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英博物馆(去大英博物馆游玩是一种什么样

知识大全 2022-08-03 13:29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大英博物馆,我逛了整整一天。然而都没逛完。

说逛这座博物馆是一种体验,非常准确。不管是埃及馆和希腊馆的震撼,还是中国馆的悲愤,都来得那么浓烈和直接。

今天就借这个机会,来跟大家聊聊我看到的大英博物馆。

篇幅比较长,可以先收藏转发后再看,或者也可以先关注我再慢慢看,哈哈哈。

大英博物馆的故事

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称不列颠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及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从这四大博物馆的分布可以看出,都是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在掠夺各大洲财富的同时,贵族们顺便满足了自己的收藏癖,这些搜罗自各个文明与时期的文物藏品,也成为他们向世人炫耀国力强盛的最好证据。如今,一切风平浪静,抢了你的也不会还给你,于是,这些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和历史痕迹现在通常被叫做“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产”,也自然不必纠结于存放地和所有权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博物馆,在1753年最先由英王乔治二世的御医建立,最初用作收藏书籍及生物标本。这一部分最原始的收藏现在的馆藏位置在一楼右侧的主题分馆。

大英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古埃及馆、民族馆、古希腊和罗马馆、日本馆、东方馆、史前及欧洲馆、版画和素描馆以及西亚馆。其中古埃及馆、古希腊罗马馆和东方馆是最著名的三个分馆。

不同于巴黎卢浮宫的布局方式,大英博物馆大部分陈列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大仓库,文物并不像是经过妥善和严谨的保管。由于藏品实在太多,展示给世人的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博物馆的展厅也显得异常拥挤。如果说卢浮宫是一座艺术殿堂,那大英博物馆简直就是世界简史加百科全书,带着讲解器一个展厅一个展厅细细走下来,至少要花去两天时间参观,尽管如此,由于解说器中仅讲解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想要彻底饱览这座博物馆,想必要定居伦敦了。

失落的文明——令人震撼的古埃及馆

古埃及文明,被称为人类四大古文明之一,千百年来被深深埋藏在不为人知的历史断层中,因而更令人迷醉神往。对人类及世界的未知,不仅限于对当下及未来的探索,考古学与历史学散发的奇异光芒,常令人不禁追远溯源,想去探索远古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拥有埃及古文物第二多的博物馆,第一多当然在埃及本土了。这7万多件文物,仅有少部分被展出,然而数量也已经多到让人惊呆了。灵猫与蛇,浓重的油彩,奇特的服饰,巨型的石像、美轮美奂的壁画及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让这个古老的文明散发着令人难以抑制的好奇。而大英博物馆,可以满足你探寻古埃及历史的一切需要。进入古埃及馆大厅,迎接人们的是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罗赛塔石碑(RosettaStone)。

这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之所以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于他不可替代的考古价值。这块石碑是埃及法老王托勒密的诏书,由于当时埃及已经被并入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版图,石碑上用希腊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制了相同内容,使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解读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打开古埃及文明秘密大门的唯一钥匙,因此成为古埃及历史研究最重要的里程碑。展厅中最引人瞩目的展品之一,是埃及最著名的法老王拉姆西斯二世的巨型胸像。

这位法老王之所以名垂青史,不仅因为战功赫赫的他,支撑了古埃及文明的鼎盛时期,更主要是因为他喜欢搞房地产,满世界建造大型庙宇、雕像和建筑物,这些历史痕迹统统指向这位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能活到90岁,拥有100多位子女,并送走了自己所有的合法继承人的一代神君。

