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当产量法(约当产量通俗理解)
通俗理解约当产量法:
首先约当产量法在成本会计中用于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的分配。
比如某个生产车间,月底的时候发现在产品有80件,产成品有20件,当月的生产成本是100元(这里先不去细究这个成本是材料还是人工或者制造费用)。现在需要知道在产品和产成品应该负担的成本为多少。如果你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你会以为,那不简单吗,直接用100元/(80件在产品+20件产成品)=1元就得到的每个产品的单位成本了,事实上这种方法叫做“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因为这种方法假设在产品和产成品都是一样的(或者说两者应该负担的成本都是相同的),所以在产品的成本就是1*80=80元,产成品的成本就是1*20=20元。
但是问题来了,“在产品和产成品都是一样的”这个假设显然有问题,在产品是尚未完工的产品,尚未完工有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
(1)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料还没有投入到生产线。比如生产螺丝,需要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结果生产线上要么没有合金钢,要么碳钢的量不够,这个时候你就算有再多人工,机器不停运转你也没办法生产出螺丝。显然这个时候在产品的螺丝和产成品的螺丝成本就不一样,因为两者投入的原料不同。
(2)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不够。还是刚才的例子,生产螺丝需要人工工时1分钟,需要机器工时1分钟,如果生产时间少于1分钟,那在产品应该负担的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就应该小于产成本的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显然两者成本也不一致。
所以(80件在产品+20件产成品)这个算法显然是有问题的,现实中“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很少有企业会采用,因为它严重违背了事实。现实中,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约当产量法,既然80件在产品和20件产成品不能相加,那就想办法把在产品折算成产成品,这个就是约当产量法的核心思想。比如这80件在产品,完工率只有50%,那这80件在产品就相当于40件产成品,此时就可以用100/(40件折算产成品+20件确实完工的产成品)算出单位产成品为1.67元,完工产品成本就是20*1.67元,在产品的成本就是40*1.67元,在产品的单位成本就是40*1.67/80元。
看到这里基本上约当产量法的原理就懂了,但还没完呢,刚才因为知道完工率是50%,所以才能把生产费用在在成品和产成品之间进行分配,那完工率是什么东西,这个又怎么算呢?
完工率事实上有两种含义:
(1)一种就是前面所说的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料还没有投入到生产线,投料不足。生产某个产品,需要材料1千克,但你只投入0.5千克,投料率50%,因此在产品的完工率就只有50%,等到剩下的原料全部投入,在产品才能变成产成品。
(2)另一种就是前面所说的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不够。生产螺丝需要人工工时1分钟,需要机器工时1分钟,而生产只花了0.5分钟(机器和人工是同时进行的,所以就是人工0.5分钟,机器0.5分钟),时间投入率50%,因此在产品的完工率只有50%,等到剩下的时间全部投入,在产品才能变成产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