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纪念钞(北京冬奥钞能否成为新一代“钞王
绝不可能。
说到“钞王”自然是指2008年发行的北京奥运会纪念钞,但是它之所以成为“钞王”源自于央行的“失误”,成就了货币发行史上一个失败案例。
2008年之前,央行只发行了两枚纪念钞:1999年建国50周年纪念钞,面值50元,发行量6000万:2000年新世纪纪念钞“千禧龙钞”,面值100元发行量1000万。也许是受限于千禧年前后人们经济条件,似乎很少人愿意拿出50或100元大钞换一张花不出去的花纸,这两枚纪念钞长时间维持在面值价水平。
可能看到纪念钞的惨淡市场,2008奥运纪念钞央行又缩减发行量到600万,但是经历了上半年诸多重大事件之后,当年6月份发行的时候人们的奥运激情已经烘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再困难的人都舍得花10块钱兑换一张收藏留念。
但是当时发行纪念币/钞不是现在采用预约方式,而是发行前一天发布公告让人们去银行兑换,发行方式不透明,绝大多数想要的换不到。我当时正在读高中,发行当天中午放学我去了好几家银行,都没有兑换的,其中一家网点工作人员说她们自己都想要收藏,但就是到不了“我们这种小地方”。据说600万的发行量中只有一半左右流入市场,还有一种说法是兑换情况严重混乱,央行停止兑换并回笼纪念钞。
此后两三年,收藏市场上出现大批奥运纪念钞高价出售,最高的时候涨到了6000多,也带动了上两枚纪念钞的价格:建国钞400多,新世纪2000多,中国仅有的三款纪念钞全部炒出了天价。这也许又给央行传递了一个错误信号,认为无论发行何种题材的纪念钞都会受到市场热烈追捧。2015年100元面值的航天纪念钞,非重大事件题材,面值又高,居然有发行3亿张的勇气……第四枚纪念钞成一地鸡毛,直到如今也没有任何改善,甚至跌破面值,人们宁愿赔一点钱出手也不愿砸手里占用资金。航天钞成奥运绿钞之后,又一个失败的案例。
总结一下,2008奥运钞之所以成为“钞王”,发行量太少是主要因素,题材受人们追捧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两个条件冬奥纪念钞都不符合,所以无论如何也成为不了“钞王”。当然,从一个收藏爱好者的角度上而言,我不希望今后再有类似于奥运绿钞这样的“钞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