在拉姆西斯二世的带领下,古埃及迎来了鼎盛时期,然而大肆兴修土木也使国库逐渐枯竭,拉姆西斯二世死后,后人无力收拾烂摊子,因此这也是古埃及走向衰落的起点。从残破的巨大石像,仍然能想象古埃及繁盛时代庞大壮观的宫殿,和炎炎烈日下搬运着沉重砖石的工人,在几千年大漠风沙的残噬下,象征至高无上皇权和国家繁盛的神像轰然倒塌,成了这段被岁月尘封的文明最后的证据。壁画是古埃及常见的记录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各种浮雕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在大英博物馆比比皆是。上面这幅精美的壁画描绘了斯芬克斯的形象,这就是埃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的原型。

斯芬克斯的神话形象在古希腊和古埃及历史中均有提及,在古埃及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斯芬克斯的样貌却不仅有狮身人面一个版本。最令人惊奇的是,距今4000多年前石板上的形象竟然戴着一块手表,难怪现代人对这段神秘的远古文明充满好奇了。 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态度,构成了古埃及文明最有意思的一部分,上图的彩绘壁画,是一位埃及法老王生前为自己准备的陪葬品。

壁画描述了这位法老王死后在天堂中的生活,爱妻在侧,儿女常伴膝下,水草丰茂,鱼虾丰盈,天空中飞翔着各种美丽的飞鸟,一副幸福祥和的景象。在埃及馆的陈列品中,木乃伊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置身其中,仿佛在一个巨大的棺材铺,地上堆放的、橱柜里棒摆放的,是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木乃伊棺木。 从目前的理解看,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永生,而保证身体的完好,才会让死后的灵魂回归,开启永生之旅。

帝王与权贵为了打造死后的完美世界,采用复杂的木乃伊技术保存尸体完好无损,同时制造巨大的坟墓,将无数金银财宝甚至活人奴仆和宠物陪葬。

从木乃伊的材质和工艺上,可以看出死者生前尊贵的身份,可谓是生的荣耀,死的奢华。人死之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至今人类想要解开的谜题。

在可被观察和推测的古埃及历史中,对于往生的追求成为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传说中许许多多关于金字塔的诅咒与机关的说法使人们对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死观进行着各种想象丰富的猜测。

这只青铜打造的猫神像,头顶的甲壳虫被古埃及人视为永生的标志,到底这些带有寓意的符号曾经为古埃及人带来了什么,成了永远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神秘话题。似乎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追求死后的永生,而非洲严酷的气候也制造着这样天然的“木乃伊”。

由于古埃及气候干热,细菌不易滋生,这具几千年前的尸体至今仍然保有完好的皮肤。我们真的不禁要感叹,大英博物馆是一个连死人都不放过的地方了。埃及馆的展品从奢华的上流社会到平头百姓家的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从十五世纪末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航路起,欧洲列强开始向外殖民扩张、构建帝国版图。

而欧洲王室和贵族也随之掀起了搜集海外奇珍异宝的热潮。最著名的罗塞塔石碑还是英国人从拿破仑手里抢来的。

五千年后,这个相信死后永生的古老文明的绝大多数木乃伊都躺在异国的博物馆中供人参观,英国人从古埃及盗取了几乎整个文明,也该因此被封为史上最牛盗墓贼了吧。

Ⅱ 没有什么是英国人搬不走的——古希腊馆

去过希腊的人,一定都去过帕特农神殿,也一定知道,如今的帕特农神殿除了几根残破的柱子和散落的碎石,其余部位均为现代仿品。

然而实际上帕特农神殿并未从此消失,这座雄伟宫殿的绝大部分都被英国人搬进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另一镇馆之宝——雅典卫城帕特农神殿大理石雕,位于古希腊罗马馆中一个专门的分馆,帕特农馆。这里展出从神殿上野蛮割取的19幅独立浮雕、15块墙面、56块中楣浮雕、1个女像柱和13个大理石头部雕像。帕特农神殿建于公元前447~438年,可以说是古希腊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然而,任何一个走向衰退的文明必然无力完整捍卫其民族文化,历经沧桑的帕特农神殿经历了罗马人和土耳其人先后带来的战火蹂躏,本已残破不堪。

