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王杨林(身为“兴隋九老”之一的靠山王杨林

知识大全 2022-07-28 10:05www.worldometers.cn知识大全

作为中国历史上鲜有的繁华且短命王朝,隋文帝一手建立的杨氏政权也同秦朝一样两代而亡。然而,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七十二路烟尘起,百万英魄绕黄泉"的时代,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一大批或战死沙场,或功成名就的武将。他们的事迹在后人创作的小说《说唐全传》《兴唐传》等广为流传,甚至一度被搬上荧幕,成为评书界的宠儿。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身为"兴隋九老"之一的靠山王杨林,实力怎么样?有几人能够胜过他?

在小说中高手如云的背景下,杨林的实力虽然不及广为人知的李元霸、宇文成都等人,但在老一辈的人物中也算是出类拔萃数一数二的了。作为开隋九老之一的他,同忠孝王伍建章、大元帅高颎、上柱国贺若弼、大都督鱼俱罗、昌平王邱瑞、上柱国韩擒虎、双枪将定彦平、越王杨素一起为隋朝大业汗马功劳,这才被封为"靠山王",当然这只是文学作品中对他人生成就的最高概括,至于具体实力,我们一一道来。

《说唐全传》中记载杨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善使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大隋称第八条好汉。至于这位好汉的实力,我们还是要扒扒他广为人知的正战绩,才能下结论。

杨林VS秦旭、秦彝、秦琼爷孙三人。

在小说《说唐全传》中,杨林初次登场就已经是周国行军都总管的身份。当时他奉命率军攻打北齐,而秦旭也是在晋阳护驾,然而敌众我寡,杨林最终还是攻破晋阳,秦旭战死。而后又杨林率军攻打济南,济南守将秦彝因北齐丞相高阿古开门投降,导致济南城迅速失守,秦彝在此战中也未能幸免,战死沙场,杨林则将秦彝盔甲收藏。至于秦琼,在同程咬金等人劫取生辰纲时,就被杨林所缉拿,只不过当时的杨林还不知晓他就是秦彝的后代,反将其收为义子,成为第十三太保。后来秦琼在山东造反,并挑明身份,但是还是败在了杨林手下。

一门三父子,皆为杨林手下败将,单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杨林的武力是足以支撑其"靠山王"这个封号的。然而,纵然杨林再怎么厉害,遇到这些人时,也仍然要低头臣服。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同一小说背景下能击败杨林的人物。

NO.1:隋唐第一猛将——李元霸

作为《说唐》《兴唐传》等古典小说中bug级别的人物,隋唐十八好汉之首李元霸的实力单单从他一身的气力值就足以看出: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力,无人能敌;使一对金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在这样一个力量级"怪物"面前,杨林压根是站不住脚的。虽然小说中没有李元霸与杨林直接单挑的描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拿罗成与伍天锡作为跳板,来间接对比一下两人的实力。

看过《说唐》此类文学作品的读者对于"杨林死于罗成回马枪"这件事都不陌生,而身为隋唐第六好汉的伍天锡在综合实力上也是要强于排名第七的罗成。那么比杨林排名靠前的罗成与伍天锡和李元霸打起来会是怎样的下场呢?惨败!我们先从罗成看起看起,再过度到伍天锡。

李元霸VS罗成:罗成大怒,拍马摇枪来战,被元霸飞起一锤打将过来。罗成当的一架,把枪打做两段,震开虎口,回马逃命。

李元霸VS伍天锡:元霸大喝道:"红面贼,你把孤开路将打死了,孤来取你命也!"把万里云一夹,四百斤的大锤一举,当的一锤打来。伍天锡只得把混天镋一架,震得双手流血。元霸又是一锤,天锡虎口震开,回马便走。元霸叫声:"哪里走!"一马赶来,伸手照背心一提,提过马来,往空中一抛,倒跌下马来,元霸赶上按住脚,双手一撕,分为两开。

如果换作老将杨林,那肯定也是落荒而逃,搞不好还要死无全尸。

NO.2:天下第一横勇无敌——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隋朝天宝大将军,被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金面长须,虎目浓眉。头戴一顶双凤金盔,身穿一件锁子黄金甲,坐下一匹能行千里黄花马,使一条凤翅镏金鎲,重四百斤。武力在隋唐好汉中排第二。毫无疑问,又是和李元霸比肩而立的战神。

小说中,由于宇文氏和杨氏立场相同,所以并没有给出宇文成都和杨林的交锋画面,所以笔者还是只能间接分析同宇文成都交手且实力大于杨林的人,这样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宇文成都VS伍云召:时任南阳城守将的伍云召对上来势汹汹的宇文成都,大战一触即发。第一回合伍云召的马就后退了两步,后面伍云召且战且退,每次都是一、二十回合就要退,实际上伍云召能和宇文成都过这几十召已经很不错了。伍云召自然也知道两人的对比,所以才且战且退,希望退回城中,严防死守。

宇文成都VS天宝会三杰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宇文成都一出阵,伍云召大喊一声,催马出战,二人枪来镋往打在一起。伍云召一枪挑下宇文成都半幅战袍,宇文成都拿镋砸伍云召……三人联手大战宇文成都,而他却毫无惧色,打了半个时辰,也没打过宇文成都。这三个人皆为好汉前列,且论综合实力也是在杨林之上,在以众敌寡的人数优势下,还是无法击败宇文成都。可想唤作杨林岂不是一败涂地?

