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样板戏(八个样板戏,您知道几个)

知识大全 2022-07-30 19:12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题材的戏。与其他样板戏相比,《奇袭白虎团》将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身段用于现代戏战争生活,特别是其中的武打场面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奇袭白虎团》这部戏是怎样诞生的?它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方荣翔与《奇袭白虎团》

现代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的诞生与著名京剧演员方荣翔的“开拓”是分不开的。

方荣翔6岁开始练功,8岁人尚小云创办的荣春社科班学艺,12岁登台演出,先后拜骆连翔、张鑫奎、裘盛戎为师,擅长表演花脸。1948年,方荣翔在邓华将军的介绍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中央鉴于志愿军已完成抗美援朝任务,决定全部回国。周总理为此特地赴朝鲜访问。在欢迎晚会上,周总理亲切地对剧团全体人员说:“志愿军已完成自己的使命,全军将士都要回国了。你们剧团也要回国了,你们准备拿什么礼品向祖国人民汇报呀?”方荣翔回答说:“总理,我们编演了《奇袭白虎团》,是反映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戏,战地演出很受欢迎。我们回去准备加工修改向祖国人民演出汇报。”周总理听了很高兴,连声说好。

中国人民志愿军京剧团回国后,原京剧团一班人马转业组建了山东省京剧团。该团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原先创演的《奇袭白虎团》进行改编。曾编过山东梆子戏《墙头记》的专业编剧孙秋潮,负责对原剧本进行加工修改。孙秋潮有着丰富的编剧经验,他为《奇袭白虎团》的创新立下了汗马功劳。

创新后的《奇袭白虎团》,仍由方荣翔扮演志愿军团长。对于主角严伟才,大家在研究时觉得原来这一角色的扮演者李师斌尽管表演得不错,但年龄偏大了些。经过一番慎重考虑,这个角色最终落到武功好的年轻演员宋玉庆身上。

宋玉庆8岁入伍,成为军队文艺队伍中的一名“小兵”,1958年作为山东京剧团青年队演员中的好苗子被选送到中国戏曲学校青年演员班学习。回团后成为当时团里最年轻的主要演员。宋玉庆武功底子好,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嗓子条件不算好,唱功方面也欠火候。他接手这个角色后,每天早晨都跟团里的老演员方荣翔、殷宝忠吊嗓练唱。《奇袭白虎团》中许多动作都是根据现代军事动作加工而成的,为了演好它,演得到位,宋玉庆经常向曾经扮演过这一角色的李师斌请教、学习。在戏中,严伟才有个匍匐前进排除地雷的动作,全凭上臂的“勾劲”和左腿的“蹬劲”,难度很大。宋玉庆整整揣摩练习了十几天,胳膊肘和膝盖都磨出了血,一双新的练功鞋都蹭开了口,终于把这个动作拿下了。正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宋玉庆将一个志愿军英雄英俊、威武地展现在舞台上。

《奇袭白虎团》赴京演出

1964年,为了繁荣现代京剧的创作,文化部决定在北京举行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山东省京剧团原本决定派《奇袭白虎团》参加这次会演,但由于当时对这部戏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争议,出于谨慎,京剧团领导经过商量决定先将剧本送北京有关方面审阅,然后再作决定。

剧本送到北京后,文化部专门召开剧本讨论会。当时会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奇袭白虎团》剧本有点公式化、脸谱化,没有戏;另一种意见认为剧本虽然存在公式化、脸谱化的缺点,但可以改好。而且这是反映当代军事题材的剧目,应该尽量帮助改好。文化部领导研究后决定将该戏从山东调到北京演出,看过之后再定是否修改。《奇袭白虎团》剧组接到命令后,立即进京。这次试演,江青也来了,她看完演出没有在台上露面就走了,这使大家不免感到有些紧张。

正当大家为《奇袭白虎团》命运担心时,江青将剧组请进中南海进行座谈,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周扬、林默涵、周巍峙等。在座谈会上江青首先发言说:“你们的剧我第一天就看了,喜出望外啊。这出戏我准备请主席看,但要修改后才能请主席看。”“这是很好的戏嘛,我看很有基础,完全可以改好,没有什么好争论的。我已经为山东京剧团准备好材料,给他们本钱。抗美援朝的事情,你们不知道,我可都知道。告诉你们那都是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奇袭白虎团》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段插曲。戏很好,一定可以改好……戏中那个小武生叫什么?好得很!唱、念、做、打都不错,是个可造之才。”“这个戏反映了朝鲜战场上的真实战斗故事,但艺术概括不算好。生活真实和艺术概括是不同的。艺术概括应比生活更高,要概括当时整个形势和时代精神,艺术创作政治第一。这个戏需要从政治上加强。”