而18世纪下半叶欧洲列强的到来更使帕特农神殿迎来了一场文化浩劫,这也成了希腊人心中永恒的伤痛。 据传在1799-1803年间,第七代额尔金伯爵托马斯.布鲁斯在任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期间,发现奥斯曼士兵把当时作为军事要塞的卫城中的雕像和石料作为普通石料挪作他用,这位酷爱希腊建筑的伯爵这个心疼啊。

于是利用自己的贵族身份和外交官的职务之便获得了从帕特农神殿拆除及搬运石料的许可。这一切行为都是他个人出资的,本来是想将这些柱子啊、壁画啊、雕像啊都搬到自己家里装修用,结果拆着拆着,发现钱不够了。

为了弥补亏空,伯爵忍痛割爱将这些石头低价出售给大英博物馆和拿破仑,猜想在他心里,为了保护这些历史古迹,即使搬不回自己家中,也想让他们完好的存在于世上吧。于是,这些被“救”回英国的大理石,现在被称作“额尔金石雕”,对于希腊人来说,这是一个耻辱的名字,时至今日,希腊政府还在通过联合国等各种渠道要求英国归还自己的国宝;而对于英国,这也是一个多少有些无耻的名字,额尔金石雕,无异于“强盗石雕”,这些披着买卖外衣,看似名正言顺的交易背后,掩盖不了赤裸裸的强权侵略。

如今,长达158米的巨型浮雕静静挂在大英博物馆的墙上,而帕特农神殿却只剩下石柱林立的废墟,大英博物馆里也许真的存放了太多本不该属于这里的东西。

帕特农馆明显的区分为左中右三个展区。左边的狭长展区用来陈列帕特农神殿的浮雕带,浮雕带上主要描绘了古希腊一些著名的战争、神话传说及祭司们进行祭拜的场面。

不得不服的是,从浮雕中人物所处的位置以及衣着,历史学家能变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来,跟随导览讲解器的讲解,这些浮刻在大理石上的形象跃然而出,变得更加立体。

帕特农馆最右边陈列着从帕特农神殿三角形门楣上切割下来的群雕,这些高浮雕不同于普通的浮雕,他们的形象几乎要从石头上跳出来了。

近似圆雕的高浮雕手法和渐远形体的大小交错排列,最大限度地暗示了空间的深度,整个构图形式则给予观者以强烈的运动感和冲击力。这一系列浮雕主要讲述了希腊人和半人马人的故事。

半人马是希腊传说中半人半马的怪物,又称山杜尔人,生性残暴,酗酒色情。他们的祖先是拉皮斯国王与千王之王宙斯的大老婆赫拉幻象的后代。好吧,这里要说一点儿奇葩的希腊神话了。

据说拉皮斯国王就是一个喜欢酗酒的大色魔,一次在宴会上公然调戏赫拉,宙斯为了报复,帮赫拉用云制造了一个假赫拉,结果这没出息的拉皮斯国王妥妥上钩,并使这片儿云生出了一只半人半马的怪物=,=。

这就是半人马的祖先。半人马石雕讲述了拉皮斯人和半人马的战斗。在拉皮斯部落的婚礼上,受邀参加的半人马酒后乱性,试图抢走新娘,引发了这场希腊传说中著名的大战。

看过我雅典游记的朋友们也许还记得,我曾提到过帕特农神殿旁的伊瑞克提翁神庙,这座由六根女神像作为柱子的神殿可以说在希腊境内也是独一无二。

现在这座神殿的六根石柱均为仿品,其中五根真品存放在目前暂时关闭的卫城博物馆,而被人们看到最多原迹的则是被额尔金伯爵搬回英国的这根。

大家一定觉得难以想象,如此“酷爱”希腊建筑的额尔金伯爵为啥没有把六根柱子全带回来呢?因为他拆第二根的时候,柱子发生了碎裂,也许也是因为太“爱”了,所以才不得不罢手吧。

