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假作真时真亦
问题:“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红楼梦》中有什么作用?
引言
每一位红学爱好者都不会忘记,在《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牌坊上的那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旁观者看来,这副对联看似简单,通俗易懂,但纵观整部名著,似乎让人觉得很“容易”,但又似乎“好难”。“容易”是因为从字面上去理解,原本的意思没什么不可理喻;觉得“好难”是因为总觉得作者写这副对联,肯定寓意深远,暗藏玄机。
作为“四大名著”最有分量的一部经典,作者曹雪芹不可能如此肤浅,开篇“文眼”就这么简单?如果不仔细揣摩,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为什么会这样呢?
何为“真”?何为“假”
读者之所以有如此“两难”的心理体会,那是因为这部作品正如作者所说“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们要想深刻理解这副对联,就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或者说真的内涵是什么?假的寓意又是什么?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幅对联是这部小说的精华总结。只有深刻领悟,才能真正看懂《红楼梦》。既然这副对联那么重要,那么该如何理解好呢?
简单理解
- 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把假的东西当做真的东西时,那么真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假的。就如同《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两个“孙悟空”一个是真的一个是妖怪变的。真假难辩,大家把“九耳猕猴”当成“齐天大圣”,那么可怜的“弼马温”自然便成假的了。
- 同样的道理,当“顽石的灵性”转嫁到主人公“贾宝玉”身上,人们以为宝玉胸前佩戴的那块“通灵宝玉”,便是原来的那块顽石。也就是说当大家把美玉当成是真的顽石时,那么真的顽石即贾宝玉就成为假的了。
深刻领悟
既然《红楼梦》的主题是“梦”,作者旨在劝告世人,大众眼中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神马都浮云”。我们按这个观点去深入解释对联的“真”和“假”。
- 我认为作者的真实意图就是:“真”是指真实存在的东西;“假”指虚幻的东西。必须区别于简单意义上的“真”和“假”,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作者曹雪芹看来,什么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什么才是虚幻的东西?“红楼梦”其实就是“黄粱一梦”。这个“假”指的就是荣华富贵,因为在作者看来,荣华富贵虽看似真实,但实质却是虚幻的东西,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 那么“真”又是什么呢?
“真”看似虚无,但却又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什么样的东西符合这个条件呢?我所理解的就是“人生哲理”,看似虚无,却真实存在,而且永恒。
这个哲理又是什么呢?这就是“红楼梦”的中心思想,正是开篇“第一回”中仙人和顽石所说的那些。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做人?这不仅是作者曲笔手法,对作品的巧妙处理,更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假作真时真亦假
- 当把“虚幻”当成“真实”,那么真实也就成了虚幻。具体地说就是当把荣华富贵,这些虚幻的东西当成真实的东西时,那么人生哲理这些真实存在的东西就变成虚无的东西了。只可惜世间很多人大有学问,但却未必深刻领悟,以致日后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对联。
太虚幻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智通寺: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
红楼梦的“真”和“假”归根结底就是——
真:人生哲理;假:荣华富贵。
结束语
- 综上所述,这幅对联其实就是作者谱写《红楼梦》的真正目的:
借风流孽鬼们的黄粱一梦(小梦),向世人展示人世间(大梦)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以及过眼云烟的社会万象,让读者从好坏美丑的社会人物和现象中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
- 虞美人/看《红楼梦》有感
文/ 【原创】
风月宝鉴不堪悟,啼血繁华处。
史王薛贾遭祸殃,事事难料人生,恨无常。
富贵荣华随云散,何必机关算?良辰美景奈何天,枉看兴衰更替,凝眉间。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