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宪皇太后(昭宪太后为什么要让赵匡胤将皇位传

知识大全 2022-08-01 18:31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赵光义的继位,千古之谜!

“烛影斧声”的传说,让赵光义的名声极大地受损。说赵光义谋害亲兄继位的说法,尽管我是小人物,但也要表明自己的意见:我不赞同!


弑兄继位的风险极大!特别是在封建礼教影响极深的背景下,赵光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谋朝篡位?还得“三思而后行”,稍有不慎,必将坠入“万丈深渊”!

关于“烛影斧声”的记载,大多出现在后世的野史和笔记小说,不足为信!多是后人“联想”和“猎奇”,乃至于“炒作”。姑且听之,笑之!

所谓的昭宪太后杜氏生前就“谆谆教导”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的说法,虽说《宋史》多有记载,但也是疑点重重。


我相信昭宪太后鉴于“梁、唐、晋、汉、周”五代的经验教训,说过建议“赵匡胤传位给自己弟弟赵光义”类似的话。就好比西汉时,窦太后强烈要求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刘启将皇位传于弟弟梁王刘武的情形一样。建议是建议,必竟皇位传给弟弟还是儿子,不是个小事,听不听?皇帝说了算!汉景帝刘启最终将皇帝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刘彻,才有了后来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

历史的结果是:赵光义最终粉墨登场,继承了皇兄赵匡胤的皇帝之位。

那究竟为甚?什么原因让赵光义成为大宋第二个皇帝?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打虎亲兄弟”:赵光义是哥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策划者、参与者。“打虎亲兄弟”,兄弟是赵匡胤最信任的人。发动“政变”,谋朝篡位是冒着“诛族”的危险,后果极其严重,典型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赵光义为哥哥赵匡胤“赴汤蹈火”,甘为“马前卒”,居功至伟,有“拥立”之功。

“上阵父子兵”:大宋帝国的建立,是典型的“欺负”后周“孤儿寡母”,连赵匡胤都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上台以后,对后周宗室优待有加。民国时期的“大总统”袁世凯的“优待”清室,也是如此。赵匡胤成为大宋的开国皇帝,当时的政局极不稳定。随后,就发生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相继发动的叛乱。

平定叛乱后,赵匡胤又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灭荆南、武平,亡后蜀、南汉,平南唐,定点清除了一些地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通过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从而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赵匡胤用“不流血”的手段夺取了亲信手中的权力,的确是一步“高棋”。但治理国家得用人,特别是管理自己“赵家”的基业,还得用“自己的人”。所谓的“上阵父子兵”嘛!可自己的儿子还年幼,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必竟也姓赵嘛,且年轻有为,正当其时。于是赵光义被哥哥赵匡胤重用,很快就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撼山易,憾赵光义难”:赵光义的职位晋升非常迅速,先后任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泰宁军节度使、大内都部署、同平章事、开封府尹、中书令、东都留守。特别是爵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使赵光义成为大宋帝国无可争议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赵光义特有的政治地位,使身边聚集了许多杰出的政治人才,久而久之,就结成一个“能量巨大”的政治利益“共同体”。当然,其中也不乏“投机取巧”的人。

晚年的赵匡胤已发现了自己弟弟赵光义“树大根深,盘根错节”的关系,加快了扶持自己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的脚步。但是,事已晚矣。自己的儿子坐上飞机都已追赶不上弟弟赵光义了。


特别是后期,身为皇帝的赵匡胤想迁都洛阳,都变成了空想。为甚?

赵光义反对呗!

开封,地势低洼,无险可守,易攻难守。友们都知道,过去,秦灭魏国,大梁(就是赵匡胤时的开封)城高,久攻不下,秦军引鸿沟水灌大梁城,轻松拿下。何况现在的开封城,早已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庇护。因为,早在后晋建立时,儿皇帝石敬瑭已将它们卖给了大辽。后来,北宋的亡国就是源于失去了燕云十六州。

按理说,赵匡胤的迁都有理有据,为长远考虑,着实可行。但赵光义就是死不答应。又为甚?

迁都洛阳,赵光义多年经营的政治势力必然荡然无存。赵光义多年担任开封府尹,经营日久。赵匡胤聪明,赵光义不傻。由于赵光义的领衔反对,赵匡胤在洛阳孤孤单单呆了一段时间,“灰溜溜”地回到开封,直到死再也没提过“迁都洛阳”的事。

通过御弟赵光义敢于向大宋皇帝赵匡胤说“不”的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赵光义,已成“气候”。

赵匡胤之死,我认为是死于“心肌梗塞”或“脑溢血”等突发疾病。“树大根深”的赵光义在第一时间得知赵匡胤驾崩的消息后(因为大宋宫廷里也有赵光义的人),第一个赶到皇宫,凭着多年苦心经营的政治势力,“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大宋帝国的皇位。

登上帝位后不久,早已赋闲在家的、“聪明”的前宰相赵普不失时机地抛出什么“兄终弟及”的“金匮之盟”,赵光义的皇帝之位有了“法理性”,合法了。赵普重新回到大宋的政治舞台,升官了。


要我说:赵匡胤为甚迟迟没有选择自己的接班人,实在是有难言之隐,且难以乾坤独断!选择自己的儿子?两个儿子根基都未稳!自己的弟弟晋王赵光义政治经验丰富,势力太强了,弄不好,还会给自己的儿子们惹来杀身之祸!必竟有史可鉴。选择自己的弟弟?有点不甘心!还是等待时机吧!

结果,春秋鼎盛的赵匡胤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很快就“驾鹤西游”去了。

赵光义的继位,让当时很多人都感觉到有点“那么个”,更让后世的一些封建帝王及封建士大夫心里“不舒服”,必竟“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放在今天的一个“企业”或“家业”,哥哥死了,如果儿子们还在!哪有弟弟什么事?


其实,我们千万不要相信什么“八贤王”赵德芳的“贤”和“德”,那是文人笔下的“产物”。历史上的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二十二岁就到如来佛祖前报到去了。至于赵匡胤的另一个儿子赵德昭的的确确是被大宋帝国的“二世皇帝”赵光义,三言两语给逼的自杀,年近28岁。

至于赵德芳的六世孙为赵眘、七世孙赵惇、八世孙为赵扩又先后当上了大宋皇帝。赵德昭的九世孙为宋理宗,十世孙为宋度宗,十一世孙中的三个小童都成为大宋的皇帝。皇帝之位又回到赵匡胤一脉,有人兴奋异常,认为是“天理昭昭”,“天道轮回”,老天爷睁眼了。要我说,就是一个巧合罢了,谁当皇帝,只要对百姓好就足够了!

君不见,赵光义继位后,励精图治,大宋是越发的强大。赵匡胤后人当了皇帝,一个比一个差,最终也不是断送祖宗的基业?

最后,附上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封建时代,一个王朝的出现,一个王朝的灭亡,最受苦的还是百姓。至于谁继位为皇,关百姓何事?百姓们要的只是温饱和平安!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