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关系(色彩中的空间关系、构成关系、冷暖

知识大全 2022-08-03 15:17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各位吃瓜群众好,今天的前言先来回应一个很多人询问的问题,就是艺术入门看什么书。我曾经在第五期的时候推荐过两本,随着专栏关注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里就再发一次给新加入的吃瓜群众参考: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图片来源:艺术的故事 (豆瓣))

买的时候请一定认准是[英]贡布里希著的,并且部头一定是很大的,其他假借本书之名或同名的都不是一回事。此书是最经典的艺术入门书,正经又通俗,在知乎上靠谱的艺术类问题回答者大多都会推荐它,连中国著名雕塑家向京sama在知乎答题时都称它为最好的入门书(当代艺术需要被公众理解吗? - 向京的回答 - 知乎)

PS:刚刚查Phaidon出版社网站看到他们新出了一版精装的,煞是馋人……79.95刀,英语无压力的壕请随意……我准备勒勒腰带來一发!

翁贝托·艾柯《美的历史》

(图片来源:美的历史 (豆瓣))

个人建议,至少应该阅读了《艺术的故事》之后再来看这本会更有帮助,如果没有太多基础知识直接上这本可能会觉得有点虚。湾湾人翻译,文笔优雅,装帧精美,挺适合睡前阅读的。艾柯(小说《玫瑰之名》的作者)是当代少见的文哲美学集大成者,本书也更适合除了艺术品本身外,对艺术背后蕴含的西方思想体系流变更感兴趣的读者。

《美的历史》后来出了一本姐妹篇叫做《丑的历史》,这本的话我个人感觉不太适合入门,而适合进阶阅读,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先在书店试读一下看看感觉,觉得OK再买,或者是阅读完《美的历史》觉得适合你之后再决定,毕竟价格不是特别便宜。

下面是新增的一本推荐书:

The Art Book: New Edition (Phaidon)

(图片来源:The Art Book: New Edition | Art | Phaidon Store)

这本书是大出版社Phaidon的一个艺术精选画册,已经出了好多年了,在美国很多一线美术馆的商店里都必定有它。上面这个图是最新的版本,加入了一些新近的艺术家作品。我记得它以前是有中文版的,但是时隔多年我也不记得中文叫什么了,如果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我推荐你直接去读英文原版,四级水平应该足够了,有生词还可以顺便学。

它的特色就是一个艺术家只用一页去简单介绍,加上一幅他的作品(不一定是代表作,但基本能反映出这个艺术家的特点):

如上图,它的好处在于博览众长,艺术家和作品(将近600个)年代跨度极大,而且介绍非常简洁,同时留下跟此艺术家或作品相关的一些关键词供读者扩展阅读,非常契合我在专栏第一期讲到的顺藤摸瓜精神。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看这本书认识了好多之前不知道的艺术家,可算是大开眼界。同时,通过大量看图,读者也可以慢慢总结出自己是否偏好某一类型或风格的作品,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书里提供的关键词连接去看更多的东西。如果读英文原版,还可以顺便记忆著名艺术家的英文名字,对以后查找资料很有帮助。

我也推荐不出来更多的艺术入门书了,一是我居国外多年,全然不知国内这段时间都出版了什么书;二是我以前读的书大多是绘画技法和美术理论等专业内容的,不适合不搞专业的人阅读。以后有机会可能会专门开一个针对艺术生的书单,到时再说吧。

我的另外一个建议是,入门的时候不需要一门深入。艺术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科,落实到西方绘画这个分支上,有时候单单去看艺术类的书籍未必就能一下子领会到其中的奥妙。西方历史的各种主义很多都是在各个文艺领域广泛存在的,所以不妨多看看西方的文学和诗歌,多听听西方的音乐……举几个例子,你是不是对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傻傻分不清楚?这时候你去听听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乐,马上那种宏大流畅回旋的典型巴洛克感觉就有了;看不懂抽象艺术?去听听某些氛围Ambience电子乐(不是叫你去听迪斯科)里面那种冰冷合成器的声响,你就可能明白了:你听到的声音都是电子合成的,你会不会拿这些声音跟真实乐器的声音比较,比如说:这声音弹得不像钢琴的声音?如果你不会这样去比较,觉得这种抽离了真实乐器的声音是成立的、自洽的,那为什么同样是抽离了具体对象的抽象画就总会用像不像的方法去评判呢?这时候看抽象画可能就又进一步了。

