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郭襄(张三丰和郭襄是什么关系)
觉远大师圆寂,张君宝大哭一场,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泪。两人捡些枯柴,将觉远法身焚化了。郭襄道:“张兄弟,少林寺僧众尚自放你不过,你诸多小心在意。咱们便此别过,后会有期。”张君宝垂泪道:“郭姑娘,你到哪里去?我又到哪里去?”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心中一酸,说道:“我天涯海角,行踪无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张兄弟,你年纪小,又无江湖上的阅历。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这样罢。”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递了给他,道:“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他们必能善待于你。只要在我爹妈跟前,少林寺的僧众再狠,也不能来难为你。”张君宝含泪接了镯儿。
关键词,金丝手镯。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女饰》:“饰於臂曰手镯。镯,钲也。《周礼·鼓人》以金镯节鼓,形如小钟,而今相沿用於此,即古之所谓钏,又曰臂钗,曰臂环,曰跳脱者是也。”手镯最早是指挥战争的敲打乐器,后来演变为装饰品。"跳脱"是一种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郭襄送给张三丰的金丝手镯,就是宋代女子非常流行的佩戴于手腕上的“跳脱”。
“跳脱”有个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定情,相当于现在的戒指。汉末诗人繁钦有首乐府《定情诗》,讲述一位女子在无意中邂逅了一位男子,彼此相爱私定终身,女子送给男子“跳脱”为定情信物的故事。摘录如下: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篇《白于玉》,讲述了一个名叫吴青庵的书生遇到仙女的故事。“(二人)既而衾枕之爱,极尽绸缪。生索赠,女脱金腕钏付之。”金腕钏就是金手镯。吴书生与一紫衣女子一夜缠绵,第二天还问人家要定情信物。女子身无他物,就把手腕上的金手镯脱下来送给了他。
因此郭襄送金丝手镯给张君宝,让张君宝去找郭靖,还叮嘱张君宝要给郭靖留个好印象,要跟郭破虏和郭芙搞好关系,存了多少爱,傻逼都明白。其实就是让张君宝去跟郭靖提亲。但是张君宝却不明其中深意。因为他不谙世事,从小跟着觉远和尚在少林寺长大,觉远又是个迂腐疏阔的书呆子,更不懂得男女情事,所以张君宝跟着他只会念经练武,对世间之事一窍不通。所以他并不明白郭襄送他金丝手镯的良苦用心。也是阴差阳错,他已经快到襄阳了,恰好武当山下遇到一对小夫妻吵架,于是对投奔郭靖心存恐惧,遂上武当山隐居起来,刻苦修炼。当然事后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他投奔了郭靖,只有两个下场。第一像杨过一样,被郭芙欺负的半路跑掉,不一定也得被砍断一条胳膊。第二就是战死襄阳,成为一个无名之鬼。
过了二十年,张三丰三十七岁,武功大成,出武当山扬名立万,正好赶上郭襄在峨眉山开宗立派。此时张三丰世事洞明,当然已经知道了郭襄送他金丝手镯的良苦用心,只可惜已经物是人非。郭襄都出家当尼姑了,还有何言可语?于是他来到峨眉山下,没有上山,托人将金丝手镯还给了郭襄,二人从此没有再见面。又过了五十多年,殷素素听说了郭襄和张三丰的往事,就问俞莲舟,为啥郭女侠不嫁给张真人。俞莲舟说,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只有杨过,找遍天下没找到杨过,于是出家为尼,开创了峨眉派。其实张三丰在撒谎。郭襄对张三丰是动了心的,还把定情信物给了他,只可惜他当时没明白。唐李商隐一句诗可证张三丰心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张三丰就是当时“惘然”了。你说都“惘然”了还能咋地?因此张三丰至死都贴身藏着郭襄送他的一对铁罗汉。郭襄死后,他给门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照顾峨眉派弟子。可能就是对郭襄的一种变相补偿吧。
参考书目:《倚天屠龙记》《聊斋志异》《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