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的排列顺序,有

知识大全 2022-08-03 21:35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金陵十二钗的排序非常有讲究,确实是“细思极恐”。这个排名,既不依年龄大小,也不按身份地位,更没有依照人物在书中所占的分量。这其中,就“大有可考”了。

以下,我就挑选几个人物,来“试探”一番金陵十二钗的排序奥秘。



林黛玉、薛宝钗其实就是一个人:贾宝玉

第五回书“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说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九天薄命司翻金陵十二钗册页。然后,又在警幻仙姑的带领下,欣赏了十二支“红楼梦”曲。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总共有十二位女性,依次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这十二钗各有一幅画,一首判词,预言了她们未来悲剧的命运。十二支“红楼梦曲”则是作为册页“预言”的补充,更为详细的交代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女性将要经历的故事。

但是,奇怪的是,十二支“红楼梦曲”加上“红楼梦引子”、“飞鸟各投林”,总共十四首曲子。除了首尾两首曲子外,恰好是每一支曲子对应一个金陵女子。但是,细读之下便又觉得不对了。

第一曲“终身误”,应当说的是林黛玉,第二曲似乎说的是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那么,薛宝钗的曲子在哪儿呢?



为此,刘心武先生作出了解读,说“枉凝眉”说的是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意味着“钗黛合一”。

我觉得刘心武先生的解读完全正确,不过,刘老师恐怕没有注意到,“终身误”其实也是说的“钗黛合一”。这首曲子中说:“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是不是一句薛宝钗,一句林黛玉呢?而且,薛宝钗是在林黛玉之前。

所以是“钗黛合一”,顺序是不能乱的。“钗黛合一”分别是取了薛宝钗、林黛玉名字的第三个字、第二个字组合而成的。

既然可以组合成“钗黛”,为何又不能组合成“宝玉”呢?林黛玉、薛宝钗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难道不是假的吗?

所以,我认为,金陵十二钗的排序,第一名其实是“宝玉”。



“原应叹息”排序为何很乱

贾宝玉之后,便是贾元春。贾元春是贾家大小姐,以下便是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但是,贾探春却排在了第四位,隔了史湘云、妙玉,这才轮到二小姐迎春、四小姐贾惜春,贾家姐妹的次序出现了颠倒,而且,中间还插进了史湘云、妙玉。

原本,作者是以贾家四姐妹,隐藏“原应叹息”这层含义,但是,却被有意打乱了顺序。恐怕,这也是作者故意“甄士隐”、“贾雨村”吧。

所以,我觉得,贾家四姐妹如此排序,恐怕是书中最大的隐秘了。

既然林黛玉、薛宝钗隐喻了“贾宝玉”,那么,贾元春是不是也是被颠倒了的人物,或者,她就是个男性呢?

贾元春的身份是“皇妃”,但作者却说她是“王妃”。除了贾元春之外,书中还写了一位“王妃”,那就是贾探春。



其实,这两人也是写的同一个人,即被皇室抛弃,孤悬民间的皇室成员。这个人,同样是贾宝玉。这一点,留到最后再讲。

在贾元春的判词中,有一句因版本不同而引发争议的话,这句话说的是“二十年来辨是谁”。贾元春一直在判断贾府中隐藏的一个人,大意是这样的,刘心武先生也作出过这样的解读。

刘老师说,贾元春所判断的人是秦可卿,因为,这个人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

我觉得刘老师说得有道理,秦可卿的身份确实十分特殊,也十分特别,她肯定是来自于皇家之人。但是,以“宝玉合一”来理解,我觉得秦可卿也应当是个男性,同样意喻的是贾宝玉。

说“二十年来辨是谁”,原本就是贾宝玉也是一直在辨识自己到底是谁。

那么,接下来的贾探春之“探”字就大有可考了。既然二小姐已经“迎春”了,又何必再“探春”呢?因为贾元春的“辨是谁”,所以,便要一探究竟了。

当这个秘密被探究出来之后,当然就是“原应叹息”了。



史湘云、妙玉同样是“贾宝玉”

贾元春所探出的真相,其实就是两点。第一点是史湘云“乐中悲”中说的“襁褓中,父母叹双亡”。另外一点,则是妙玉“世难容”中写到的“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贾宝玉的原型,其实不是所谓的曹雪芹,而是正宗的皇室成员,有可能成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或者第三代皇帝。而这个人的母亲早就在他出生后不久,就亡故了,父亲则有可能被死亡了。

如此,这块无暇之玉就落入泥淖,沦落风尘了。既然是沦落风尘,那就做不成王孙公子了。

妙玉的曲子中,还道明了史湘云父亲有可能是出家了。所以,贾惜春的“青灯古佛”与妙玉在书中的故事是一样的隐喻。

在妙玉的故事中,她与贾母十分熟悉。在拢翠庵喝茶时,妙玉与贾母的关系非常特别甚至有点古怪。妙玉请贾母喝茶,老太君怼道,我不喝六安茶。妙玉便毫不客气的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六安茶,是清代皇室的贡品,是皇室才能喝得到的茶。妙玉冷不丁的来这么一句,是不是什么奇怪呢?妙玉早就知道贾母的爱好,同样也是令人一头雾水,这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原型故事中的贾母一定是知道妙玉的来历的。也就是说,贾母知道贾宝玉是谁。来自皇宫的贾母拒绝喝六安茶,妙玉难道不知吗?

