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教育(我国美术教育六七十年代学哪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所未有的社会结构大变革预示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将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美术教育亦概莫能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踽步前行,到“文革”时期的困惑踟蹰、顿足不前,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复兴、奋起直追。时至今日,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呼唤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美术教育正在与时代、与未来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中国美术教育70年的发展脉络正是新中国曲折前行、顽强奋进的一个缩影,它为人们呈现了一幅与中国当代社会历史进程休戚相关的人文图景。
新中国初期:鲁艺经验与苏联模式
新中国成立伊始,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并提出“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和“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两条具体举措。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思路也主要集中在遵照鲁迅艺术学院的办学经验和学习苏联的美术教学模式两个方面。
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术教育在办学方法上主要沿袭和改良延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的经验。50年代初期,全国各美术院校在教学内容上尚未分科,而是将当时存在的诸多画种合并至绘画系,教学内容以木版年画、宣传画和连环画等为主,以配合当时较为迫切的革命宣传需要。50年代中期,随着美术教育实践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画、油画、版画等学科在学院内分别成系,开始独立培养专业人才。1961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和艺术院校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召开,会后文化部正式印发《高等美术学校教学方案》,进一步强调美术学科专业划分的重要性。自此,全国各美术院校和美术专业开始实行工作室制,并延续至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美术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主要向苏联学习。1953年,中国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美术。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油画、雕塑训练班,并聘请苏联美术专家任教。在来华任教的专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马克西莫夫,他是苏联政府委派前往我国进行教学工作的第一位美术专家。1955至1957年间,他以顾问的身份主持油画训练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和师资力量,并起草了新中国第一份美术教学大纲。当时,马克西莫夫所传授的正是影响几代人的“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
针对中小学教育,教育部于1952年先后颁布《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并均在“总则”中强调“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育”首次作为教育目标被官方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