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是什么乐器(箜篌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箜篌(拼音:kōnghóu),是一种拨弦乐器。竖头箜篌,又名胡箜篌,约在汉灵帝时由西域传入。箜篌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5根弦,最多的25根弦,竖头箜篌经过隋唐至明时期数代的的发展和改进,配合本土的音乐文化习惯,创造出了唐箜篌,明箜篌等新式箜篌。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中,曲项琵琶与竖箜篌常配组出现在佛说法图、涅般图、因缘故事和伎乐天人的供养图中。唐代以后的箜篌专指竖箜篌。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箜篌与琵琶、五弦、筝合称隋唐俗乐中的丝弦。明代燕乐制度中箜篌直长4尺8寸,并柄上雕龙头,20弦。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有唐代漆竖箜篌残件,有槽、颈、脚柱、响板、梁等部分,据残件与相关图像,音箱当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下方横木供系弦之用。自唐以后,演奏箜篌的人越来越少。明清之后,逐渐失传。1930年代有箜篌复制工作,1959年,北京乐器研究所研制明代的箜篌。扩展资料:特点——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旋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旋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七声音阶旋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旋律多得多。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的声音好像是从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古筝的音色对比一下:古筝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