帕特农馆的中厅除了一些古希腊雕像外,最引人瞩目的是涅瑞伊得斯纪念碑,这座碑亭又被成为“海中仙女碑”,是一座来自土耳其的古希腊风格建筑。现在看到的版本为大英博物馆对地震后摧毁的碑亭的复原版。
帕特农神殿的展品无疑是希腊古典雕刻遗迹中最伟大的作品。希腊浮雕艺术建立在卓越的写实基础之上,其人物造型结构严谨,解剖准确,表现出希腊人在写实造型方面的高超技巧。

古希腊浮雕为西方艺术创造了一种美的典范,并在西方艺术史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帕特农神殿的展品无疑是希腊古典雕刻遗迹中最伟大的作品。希腊浮雕艺术建立在卓越的写实基础之上,其人物造型结构严谨,解剖准确,表现出希腊人在写实造型方面的高超技巧。古希腊浮雕为西方艺术创造了一种美的典范,并在西方艺术史上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

除帕特农馆外,古希腊罗马馆按年代展出古希腊及古罗马各时期文物,作为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这部分展品也是相当精彩,各种器物上不乏精美人体比例的雕塑,当然了,讲述的都是希腊神话里骄奢淫逸的众神生活,简直就是“神会玩”。

耻辱的近代史——令人心情复杂的中国馆

我很努力的回想,在中国的什么地方看过大规模展出我国的文物。最后只想到了两个地方,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延续与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戏份都由统治阶级来完成。通过改朝换代后的掠夺与保留,以及地方供奉与收归国有等渠道,大部分的文物资源集中在统治者手中,也同时得到更妥善的保管。

在中国的博物馆中,被展出的文物相当之少,每一件文物都被仔细安排在玻璃展柜里,拥有自己宽敞的空间,并保持着温度和湿度的适宜。然而,在世界数一数二的大英博物馆,美轮美奂的各朝代中国陶瓷器皿,成套的摆放在橱柜般的中国馆中,如同寻常百姓家的厨房。相信每一个进入参观的中国人,都和我有着同样的辛酸。 清早期之前的中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璀璨的中华文明在开放富强的唐朝和明朝,更是分分钟晃瞎西方使节的狗眼。

在这里,作者不想过多的讨论民族的优劣性,然而不得不承认,清朝极度闭关锁国的无知和狭隘,最终使中国走向衰败。 言归正传,我对文玩的了解仅限于鉴宝娱乐节目,我想对于真正喜欢古玩玉器的人来说,大英博物馆可以算作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了。

即使知之甚少,也能看出,那莹白剔透的玉碗必定是和田上好籽料打造; 那一切为二的玉石原石,此种饱满程度在全世界也当属罕见; 一件件历史悠久的青铜制品,一定出自远古的商周; 色彩斑斓的陶瓷雕塑,无疑是价值连城的唐三彩。。。篇幅关系,无法把所见之物一一上图,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验这种切身的震撼。 同样,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中国文物,仅仅是九牛一毛,一些较难保存的文物,以及一些价值极大的文物,大多数时候都藏在博物馆不为人所见的密室中,其中就包括大英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的最后一件——《女史箴图》。

这幅已经失传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大作,现仅存两幅摹本,一副为唐代摹本,即为大英博物馆这幅,另一幅为宋代摹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在艺术造诣上较唐代摹本差出好几个街区。

包括女史箴图在内的大部分中国文物,都是英法联军在进攻圆明园时盗取的,而英国军队的带头人之一,就是我们刚刚认识的在帕特农神殿偷大理石的额尔金爵士的儿子。

了解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慈禧为躲避战乱,将自己以及跟自己一样值钱的宝贝都带到了圆明园避难,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正好一锅端,抄了个底朝天。怪就怪我泱泱大国,好东西实在太多,般都般不完,侵略者竟然把搬不走的东西付之一炬,烧了个片甲不留。

