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古刹(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起源于什么
用心吐字,用新说文。——素闲新说
谢邀!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为中国第一古刹,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白马寺自建成后,饱受战火洗礼,破败修缮,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白马寺的传说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一日夜,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金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口念“异文”,绕殿庭而飞。
次日朝堂上,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寻问此何意?博士傅毅启奏说:
“听闻西方有神,称为佛,样子就像皇上梦到的那样。”
汉明帝听后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方,拜求神佛庇佑。并命画工把“梦中佛”的样子画下,交于二人,以便寻找。
次年,准备充分的蔡音、秦景等人告别帝都,踏上寻访神佛之路。
众人一路跌跌撞撞,跨越千山万水,走到大月氏国时,遇到了和画像上一样装扮的人。
经询问得知,来者是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随后在高僧处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于是蔡音、秦景二人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听说是中国国君之邀,二位高僧欣然答应,找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蔡音、秦景一道返国都洛阳。
一行人历经千难万险,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到达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和佛像,正是梦中所见,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并安排他们在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选址兴建寺院,供高僧译经传教。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就这样佛教传入中国的第一个寺院建成了,二位高僧在此编译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四十二章经》。
白马寺的兴衰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渤海太守袁绍,兵围洛阳,防火烧城,白马寺被烧荡殆尽。百年古刹,一夜之间化为灰烬。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自称皇帝,下旨重修洛阳城,其中就包括白马寺。可惜好景不长,短暂修复的白马寺,又于八王之乱中遭到破坏。
紧接着中原大地发生大动乱,匈奴攻陷洛阳,五胡趁机乱华,侵略中原,洛阳城严重损毁。
“衣冠南渡多崩奔”
接连战火,白马寺虽未再次化为废墟,但亦是断壁残垣。
至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武则天敕修白马寺。五年后,武则天改唐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佛教大兴,白马寺的发展达到空前规模,这是白马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短短不过六十载,“安史之乱”的爆发,对洛阳的破坏甚为严重。“安史之乱”以后,白马寺仅存着一些唐代或唐代以前的断碑。
从唐始,宋、元、明、清,凡新朝建立,白马寺必重修。凡一朝之末代,白马寺必遭战乱的破坏。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为迁都洛阳,曾修缮过白马寺。但是中国大地处于战乱兵火之中,白马寺再遭破坏,墙颓殿倾,野草没膝,一片荒凉景象,一直持续到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拨专款重修。并于1961年,国务院确定白马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年浩劫”,白马寺惨遭破坏,建筑推倒,佛像被砸,经卷被烧,僧人被强制还俗。
相传为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带来的极为珍贵的三十余片《贝叶经》也化作灰烬。
1972年,国家对白马寺全面修复,前后持续十年,用款数十万之多。这一次重修,使千年古刹,面貌一新。逐渐恢复了这座千年古刹固有的宗教气氛。
现在,白马寺已是首批4A景区之一。
白马寺见证了洛阳城的兴衰,洛阳城的兴衰决定了白马寺的命运。
白马寺的第一次
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建成后的白马寺,在第一个百年间,引来多为高僧入驻译经,有一百九十二部佛经在这里译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为中土戒律之始也;
同年,朱士行依《羯磨法》登戒坛,受戒剃发出家,法号八戒,成了中国第一位正式受过比丘戒的汉族出家人。因此,朱士行是打破儒家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第一人;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朱士行为求佛法远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成为第一位西行取经求法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