最后一个建议,请不要因为学习了西方的艺术和文化,就认为东方的艺术和文化是落后的。恰恰相反,我建议大家有机会都应该通读一下西方艺术体系以外的东西,比如国画、浮世绘、佛教造像、中东装饰艺术、东方各民族的古代艺术品等。东方的美术体系能够为你在学习西方绘画的时候提供一个参照系,为你提供一个艺术多样化的视角,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一个甜瓜一吃到底,偶尔要吃吃别的瓜。

-------------------------------

今天的主题是还是色彩。那么看过前三期的吃瓜群众很多都会问,你讲的我都懂了,可是鸽子为什么这么大?到底在艺术里它们都是干甚的?

首先,还是那冷冰冰的两个字:空间。

空间在西方绘画中的重要性实在是太高了,甚至可以说是最高的。放眼世界各文化的绘画艺术,有哪一种真正创造出了平面上的空间幻觉?只有西方绘画做到了,而且更牛的是,在把这个三维空间的幻觉做绝了之后,自己又跑回来开始讨论绘画的二维空间了,就像被二向箔打回了原形一样。所以当我们讨论绘画空间的时候,吃瓜群众的脑子里除了有三维幻觉空间,还要有“二维也是绘画空间”的意识。

但是我们现阶段还是仅仅先讨论二维平面塑造三维空间幻觉的问题。在最开始的几期我已经简单地讲过如何用线条和形状创造空间,那么用色彩,也是创造空间的一个手段,与线条和形状一起服用疗效更佳噢。(参考阅读:找北指南(三):真的假的? 以及 找北指南(四):满头黑线?)

看画之前,先用照片解释一些简单理论:

明度:大部分情况下,明度越高,在空间上的感觉越靠前;明度越低,在空间上的感觉就越靠后。因为:1,人的眼睛有感光和趋光的特性,哪里更亮(明度高)就比较容易先看哪里。2,明度高的物体常常由于光照产生更多的细节,容易被人首先注意到。

比如下图,你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最前面那个苹果被光照射的地方,然后是其他苹果的亮部和木桶的亮部,最后才会注意到暗部和背景。

(图片来源:Green Apples Tablet Phone Wallpaper Background - Album Art for Musicians & Wallpapers Backgrounds for iPhone, Android)

纯度:大部分情况下,纯度越高,在空间上的感觉越靠前;纯度越低,在空间上在空间上的感觉就越靠后。因为:1,纯度高就是通常说的鲜艳,鲜艳的颜色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2,在自然环境里,空间越往后的物体显得发灰、发蓝,等于说它们原本的颜色随着空间的退后而降低了原本的纯度,这是因为空气里面的灰尘等微粒干涉了光的折射。这个原理叫做空气透视,第一个提出这个原理的人就是传说中的达芬奇。以后讲透视会专门讲到。

这个现象在大尺度上非常容易观察到,比如群山,覆盖了绿树的山原本的颜色应该跟右下方的树木一样,但是随着空间的退后越来越蓝、越来越灰(纯度由高到低):

(图片来源:Another Informal Location-Logger Test, Including Google Latitude)

色相和冷暖:色相和冷暖要放在一块说,因为在绘画里较少单独去谈论某一个色相单独的功能,而多数是把这个色相归入冷暖属性的范围去讨论。那么上期也说到了冷暖色给人的心理感受,套用在空间上就很好联想了:大部分情况下,暖色在空间上有向前的感觉,冷色在空间上有退后的感觉。这不仅是主观的心理感受,也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与纯度一节所讲的空气透视同理。

另外,脱离明度和纯度去谈色相和冷暖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纯黄色,本身明度就非常高,所以你很不能说黄色之所以显得很“跳”单纯是因为它是暖色,而是因为它的暖、亮、以及纯三者是同时作用的,并且与画面的其他颜色联系产生更多关系。

(图片来源:作者摄于Norton Simon Museum, Pasadena)

由上面这张梵高的画,除了色彩三要素和冷暖关系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建造空间的方法,就是色彩的对比。

对比,属于色彩关系的一种。色彩可以有各种对比,明度的、纯度的、冷暖的,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综合运用。比如上图,它的效果为什么看上去那么强烈,那么震撼?厚实的笔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极端的冷暖对比。

为什么说是极端的冷暖对比呢?吃瓜群众还记得我们的十二色环君吗?

