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唐王之涣(凉州词唐王之涣)

知识大全 2022-08-01 14:36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朝·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载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旗亭画壁”的“异”事,虽然不一定可靠,但却反映出当时此诗即受到人们的喜爱。

首句出人意表,先描绘出如此奇特的画面:蜿蜒奔流波翻涛涌的黄河,如同一条飘飞的长长丝带高挂白云间。这真可谓神思妙想,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诗人的这种描绘,并非随心所欲,而是根据了绘画中特有的透视法。透视法的视觉印象是,凡视线以下的物体,距离愈远,它在画面上的位置愈高。黄河只是在地面流,无论如何不会与天相接,但是,当王之涣由下游纵目向上游观望,随着视线的延伸,却觉得脚下的黄河愈远愈高,以至于“远”“上”到“白云间”。

诗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抓住这种视像去创作,从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名句,也采用的是同一观察法。所不同的是,李白的视线运动是自上而下、由远及近,摄取的是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而王之涣的视线运动则是自下而上、由近及远,摄取的是黄河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

第二句仍接着写景。“一片孤城”是近景,“万仞山”则是远景。远处崇山峻岭的映衬,愈显得边城的孤危,整个意象悲壮而苍凉。诗写到这里,仍未出现人物。但是,既有这样一座“孤城”,则会有戍边的将士。诗人撷取这种悲壮苍凉的意象,其目的,正在于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的心态作准备,进行环境烘托。

三、四两句,由闻笛入手写将士们的心态。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歌辞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边地环境的荒凉,令将士们不堪;而羌笛奏出的《折杨柳》伤离曲调,更使将士们乡愁难禁。但是,如仅仅只是在那里一味地“怨”“杨柳”,则本诗就完全成了另外一种情调。这两句诗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何须”二字作转:玉门关外这样的苦寒边地,春风不度,杨柳难青,无法折杨柳寄情,既然如此,羌笛有什么必要再吹奏《折杨柳》这样伤离的曲调呢?两句诗中,既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怨情,同时又抒发了他们豁达的胸怀;悲中不失其壮,慷慨悲凉,与中唐以后某些边塞诗的衰飒颓唐情调显然不同。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成为典型的盛唐之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