NO.3:隋唐第三猛将——裴元庆

作为《说唐全传》中的虚构人物,号称"隋唐第三猛将"的裴元庆也是一位力量级武将。气力十足,手持一对银锤,重三百斤,与宇文成都同属一个档次,伯仲之间。之前笔者所做的分析,都是基于综合排名而间接论证的,而这次,却又一场关于裴元庆和杨林之间实实在在的交手。

裴元庆VS杨林:话说在上文宇文成都力敌天宝会三杰之时,反手挨了裴元庆迎面一锤,打的宇文成都手中的镗都拿不住了,直接砸碎了护心镜,宇文成都也口吐鲜血倒了下来。这时遇到前来救阵的杨林。元庆大怒,把鎚打来,杨林双手把囚龙棒一架,豁喇一声,把一条囚龙棒打为两段,震开虎口,双手流血。仅一回合,杨林大败而走。

NO.4:紫面天王——雄阔海

作为隋唐第四猛将,人送外号紫面天王的雄阔海,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在上文的描写中,他确实是败在了实力超群的宇文成都手中,但是综合实力排名第四的他要真是对上第八的杨林,那估计也是"虐菜"。万斤之力的双臂,力托千斤闸之势,试问整个隋唐英雄中又有几人能驾驭的住?

NO.5:隋唐第一全能型战将——伍云召

作为隋唐第五条猛将,伍云召终于是摆脱了单凭"气力"排名的怪圈。《说唐》中记载他武艺高强,武器运用灵活多样。重180斤的丈八亮银蛇矛与宝剑的配合使用堪称一绝,远者辅之以弓箭,连宇文成都也手中一箭败走,这在以力致胜的《说唐》前十条好汉中仅其一人,是当之无愧的隋唐第一全能型战将。

虽然在历来的文学作品中也没有记载伍云召和杨林的交锋画面,但在扬州夺魁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扬州夺魁中突厥老英王的大将铁木金,使一条铁棒,三合击败瓦岗五虎之一王伯当,而伍云召出马两枪即剌死铁木金,如果王伯当与伍云召交手伯当一回合之内极可毙命,而王伯当的实力却无单雄信、程咬金等相差无几。换作杨林上场,不说一击必杀,那肯定也是逃不出败北的下场。

NO.6:隋唐第六猛将——伍天锡

作为伍云召的族弟,隋唐第六条猛将伍天锡的实力自然也是杠杠的,使得一柄二百多斤重的混金铛,有万夫不当之勇。虽然最后也是惨死在排名第一李元霸手中,但却和排名第三的雄阔海有的一比,也许是英雄惜英雄吧,《说唐》中记载伍云锡与雄阔海对阵一个余月,不分胜负。由此可见,若伍天锡和杨林交手,杨林也是必败无疑。

NO.7:冷面寒枪——罗成

终于是迎来了最具说服力的一人,作为直接击杀杨林的好汉,隋唐第七猛将罗成以其精湛的枪法和白皙面容下不苟言笑的神情而闻名于乱世,素有"冷面寒枪俏罗成"一称。先后助瓦岗军攻破长蛇阵、铜旗阵,反王大会时夺得状元魁。

罗成VS杨林:杨林集中杀死各路反王的计划落空后,又设伏兵伏击,罗成接上杨林单挑,用"回马枪"将杨林杀死。(另有一说罗成并没有直接杀死杨林,而是将杨林打在马下,而把结果靠山王的功劳,让给了表哥,为的也是让秦琼亲手为父亲报仇。)

NO.8:今世孟贲——罗士信

隋唐"四猛"的罗士信,虽然在综合排名上位列杨林之外,但要说真刀真枪的干,杨林未必能从他的手中活下来。潼关口活捉魏文通,金堤关力擒伍天锡;擒裴元庆、铜旗阵杀仇成,这些显赫的战功都是对他实力的肯定,但要说最有力的证明,那还属他和李元霸的对决。

罗士信VS李元霸:锤震四平山时,李元霸和罗士信交手,二人不分胜负,两个人锤枪来往,叮当乱响,两人全是力气相搏。虽然在现在看来,这样的决斗确实毫无技术可言,但在那个崇尚"气力"的时代,那比的就是谁的劲大。试想一个征战大半生的老将如何顶得过出身牛犊不怕虎的新秀呢?

NO.9:兴隋九老——鱼俱罗

同为杨氏政权出生入死的杨林和鱼俱罗二人交手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因此也就可以排除你死我活的下场,但如果非要让两人抛却生死地打一场,鱼俱罗可能会占上风。

在《兴唐传》中写到:鱼俱罗因不满隋炀帝荒淫而回家隐居。晚年,得以大徒弟宇文成都被李元霸锤杀后,便在复仇心切的二徒弟宋老生唆使下,再度出山报仇,在潼关阵前施展拖刀计,斩杀李元霸。

NO.10:世外枪王——姜松

作为是罗成同父异母的兄弟,人称"神枪将军"的姜松,单凭一手枪法,就足以成为隋唐演义中的一绝。身为天下第一的武将的他,初次登场手下留情,就让罗成尝到败北的滋味,后来更是轻松地分开了李元霸和罗士信,实力天人可见。巧的是,这样一位天下无敌的人,也和杨林有过交手的经历。

姜松VS杨林:大破一字长蛇阵时,没有任何防具的姜松迎敌杨林。要不是当时身为杨林义子的秦琼要求手下留情,杨林估计早已被刺成马蜂窝了。但即便是姜松再怎么放水,杨林也是被扎得一身小眼。

由于隋唐这段故事为人津津乐道,后人撰写的版本也是层出不穷,笔者查询资料有限,因此很难一一罗列。关于杨林实力的证明和能够击败他的人欢迎各位读者补充。

参考文献:《说唐》

《隋唐演义》

《兴唐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