从北京演出回来后,《奇袭白虎团》剧组上上下下都使出浑身解数,决心把这出戏改好、演好。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奇袭白虎团》在运用京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身段来表现现代战争生活方面有了很大突破,特别是武打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在“敌后侦察”一场戏中,严伟才将“串翻身”、“蹦子”、“卧鱼”等身段连贯起来,轻如矫燕。翻越铁丝网时运用了“蹦跳蹿越”、“折腰”、“小翻前扑”等一系列武戏程式,将侦察兵战士身手矫健、龙腾虎跃的英勇机智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江青看后兴奋地说:“有很多人说,武打在现代戏中用不上,可以让他们看看这个戏。”

1964年6月,《奇袭白虎团》赴京正式演出。首场演出时,周总理、朱德、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前来观看,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会后几位老帅还专门就该剧进行了座谈。

1964年8月,经江青推荐,毛泽东在北戴河观看了《奇袭白虎团》,还亲切接见了剧组人员,并以“声情并茂”来评价这台戏。毛泽东的接见及评价给剧组人员以极大的鼓舞。

从舞台搬上银幕

《奇袭白虎团》大获好评,江青也很是得意。1970年,她指示将该剧搬上银幕,并将这个任务交给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受命后立即组成拍摄班底,由苏里、王炎联合执导,李光惠、王雷担任摄影。

许多人以为样板戏的拍摄是舞台版的纪录片,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毕竟舞台与电影是两码事。尤其是景物的安排不能完全照搬舞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导演,苏里很善于利用场景来抒发人物的情感。如第一场戏“战斗友谊”,苏里为严伟才出场时的设计就很有新意:严伟才从远处走来,战士们进入画面迎接;镜头推前形成严伟才的半身特写,再向右横移一下,将严伟才深情查看安平里村景和战士们的神情表现得很到位,很好地突出了严伟才经过一夜侦察而风尘仆仆,以及对这块曾在此疗伤的土地的深厚感情。江青对绿色有着特殊的偏好。为了使影片出绿,苏里采用分区照明方法,把松树、草皮的绿色分为深浅嫩不同层次,并在树草铁丝网木桩上洒了水,以闪电的光效打出绿色光斑,使夜有色彩,暗有层次,景物有明暗对比,也烘托了人物。

《奇袭白虎团》是一出文武并重的戏,对演员体力消耗很大。由于演出场次过多,及至拍电影时,宋玉庆的嗓子已经受了损坏。为了保证影片的拍摄,剧组特请余派大师级演员到山东京剧团为宋玉庆调整发声方法,以促其嗓音的恢复,但效果不大。由于嗓音松弛,不能现场录音,摄制组只好从宋玉庆过去演唱的录音带里一寸一寸地挑选、剪辑,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对口型,拼接成唱段。这样费时费力,为影片配音竟花去1年10个月,直到1972年9月28日才完成。

1972年国庆节一过,导演苏里和主演宋玉庆等人便携《奇袭白虎团》电影进京送审。国务院文化组审看了影片后大为不满,于会泳气呼呼地说:“这是个什么?几部已完成的样板戏影片,这部最差!”苏里与宋玉庆见状大为沮丧,回到旅馆后,宋玉庆问苏里:“老苏,你看怎么办?”苏里有气无力地说:“那能怎么办?重拍呗。”但宋玉庆不死心:“他们说了不算,等首长(指江青)看了再说。”

两天后,苏里和宋玉庆又陪江青审看了《奇袭白虎团》。出乎他俩意料的是,从片头用战火衬托字幕开始,江青就被影片的“创新”吸引住了,而且越看情绪越高,不时地叫道:“不错”、“很好”。看完后还连声称赞不已,除了提出第二场“坚持斗争”中敌军放火烧村子的火还不够大外,没再提任何意见。江青对影片的称赞使苏里和宋玉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这部拍摄了两年半之久的影片在全国上映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