现在来揣测,为什么西方列强对于东方文化及执政权有着如此蔑视的态度,总结成特别简单的四个字——差的太多。 中国近代史的第二大耻辱也深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密室中,那就是近代英国强盗从敦煌莫高窟盗取的13700件敦煌壁画。除了中国仅存的20000件,英国是世界上拥有敦煌壁画最多的国家,而几乎所有曾经侵略过中国的国家目前都拥有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

在丝绸之路上,莫高窟如同一个时间黑洞,将中西方文明大融合的过程通过巧夺天工的壁画深藏于茫茫大漠。而如今失散在世界各地的壁画,无疑是对世界历史及文化的极大戕害。

大英博物馆公开展出的唯一敦煌风格壁画是来自500年前山西五台山清凉寺的三尊佛像,这幅完整的大尺寸壁画具有敦煌壁画飘逸的风格,被很多游客认为出自莫高窟。实际上,莫高窟壁画并没有一件对外展出。

莫高窟壁画的保存具有极其专业的考古要求,即使在原地保存也无法抵挡岁月侵蚀,如今存放在大英博物馆中的莫高窟壁画命运究竟如何,似乎也将永远成迷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馆走廊里的巨型立佛,这座立式释迦牟尼佛是1938年中华民国政府参加英国世界万国文物博览会的展品,佛高5.8米,隋朝制作,至于为什么至今还留在大英博物馆里,相信原因也不难猜想吧

精致奢华的欧洲馆

由于埃及、希腊、中国三大馆威名远扬,很多人忽略了最有看头的欧洲馆。到了自家地盘,展品的丰富和代表性,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自然是精彩的没谁了。建议一定要给欧洲馆留出一点时间,好好参观,因为真的实在是太美了。 来自古代英国王室的金饰,这分量,够实在。

英国版的金缕衣,拥有它的女性一定身份不一般。 英国古代巨大的铜件,能把这家伙抡起来的人,体型应该是相当巨大。 国王金色的头盔,可以看见头盔上精细的浮雕。 纯金打造的战船模型。 一只金盅,上面用珐琅彩绘了古代圣女不屈服于强权最终被坏银执行火刑的故事。以上这一组,我成他们为“金碧辉煌的欧洲”。一直以来,金器一直代表着王权与富贵,这在欧洲历史中也体现的相当淋漓尽致。接下来,再让我们看看下一组——“精致的欧洲”。 画工精细的彩绘大型摆件。

美轮美奂的瓶瓶罐罐,极尽奢华,与东方的内敛美截然相反,让人不假思索的喜欢 巧夺天工的雕工与镶嵌工艺。

采用珐琅制作的精致漆器。

在欧洲馆参观,你会知道什么叫流连忘返,也会体会到什么叫时光飞逝。如果想要细细了解欧洲历史,带上讲解器在这泡上一天,必将淋漓尽致的领会欧洲之美。

然而,欧洲的画风总是多变,接下来这一组,叫做“逗比的欧洲”: 这是国际象棋最早期的雏形,请仔细观察萌萌哒国王和王后。

与欧洲典范之美格格不入的雕塑, 以及壁画。

最后,再完整的看一下主题馆的全貌,这可是最早期博物馆的样子哦。 与卢浮宫一样采用了玻璃穹顶设计,连摆放在大厅迎客的石狮像都是有年头的古董。在这座馆藏700万件文物的动人心魄的伟大博物馆,每走一步都是世界其他民族的血泪历史。“游世界,逛大英博物馆”,这句为之引以为傲的宣传词,正是昔日大英帝国全球扩张的生动写照。

大英博物馆是完全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每天仅仅7小时左右的开放时间,人永远是满当当的,但是不必担心,大英博物馆并不需要长久排队进入,如果饿了,博物馆内有很多餐吧可供就餐,但是餐食不能带进展厅哦。 大英博物馆的最后,po一张文主孜孜不倦且依依不舍的背影。只怪时间太匆匆,留不住这许多美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