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为什么自杀(海子为什么自杀了)
提起诗人“海子”或许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但说起那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我想大家都知道。海子原名“査海生”,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人,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诗人,曾在1979年以15岁的年级进入北大学习。1982年就开始诗歌创作,号称北大三大诗人之一,在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近乎狂热的写诗热情创作了200万字的诗歌作品。太阳、大地、河流、草原这些元素是它诗文的体现。在海子的诗里有对人间朴素生活的眷恋也有对幽深而神秘存在的思考,有对爱情幸福的赞美,也不免对痛苦失去的凭吊。在那个需要诗人的年代,海子的出现给那个社会的文坛给予了莫大的安慰,可总有一些不如意,总有一些会失去,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河北省山海关选择了用残酷的“卧轨”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年轻而有张力的生命,事后农村的母亲含着悲痛的泪水带着海子的骨灰回到了老家,落叶归根。
海子
无论对于哪个时代而言,诗人海子的突然离去都是时代的悲哀与痛楚。没有人确切的知道他为何会选择离去,抛下最爱的诗歌,独自一人去了天堂。
在世人看来或许因为爱情,因为孤独,更或是因为性格。在海子的生涯中对他而言重要的女性除了母亲以外还有其他人,在7年的写诗过程中,有他的学生也有他的诗中的朋友,他们之间或多或少的有过爱恋般的美好,海子在他的诗中也多次提及这些陪伴他左右的爱情。过程总是美好的但有时结局总让人悲伤,我们不敢猜想海子的离去是否与此相关,但至少这在他的心里会留下不可避免的感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989年《世界文学》二期上海子发表的一篇纪念荷尔德的文章中他引用了自己的一句诗“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这就像他的遗嘱一样,留给世人的是一眼看到头的遥远与孤独,或许诗才是他真正的朋友。他生活在诗里,交流在诗里,他把太阳、大地、草原当作炙爱……或许他想去新的世界寻找新的灵感去与新的朋友交流去另一个时代等我们。
中国首届海子青年诗歌会
有人说海子的离去是因为他的性格,说他曾在与好友的交流中多次提到自杀的问题。海子觉得他不属于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他想做的想完成都已达到,牵挂对他来说更不是问题。或许海子简单纯粹的性格告诉他有另一个时代属于他,于是他站在了冰冷的铁轨上在等待……
遥远的铁轨
当那天火车开过的那一刻,海子去了,死得其所。唯一受苦的人是他的母亲近乎疯掉。在那个诗人辈出的年代,海子离去了最悲哀的是竟没有人在一份刊物上登载一则悲痛的消息,告诉世人这个时代的痛楚。
如今,我们只能读着他的诗,寻觅着他的故事,企图着在未来的某一个时代能再遇见他一次。
海子画像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诗人,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