的反抗也更加频繁。公元1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的斯巴达克起义爆发了。

不自由、毋宁死

斯巴达克是希腊东北的色雷斯人,在一次反抗罗马征服的战争中被俘,沦为卡普亚角斗士训练学校的角斗奴隶。在角斗士学校,他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了角斗士们的精神领袖。他利用各种机会劝说角斗士们,宁为自由而死,勿为贵族取乐的牺牲品。公元前73年春夏之交,斯巴达克组织200多个角斗士谋划暴动,但不慎泄密,不得不提前行动。斯巴达克带领78人逃往附近的维苏威火山,正式揭开古罗马共和国史上规模最大奴隶起义的帷幕。周围的奴隶听说此事后,纷纷前来投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近万人。斯巴达克被推举为领袖,克里克苏和恩诺麦伊为其副手。起义军杀富济贫,令当地的奴隶主闻风丧胆。

公元前72年春,罗马当局起初不以为意,仅派军队3000人前往镇压。他们将起义军驻守的山头封锁起来,企图困死起义军。斯巴达克向战士们发出号召:“宁可战死,不愿饿死。”煎熬的同时在积极寻求突围之计。一天,斯巴达克巡视战场时看到葡萄藤编织的盾牌,受到启发。于是,他让战士们用野葡萄藤编织成软梯,顺着悬崖放下山去。夜色掩护下,起义军平安地转移到山下,接着包抄到敌军背后,发起猛攻。毫无防备的罗马官兵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很多人在睡梦中即被杀死。罗马军大败,所有武器、辎重都落入起义军之手。起义军名声大振,队伍进一步扩大。斯巴达克认真分析形势,决定把起义军带出意大利,摆脱罗马人的势力范围。于是,起义军开始向意大利北部转移,准备进入罗马势力尚未到达的高卢地区。

挺进阿尔卑斯山

罗马当局不甘心失败,派执政官瓦利尼乌斯率1.2万人分三路围剿。斯巴达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法,先后打败了罗马的两路军队。但由于连续作战,起义军在适当休整时被敌军围困在一个山沟里。斯巴达克巧施妙计,迷惑敌人。他们在营地中点起篝火,吹响号角,组织出正面突围的态势,然后趁着夜色、沿着崎岖小道,冲出了包围圈。天亮时,罗马军发现中计,急忙率军紧追,没想到中途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损失惨重。斯巴达克突破敌人多次围堵,继续北上。很快,起义军进入意大利半岛的南部,罗马元老院派执政官楞图鲁斯和盖利乌斯率2个军团进剿。

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起义军内部出现了重大分歧。以斯巴达克为代表的外籍奴隶提出向北进军翻越阿尔卑斯山,离开意大利重返家园。但是以克里克苏为代表的自由农民表示反对,他们不愿离开意大利,希望通过战争夺回他们失去的土地。分歧的最后结果是:克里克苏率一支人马从斯巴达克的队伍中分离出来,他们大约有3万人留在了意大利南部,不久在阿普利亚北部的加尔干山附近大部被歼,克里克苏阵亡。

斯巴达克继续挺进阿尔卑斯山,他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弱点,先打败楞图鲁斯的堵截军团,接着又击溃盖利乌斯的追击军团。起义军在胜利中不断壮大,发展到12万人。就在起义军打开了通向阿尔卑斯山的道路之后,可能是因为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困难或者意大利北部富裕农民的不支持,斯巴达克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挥师南下,准备渡海到西西里岛。

南下西西里岛

罗马一片恐慌,元老院担心起义军进攻罗马,派兵进行四处堵截。但起义军士气正旺,如猛虎下山,元老院派出的部队都被打败。罗马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元老院免去了两名执政官对军队的统率权,授权大奴隶主克拉苏全权负责对斯巴达克的战争,率领6个兵团去对付起义军。

起义军避开罗马主力,挥师南下向卢卡尼亚进军。克拉苏闻讯以后,派遣副将穆米乌斯率两个军团追击,并特别叮嘱在大军到来之前万勿与起义军开战。但是,穆米乌斯第一次碰上起义军就发起了攻击,结果惨败。为了挽回败局,克拉苏恢复了残酷的“十一抽杀律”,对临阵脱逃的士兵进行严惩(在打败仗的军团中,将士兵分成10人一组,每组处死1人。据说当时以这种方式处死的就约有4000人)。克拉苏亲自率军尾随起义军,伺机将其歼灭。

背信弃义的海盗

公元前72年年底,斯巴达克挺进到意大利半岛的南端,并在大海边与海盗谈妥,由他们提供船只把起义军运往西西里岛。海盗得了钱财,发了誓言,但到了约定时间却不见踪影,原来他们被西西里总督收买了,两头吃。面对这一情况,斯巴达克并未绝望,他组织起义军自己制造木筏,准备代替船只渡海,但海上的大风暴使这一计划未能实现。起义军不得不重新北上,另找突破口。狡猾的克拉苏为防止起义军突围北上,命令士兵挖了一条横贯半岛的大壕沟(长约55公里,深宽各4.5米)。

斯巴达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利用敌人疏于戒备之机,指挥起义军在一段不长的壕沟中填满树枝、泥土和木材等,而后以骑兵为先导突破封锁线,直奔布伦迪休姆,企图由此渡海去希腊。为尽快歼灭起义军,罗马当局从马其顿调回L.鲁库鲁斯的军队,从西班牙调回庞培大军,协同克拉苏从东、北、南三面包围起义军。起义军接近布伦迪休姆时,鲁库鲁斯的军队已在该处登陆,庞培率军从北面压来,而克拉苏也从后面追来。但在罗马三路大军的围堵下,渡海行动再次失败。在这危急时刻,起义军内部再一次发生分裂,一支1.2万人的队伍脱离主力行动,被克拉苏消灭。

最后的决战

面对强敌,斯巴达克决定在几股敌人会合前,与最近的克拉苏军队决战。公元前71年春,斯巴达克与敌军在阿普利亚展开最后决战。克拉苏不仅在人员上超过起义军一倍,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也明显优于起义军。战斗之初,斯巴达克命令3个整装精锐军团猛冲敌人力量较弱的右翼,然后亲自指挥其余部队集中进攻克拉苏中央阵地。克拉苏得知斯巴达克亲率部队冲锋陷阵,急忙命令数百名精锐骑兵从正面阻击斯巴达克,而自己则指挥大队人马由背后进行包抄。斯巴达克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为了冲出一条血路,他奋力拼杀。就在这时,尾随其后的罗马百夫长费里克斯用“多拉吉”长矛刺过来,斯巴达克躲闪不及,被刺中右腿。由于伤重不能骑马,斯巴达克跳下马来,屈腿举盾向前,继续战斗。激战中有两个罗马百夫长一齐举剑向他猛扑过来,斯巴达克眼明手快,一剑将前面那个敌人的咽喉刺破,然后又回手一剑刺穿了后面那人的胸口。但这时斯巴达克身后十几步远的罗马士兵一齐用投枪向他投来,斯巴达克全身被刺中十几处,壮烈牺牲。追随斯巴达克的6万多起义将士战死,6000名被俘官兵全部被钉死在从卡普亚到罗马城一路上的十字架上。

斯巴达克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的贵族统治,极大地动摇了罗马奴隶制基础。虽然起义失败了,但起义军英勇斗争的气概,斯巴达克高超的统帅艺术,却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他的作战行动主要特点是:步骑协同,隐蔽机动;出敌不意,外线进攻;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斯巴达克以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个人品质而受到后人的敬仰。马克思赞誉道:“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统帅,具有高尚的品格,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