史湘云的曲子中有这样两句,唱的是“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虽然也有爱情的寓意,但更多的是帝王之梦,史湘云的隐喻绝对不是做了贾宝玉的妻子,然后化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她,也是“贾宝玉”的一个分身。



秦可卿压轴榜尾,点睛结穴

中间的人物就不多讲了,王熙凤不是凡鸟是“凤凰”,巧姐出生于七月初七,历史上李煜就是这一天出生的。李纨,便有纨绔之意。这几个人,都是同一个隐喻。

榜尾是秦可卿压轴,这是金陵十二钗中最神秘的一个人。她的故事不多讲,只说说和“贾宝玉”有关的故事。

书中,焦大曾经骂道“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两句话,作者只在书中交代了“爬灰的爬灰”,而后面那句则没有着落。这句话令读者费尽猜疑,谁也没有找出到底是谁养了小叔子,谁又是被养的那个小叔子。

其实,焦大这句话骂出了《红楼梦》最大的隐秘,背后的潜台词说的是这个故事是从何而来,“贾宝玉”又会是谁。

关于“小叔子”的解读,我曾经写过一些文章,此处,简单的交代一句:《红楼梦》的“小叔子”,说的是多尔衮。那么,孝庄便是“养小叔子”的那个人。



这是一段大清国的绝密,反正,清朝的历史迷案甚多,也不差这一件。所以,我的解读似乎也可以作为一种观点,来探讨一番这件大清迷案与《红楼梦》到底有何关系。

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绝大多数观点确认他们就是“养小叔子”的关系。而孝庄、多尔衮亲手扶持的顺治皇帝,却在亲政之后,与母亲、叔叔的政见几乎完全相左。同时,也对他们之间不尴不尬的关系心怀不满。于是,孝庄、多尔衮便在确立下一任皇帝时,再度联手进行干预。

顺治皇帝爱上了董鄂妃,生了四皇子。这个四皇子一出生,就被顺治宣布为“第一子”,而且,破格封为和硕荣亲王。明摆着,这就等于宣布了这个皇子就是大清未来的皇帝。

但是,一个月之后,忽然宣布这个四皇子夭折了。董鄂妃也随之死去,顺治皇帝心灰意冷,据说是出家了。而大清史料却说,顺治死于天花。

顺治皇帝到底是死了还是出家了,大概在金陵十二钗的排序中有隐写秘示。我在上文中不断的解读与佛门有关的事,大概也是对这段秘史的一种猜度吧。

那么,这段秘史又与《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与秦可卿又有什么关联呢?



贾宝玉是顺治的后代

以秦可卿这段解读来回看本回答关于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原应叹息”等人的排序,似乎是有点头绪了。那么,这样的解读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咱们接着往下讲。

贾宝玉从秦可卿的卧室来到太虚幻境之后,警幻仙子很热情的接待了他,引他看了金陵十二钗册页,然后,继续四处游玩。一群仙子见了宝玉,便埋怨警幻仙姑,说宝玉是个“浊物”。

可不就是个“浊物”吗?陷于泥淖,沦落凡尘,说的是妙玉,其实就是宝玉。

听完了“红楼梦曲”,贾宝玉犹自“甚无趣味”。原本,这是警幻仙姑按照荣宁二公的嘱托,演绎贾宝玉身世遭遇的。但是,贾宝玉哪里知道呢?于是,警幻仙姑不得不以“滴血验亲”的方式,密告其身世。

这个细节,就是警幻仙姑命自己的妹妹秦可卿秘授贾宝玉云雨之事。



书中暗示,贾宝玉经此秘授,便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因而,看到了未来所面临的险恶。醒来之后,便与“龙衣人”遇合了。

从此,贾宝玉便在大观园中开始做“红楼梦”——《红楼梦》的故事才正式上演。红楼在哪里?当然是在紫禁城内。

回头再说顺治皇帝的四皇子,其实这个皇子并没有死。曹玺的续弦夫人,康熙皇帝的教引保母孙氏大概就在和硕荣亲王被宣布死亡之后,便出宫嫁给了曹玺。而且,孙氏也因此有了一个儿子叫做曹宣。

曹寅不是孙氏所生,他便一直质疑孙氏所带来的这个兄弟。在《楝亭诗集》及其别裁集中,多次以诗欢叙他与曹宣的兄弟情谊。此处,特抄录几句:

骨肉谁兼笔墨欢!羡君兄弟信才难。
与子坠地同胚胎,与子四十犹婴孩。

原本就不是一母同胞,哪来的“与子坠地同坯胎”呢?即便是“骨肉”,也不绝不会是双胞胎吧。



曹寅的谎言,其实就是“二十年来辨是谁”。《红楼梦》的故事中,写的其实就是历史真实,贾政并非贾母的儿子,正如曹寅不是孙氏的儿子一样。同样,贾宝玉不是王夫人的儿子,他是曹宣的儿子曹頫。

曹寅死后,康熙皇帝念及曹家旧情,便指定曹寅的儿子曹颙接替江宁织造。但是,曹颙也短命,曹寅这一脉就断了。康熙可怜曹家,就让曹頫过继到曹寅这一脉,接替了江宁织造之职。

关于曹宣的事情,周汝昌等很多学者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考证,此处就不多说了。列位看官若有兴趣,不妨去搜索一下“曹宣”或者“曹頫”这个词条吧。



书中的贾宝玉,其实就是顺治四皇子的后代。曹宣死后,曹頫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于是,作者便通过警幻仙境的故事,交代了曹頫身世被揭秘,以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十二支“红楼梦曲”,演绎了曹頫的身世以及后来的遭遇。因而,金陵十二钗其实说的是一个人。

曹家败落,大概与“九子夺嫡”关系不大,而是暴露了曹頫的身世,泄露了皇家的丑闻,更是威胁了皇位的正统。

作者通过金陵十二钗的排序,以及书中的故事,顺序解读了这个流落在民间的皇室成员的悲惨遭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