任意一个颜色对面的那个颜色就是它的互补色。黄色的互补色是紫色,橙色的互补色是蓝色。上面这张画,主体人物是橘黄-橘红区间的颜色,那么艺术家就用蓝绿区间的颜色在背景进行互补,达到一种最大化的对比。

这张画最妙的地方一个是黄色的帽子,另一个是那条非常不起眼的、紫灰色的领巾以及一小块白色的领子。这个紫灰色和小小白色块的存在,十分好地平衡了张扬的黄色和强烈的对比度,你现在试试拉回照片处,把这个紫灰色领巾用手指或者别的东西遮挡一下,看看画面其他的颜色,马上就显得不如原来色彩关系丰富,其他的颜色少了这块紫灰就会变得略为单调。相信我,这不是胡说八道也不是马后炮,好画是有好画的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紫灰色作为画面里纯度最低的颜色,白色作为画面里明度最高的颜色,它们实际上把整张画的色彩区间推进了一层,这样其他的颜色就可以跟这两个低纯度和高明度的颜色进行对比,对比出更加有层次和丰富的关系。这些关系,不是传统写实那样一个令人信服的空间,它是一种色彩本身由对比产生的空间。

色彩区间这个概念,怎么理解呢?举个栗子,我喝果汁,选择了一杯西瓜汁。西瓜汁喝着挺好,但是觉得这个甜甜的味道有点单调,于是我往里面加了一份橙汁。橙汁加进来之后,味道就由仅仅是甜,变成了酸酸甜甜,那么这杯果汁给我们带来的味觉区间就扩展了。喝着喝着,我觉得果汁又不够香,于是我又加了一份芒果汁,这下子除了酸甜之外,又加了一个香的感觉,味觉区间又扩展了。

所以色彩区间跟喝果汁就是一个意思,画面单有几个颜色不足以产生足够多的层次和关系,于是就往里面加入更多的元素,使得每种元素都因为更多元素的参与而拓展出更多的互相关联,这样就构成了更为丰富而有层次的色彩联系和对比,产生更好的画面视觉效果。

这样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理念,是不是梵高拍了个脑袋瓜就能想出来的呢?显然不是,在这之前,写实的绘画已经把这些东西都研究得十分深刻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张写实的作品。你会看到一种符合视觉逻辑也同时符合色彩理论的色彩关系。

我选了一张同样是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它是我的男神-安格尔的作品。回想起我学美术的时候,大家似乎都有一种迷思,就是安格尔的画只有素描关系,色彩关系很弱,所以很多喜欢印象派的人不喜欢安格尔的作品。我个人作为安格尔的脑残粉,亲眼看到这张曾经印在无数画册上的重要作品原作的时候差点就流眼泪了,去N的素描关系色彩关系,能吃吗?质感啊!技术啊!冷静啊!藏起来的笔触啊!复兴古典的理想模型啊!直到这个时刻才真正理解了温克尔曼所说的新古典主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啊!

(图片来源:作者摄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感慨完毕,回到正题。其实上面梵高的那张画,跟这一张在色彩关系上的套路是一样一样的。各位吃瓜群众能否运用上面的知识来稍微分析一下这张画的色彩关系?

没错,梵高那张有白领子和紫灰领巾,这张有白巾子白手套和黑色的帽子(?),这几个元素对于画面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白色作为明度最高的物件,把色彩对比推进了一个层次。

大家看人物手臂和黄色椅子、白色巾子交界的地方,这里是除了头部之外的第二个视觉中心,人物的肤色作为一个中间色,去跟黄色和白色发生色彩上的联系。仔细体会一下:肤色与黄色的对比,黄色偏暖偏纯,肤色就因为对比而呈现出偏冷偏灰的粉色;跟白色对比,又能对比显出肤色的深浅,略等于拍照对白平衡。同样的,大家试试把右下角这块遮住,假设人物就只穿了一个大蓝裙子什么道具都没有加进去,是不是色彩马上就显得很简单?

黑色的帽子作为画面最重的颜色,放在右下角这个重要位置,一来在构图上把纯度和明度都很高的黄色椅子和白巾子往右泄的力量挡回画面里,二来有点“一锤定音”的意思,把画面的明度最低点定格在这里,跟白巾子的作用是类似的,白色提供最高明度的参考,黑色提供最低明度的参考,其他颜色就在这个广阔的区间去建立关系。

另外背景的暗蓝色的色块和暗黄色的线条,完美遵循了空间越往后纯度越低的原则,大家跟前景的裙子和椅子对比着看看体会一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