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简介(周作人是个怎样的人)

知识大全 2022-08-03 17:11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提起鲁迅来,相信大家都会如雷贯耳,他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和民主战士。甚至于,伟人毛主席这样盛赞他:

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鲁迅(周树人)还有两个弟弟,分别是周作人和周建人。接下来,我们着重聊一聊周作人。

他虽不如哥哥那般光彩夺目,可在文学上也是有所成就的,尤其是散文小品更加出众,能将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和事物描写得生动而且深刻。郁达夫曾经这样评价过:

我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周树人和周作人最为丰富伟大,我以此二人的散文为最溺爱。

既然如此,那周作人为何没有像兄长鲁迅那样坚持走下去呢,反而一步步沦为了可耻的汉奸?

周作人(1885年1月——1967年5月),字星杓,号知堂,又号独应,浙江省绍兴人。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理论家和翻译家,还是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

1901年,周作人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考取了官派日本留学的名额。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民主和革命理论,更被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成就所折服。而且,他还迎娶了日本妻子羽太信子,这成为他今后亲日的重要因素。

辛亥革命前,周作人携妻子学成归国,在绍兴当地担任英文和日文教员,还在《绍兴教育会月刊》(《叒社》)担任编辑,不断进行新型理论和民主思想的宣传。同时,他还开始着手进行教材的改革,成为了国内探索和研究儿童文学的先驱者。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周作人迅速成为前沿型人物,与陈独秀、李大钊以及胡适等人合创了《新青年》和《每周评论》,鼓舞了一大批的有志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助益良多。

1924年秋,随着“女师大事件”的发生,鲁迅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的学生许广平、刘和珍等人,反对教育部任命的校长杨荫榆,并与马裕藻、钱玄同、沈尹默等人联名在《京报》上发表声明。期间,周作人也支持自己的兄长,并且担任了女师大校务维持会的会员。

直到此时,周作人都非常支持和依赖兄长,从小养成的习惯,使得他在婚后的家庭开支都依然由鲁迅负责打理。不过,兄弟二人的矛盾逐渐出现了,导火索还在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身上。

由于羽太信子养尊处优,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很高,衣食住行都追求高档。以至于,鲁迅和周作人两人不菲的收入,都无法满足她长期的挥霍无度,终于导致了鲁迅的怒气。

向来惧怕妻子的周作人,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向兄长写出了绝交信。在信的开头,他索性称呼自己的长兄为“鲁迅先生”,信的内容也非常决绝。而且,由于兄弟之间理念的不同,二人此后越来越分道扬镳。

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寇的侵略,面对国土的沦陷,举国上下都义愤填膺,坚决抨击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对此,周作人也显得非常豪横,多次发表演讲并要求政府用强力来对付日军的侵略。

但是,他很快又开始退缩,认为中国并没有实力与日本一战,如果贸然言战只会加速灭亡。他一度天真的认为,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可以消除武力的纷争,甚至还鼓吹要仔细体会日本的“武士之情”。

对于他的这些重大转变,与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的潜移默化必然关联甚大。郑振铎曾经形容周作人追求民主自由,追求思想解放,但是却缺乏主见和定性。他这样评价道:

日本妻子给了周作人太多不好的影响。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了。在北平沦陷前,绝大多数的文人都选择南下,但周作人却留了下来。

留居北平的周作人,还算保留了些许的骨气,没有立即投降日本,希望退隐书斋并苟活于乱世。起初,他还能经受得住诱惑,可随着生活异常困难,他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付各种开销,向来衣食无忧的周作人终于熬不住了。

1938年2月9日,他应邀出席了日伪召开的“更生中国文化建设座谈会”,开始为日军的侵华行径张目和站台。消息传开后,曾经的朋友和学生,以及许多的崇拜者都纷纷写信劝他逃离北平南下,可是没有得到回应。或许,他当时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去充当日伪的汉奸。

1939年1月12日,周作人担任了日伪治下的北大图书馆馆长。当汉奸就是这样,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腿就收不回来了,他不再纠结,不再犹豫,不再羞耻,接连应承下日伪给他的各类职务。

在日本胡萝卜加大棒的诱惑下,周作人彻底“沦陷”了。他在1941年初接受了汪伪政府的委任状,成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后又成为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

抗战胜利后,周作人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的名义逮捕并判处10年的有期徒刑。昔日的文化名流,就这样又从汉奸变成了阶下囚,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老蒋被迫下野,由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他一上台,为了营造开明自由的氛围,下令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其中就包括周作人。

眼见国民党的统治即将结束,一些文人逃往台湾或者美国、香港等地。胡适从上海前往美国前,曾劝说周作人也离开中国大陆,不过遭到了他的拒绝。

1949年8月,周作人从上海回到北平定居,立即给周总理写信忏悔,希望政府可以给他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机会。这样,组织上不仅原谅了他,还让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外文的工作。

虽然,他在建国后的历次斗争中都受到过冲击,但这也是罪有应得,毕竟充当日伪汉奸是不争的事实。1966年4月,周作人负责翻译的《平家物语》完结。或许,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索性写好了遗嘱:

余今年已满八十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身后治事之指针尔。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销迹灭,最是理想。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因前列腺肿瘤而医治无效死亡,享年82岁。就这样,他走完了自己充满矛盾的一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