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习俗(中秋节的风俗有哪些)
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日。在我国古代,各朝各代的帝王都要在春季祭日、秋季拜月,这是沿袭千年的礼制了。每逢八月中秋节,老百姓们也会拜月或祭月,而在皇宫中还会举行宴会,不论是宫廷酒宴还是寻常人家的餐桌上,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必定少不了月饼。
最初,月饼本来是用于祭祀月神的供品。人们在拜月、祭月之后,就把这些供品拿来给自家人吃,因为月饼形状正圆,所以也象征着阖家团圆等美好寓意。
南宋时期,有个叫吴自牧的人,他有本著作叫《梦梁录》,其中就提到了“月饼”。到了明代,出现了一本叫《西湖游览志会》的书,书中对民间中秋赏月、共吃月饼的风俗有比较详细的描写:“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除了吃月饼这个习俗,中秋节大家还会一起赏月。在古时候,那些文人雅士还要写诗作赋呢。
中秋节祭祀月神,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早在周代就已经开始产生中秋夜祭祀月神的仪式了,对月神的祭祀仪式则源自于远古先民对月亮的崇拜。高挂天上的月亮被赋予了人格,成为有情感和觉知的生命体。
后来,人们又认为月宫里住着神仙,因为月亮象征着阴性,被看作是女性的化身,所以人们便认为月亮上有仙女在,之后,诸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便产生并流传开来。
最初的时候,具备祭月资格的只有皇室成员,慢慢地,民间也开始产生了祭月礼俗,这些礼俗不如皇家的礼制那么严格,但却充满着生活气息和活泼轻松的意味。
在上古时代是没有中秋节的,只有祭祀月亮的节日,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中秋节,正是从远古时期的“祭月节”发展演变而来。
中秋节成为全国性节日是在唐朝,而且中秋节也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比如八月节、团圆节、追月节、拜月节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中秋节祭月拜月的习俗,并不仅仅是汉族才有,很多少数民族也存在祭月、拜月的习俗,并且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