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乾隆六次下江南,对清朝有什么影响
乾隆帝六下江南,说是去旅游也不算冤枉他,但也不能说除了个人消遣以外全无他用。
乾隆和康熙是隔代亲,总是标榜自己在爷爷身边有多受宠,其实宫里养的孙子多了去了,乾隆算不上最受宠的。
雍正帝,乾隆和他没什么感情,乾隆是大清帝国唯一一个辱骂皇考的皇帝,主要是因为雍正帝的秘密立储制度,狂傲如乾隆认为只有昏庸无能的君主才会这么做,他将来是要正式册立太子的,可惜后续打脸次数太多最终放弃,这才又开始扭转话锋说秘密立储制度挺好,包括颙琰的皇位也是秘密立储的杰作。
乾隆帝对康熙的敬重,那绝对是一等一的,康熙帝简直就是乾隆个人崇拜的偶像,终生学习的楷模,康熙帝把减税活动搞了一辈子,乾隆一生减税比康熙还多,其他包括江南六次旅游问题,也是如此。
至于旅游经费问题,以前康熙是自己出一部分资金,其余全靠蹭,活活把发小曹寅给蹭破产了,当然,曹寅自己的手脚也不大干净,算不得真正的“鞠躬尽瘁”。
乾隆6次旅游往多说花了2000万两银子,以乾隆的赚钱手段来说,这点钱不算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皇庄官庄别管缴粮还是缴银,反正都是皇帝的;
比如四九城的房产,多尔衮进京把四九城的汉民一个不剩的都轰跑了,房子收为国有给满洲人免费住,但满洲人口少呀,所以富裕出来的房子就都归了皇帝,由内务府掌管收租子钱;
比如关税,税关有固额,涨出来的银子都是皇帝的,进内库;
最大的收入就是盐引的孝敬钱,仅仅一个大盐商每年孝敬皇帝的钱,有时候就能超过100万两银子,这种人内务府是不会亏待他的;
低息贷款,有点银行的调调,利息虽低,但门槛可高,不是谁都能借的,比如曹寅这种和皇帝关系铁瓷的,不但能借,没钱还不用还,皇帝指示内务府销账,大盐商也可以借,卖盐还能蚀本,那活不活着也没啥意思了,这类人还款有保障,利息也低,不到万二,比年六多点。
更何况,乾隆南巡是有钱赚的,或者说他亏空的都是国库的钱,填充了自己的腰包,首次出巡就有5000万两白银,1300万石粮食落袋,都是各地官员从百姓身上刮的。
乾隆南巡的理由,据他自己说是“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实际上黄淮河务和海塘河工他都曾视察工作,但相对每次南巡几近4个月的时间来说,几天工夫不算啥。可能也是觉得自己说得太假,所以他也曾说过“江南名胜甲天下······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
康熙帝当初对河工就极其重视,自己还曾利用传教士教习的知识计算过河道数据,那时候有大水灾的话,真的能到影响国运的地步,咱说了乾隆是康熙的铁粉,所以河道治理工作,乾隆也非常重视,虽未必能帮什么,但总要让官员们明白皇帝对河道工作的重视程度,干砸了是要倒大霉的。
笼络江南汉族官绅阶层,这分三点:
能够亲睹圣颜是无上荣耀,好歹给些不值钱的赏赐就能让官员们高兴一辈子,敲打敲打提点提点鼓励鼓励对官员来说也是天恩浩荡,难得的机会,有被贬黜的官员说不定也被续用,有降级使用的官复原职,有工作表现还算不错的直接晋级。
士绅阶层,江南士子可没那么容易搞定,一直都是不安定因素,自古南方学子的学习成绩比北方好很多倍,所以朱元璋杀了个头名状元陈䢿以后始分南北榜,否则北方士子能入榜的也就大猫小猫两三只,会在京师作乱的,对于皇帝来说稳定第一,区区官位不重要。
江南士子学习能力极佳,但也自视极高,学问涨了就总有泾渭分明的排蛮思想,说白了就是不大看得上满洲统治者,这是不稳定因素,皇帝不能容忍,但也不能都杀了吧,所以每次南巡都要安抚士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搞意识形态,你们不就为了当官么,国泰民安我也可以加加恩科什么的。
乡绅富户,这是地方的稳定盘,这些都是有钱人,比较惜命,但是你把他逼急眼了,他也会变着法的对抗朝廷,比如“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乡绅们不乐意了,挑唆穷人搞事情,因为他们都有甩锅大法,你给我加负担,我就转嫁给农民,农民不乐意咋整呢,乡绅们再努力挑唆挑唆,你们去官府闹事去吧,错误不在我身上,我也是受害者来着。
有时候天灾人祸的,朝廷救济归救济,也要靠地方官员和乡绅,因为救济速度上不如乡绅富户们反应快,天灾一到大户们就开始讨论捐粮放粮了,别等穷人饿疯了开抢。
乾隆还给商人们免除了至少四五百万两银子的税负,也算是弥补他们曾经的亏空。
普通百姓,结结实实的大礼包,乾隆走到哪儿,当地当年的税负就免了,当地老百姓十多年共欠了几百万两银子也全免了,有的免除十多年的百姓亏欠税负,有的免除二十多年的亏欠税负,这可都是以“省”为单位的呀,户部尚书心脏堪忧。
不过后几次就没那么大方了,基本都是征收30%的税负,如果有灾情的话再免一半,算是挺厚道。
乾隆和普通人一样,也爱玩,他去的地方没有穷乡僻壤,象什么杭州、苏州、镇江、绍兴、嘉兴、扬州、南京等等,都是现在的旅游胜地,风景极美,而且都是富足之地。
那时候人也跟风,乾隆去过的那些山山水水,等他拍拍屁股走了,后面有钱人就开始顺着他的旅游线路相伴游玩,相当于乾隆顺带着还给山民们也带了些福利。
“扬州十日”、“嘉兴三屠”这类事挺多,即便过了百十年也有很多江南民众不忘,康熙也好,乾隆也罢给各地各阶层好处也有安抚民心的作用。
官员以南方人士居多,高级士子也以南方居多,穷人们往往揭竿而起,而文人们却或许不说,但是对前明文化的认同和对异族文化的排斥或多或少都是有的,而这都是皇帝所担心的,文字狱解决不了心理问题,只能通过广布恩惠邀买人心。
光收买可不成,还得恩威并施,乾隆不能光带着太监、宫女出巡,还得有保卫力量,他带的就是因战事而组建不久的西山健锐营,这些都是大金川建功无数的骁勇将士,算是一举两得,一是让江南各阶层见识一下八旗兵的精干和锐气,炫耀一下武力,二是八旗军战力下滑他也着急,带出来算是练兵了,省的呆废了。
总的来说,乾隆南巡还是有些作用的,并不是一味的吃喝玩乐,也干了不少正事,对稳定南方基本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顺道再视察一下河工,各阶层都有恩赏,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不过一免就免二十多年的欠税,也不算亏,真逼债就只能要饭了。至于皇帝的后宫,那自不用说,就是全家旅游呗,后宫女人的慢性病几乎都一样,多活动活动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