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死了多少人(港珠澳大桥的历史及背景
港珠澳大桥的历史及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兴建大桥连接香港及珠海的计划构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应湘及珠海市提出,当时称为伶仃洋大桥,预算连接香港和珠海,
由香港新界屯门烂角咀起始,经过内伶仃岛及淇澳岛,到达珠海市金鼎,珠海甚至已经于其境内兴建了大桥的一部份,即今天在珠海北端的淇澳大桥;这个构思在中国大陆的旧版地图仍然可以见到。
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是:苏权科。
扩展资料:
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意义: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与我国大陆的交流往来更加密切,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拉近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之间的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同时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加快了三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珠三角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繁荣发展。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其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短,大桥主要由西人工岛、海底隧道和东人工岛组成,跨海路段全长约35.6千米,建设完成后仅专利申请多达600多项,弥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港珠澳大桥又被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由此可见,这座大桥的建设克服了无数难题,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标志着中国的桥梁隧道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大桥的建设投入了许多高新技术,例如,大桥采用多层新型高阻尼橡胶和钢板交替叠置形成支座,极大提高了大桥的抗震性能。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项目。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中国制造将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力。
港珠澳大桥筹备6年,建设9年,历时15年,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把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展现在世人面前,彰显出中国制造的魅力。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有利于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人文交流,贸易往来,经济发展;有利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维护祖国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