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_国际新闻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国际新闻 2022-11-22 18:36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呈现小幅增长态势,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虽然小幅减少,但稳定在70%以上,仍然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双元制职业教育规模呈现减少趋势,但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同时其他多种形式的学校职业教育占据了半壁江山,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
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由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各类职业学校教育所构成,是德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德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分析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
(一)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呈现小幅增长态势
从德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和各类全日制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看(图1),1992—2007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由2341924人增长到2781095人,增长了439171人,增幅为15.79%。2007年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校生数呈现出逐步递减的趋势,直到2011年后,在校生总数变化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到2016年呈现小幅增长。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性别看(图1),男、女在校生总数的变化趋同于在校生总数的变化趋势。
总体来说,1992—2016年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呈现小幅增长,由1992年的2341924人增加到2016年的2482352人,增加了140428人,增幅为6.0%,其中男生增长率为7.56%,女生增长率为4.14%。
从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看(图2),1992年至2016年呈现出由大幅增长到逐渐减少的趋势,2009年毕业生数量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减少,但总体来说毕业生数量有所增加,由1992年的855063人增加到2016年的984298人,增加了129253人,增幅为15.1%。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规模呈现减少趋势
从双元制学徒数量看(图3),1992年至2016年,学徒数整体上呈现减少的态势,从1992年的1666205人减少到2016年的1321197人,减少345008人,减幅为20.70%。
从新签培训合同学徒数量看(图3),1992年至2016年,新签培训合同学徒数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2007年新签培训合同学徒数达到624177人的峰值,2008年后逐年减少。从1992年到2016年,新签培训合同学徒数总体减少了74545人,减幅为12.75%。
双元制学徒数和新签培训合同学徒数减少的现象表明:双元制职业教育规模在缩小,这主要是因为:一是随着德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中阶段选择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不断增加;二是企业提供给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徒岗位在减少,致使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部分学生只能选择接受其他形式的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三是企业提供给学徒的教育职业与青年学生想要学习的教育职业发生错位现象,致使一部分企业招不到学徒,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同时一部分学生申请不到自己想要学习的学徒岗位。
2007年(图4)以来,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逐年减少,到2016年减少了298753人,减幅为10.74%。但是与1992年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仍有所增加,增幅为6.0%。1992年至2016年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数占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总数的比重呈现减少的态势,从1992年的71.75%减少到了2016年的53.22%,减幅为18.53%。
可见,德国双元制学徒数、新签培训合同学徒数和学徒数在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中所占比重都呈现大幅减少趋势。这表明,虽然双元制仍然是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但其他多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
(三)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德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
1992年至2016年(图5),德国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呈现先增长后递减并渐趋平稳的发展趋势。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达到2781095人后渐趋减少,到2011年开始在校生数逐渐稳定。但总体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有小幅增长。
1992年至2016年(图5),德国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在校生数呈现递增趋势。由1992年的634255人增加至2016年的1003171人,增加了368916人,增幅为36.77%,增幅较大。这表明: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普遍增强,越来越多的高中阶段学龄青年选择接受普通教育,为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许多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技术技能型职业要求学习者具有更高的普通文化素养,这也导致部分高中阶段的学龄青年选择接受普通教育,高中毕业后再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1992年至2016年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重呈现递减趋势(图6),由1992年的78.69%减少至2016年的71.22%,减少了7.47%,但仍然稳定在70%左右,可见中等职业教育在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并未改变。
二、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
(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呈现多样化特征
2016年(表1),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新入学的1126942人中,有570152人中等教育毕业,所占比重为总人数的50.59%;有244818人主体中学毕业,所占比重为21.72%;有108575人具有普通高校入学资格及与专业相关的普通高校入学资格,所占比重为9.63%;47260人具有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所占比重为4.19%;有101022人主体中学未毕业,所占比重为8.96%。总体看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多样化,且以中等教育毕业的学生为主体。同时,生源基础差异较大,有接近14%的学生具有普通高校或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同时也有近9%的学生主体中学未能毕业。
(二)双元制学徒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有近30%的生源具有大学或应用科学大学的入学资格
从新签职业教育培训合同学徒的普通教育水平看(表2),2016年新签的培训合同学徒中,有215976人实科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力者,所占比重为42.35%;有144630人具有普通高校/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所占比重为28.36%;有127686人主体学校毕业,所占比重为25.04%;还有15876人未获得主体学校毕业,所占比重为3.11%;获得国外文凭的有5829人,所占比重为1.14%。可见,新签职业教育培训合同学徒的主体是实科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同时也有近30%的具有普通高校或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的学生选择了双元制职业教育。这说明双元制职业教育对青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原因一是双元制毕业生深受企业界的欢迎,就业率远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二是部分教育职业需要高素质的学徒(通常要求学徒具有高校入学资格,这类教育职业在其他国家通常由高校培养),这类教育职业对具有高校入学资格的青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也越来越喜欢招收普通教育水平高的学徒。
由表3可知,新签职业教育培训合同学徒数呈现减少的趋势,从2010年的559032减少到2016年的509997人,共减少49035人,减幅8.8%。其中,未获得主体学校毕业的学徒数从2010年的17208人减少到了2016年的15876人,减少了1332人,减幅为7.74%;主体学校毕业的学徒数从2010年的182823人减少到2016年的127686人,减少了55137人,减幅30.16%;实科学校毕业或同等学力者的学徒数从2010年的238449人减少到了2016年的215976人,减少了22473人,减幅9.42%;拥有普通高校/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的学徒数从2010年的116769人增加到2016年的144630人,增加了27861人,增幅19.26%;在国外获得文凭,没有归入前面分类的学徒从2010年的3783人增加到2016年的5829人,增加2046人,增幅35.1%。数据表明:2010—2016年,除了拥有普通高校/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和在国外获得文凭的学徒数呈增长的发展态势之外,其他教育水平的学徒数呈现减少的趋势。这表明具有普通高校或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者和在国外获得文凭者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比例逐年攀升,双元制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具有高校入学资格的学生和在国外学习的学生的青睐。同时,也说明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徒的普通教育水平总体上在不断提高。
三、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从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外国学生数看(图7),1992年至2016年,外国学生总数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由1992年的211655人增加至2016年的317882人,增加了106227人,增长率为33.42%。
1992年至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外国学生总数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整体呈现递增趋势(图8),其中1992年至2007年呈现小幅递减,减幅为2.19%。2007年后外国学生比重逐渐递增,2016年达到12.81%。
从中等职业学校外国学生在校生的生源地看(图9),2016年其主要生源来自欧洲国家,共计188155人,占总人数的59.19%。其次是来自亚洲国家,共计92052人,占总人数的28.96%。
数据表明:德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较高,这说明德国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具有很高的声誉,获得广泛认可,国际影响力很强,吸引着众多青少年前往德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虽然双元制学徒数在逐年减少,但是从2011年到2016年,外国学徒数在双元制学徒中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图10),由2011年的77688人增加到了2016年的96495人,增加18807人,增幅为24.2%。在双元制学徒中所占比例也由2011年的5.32%增加到2016年的7.30%,增加了1.98个百分点。新签培训合同学徒中外国学徒的数量从2011年的32988人上升到2016年的44331人,增加11343人,增幅为34.4%。在新签培训合同学徒中所占比例,也由2011年5.83%增加到2016年的8.69%,增加了2.86个百分点。这表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逐年提高,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逐年增强。
四、中等职业教育师资
(一)德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构成呈现多样化特征
德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分为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和小时制三种类型。1992年至2016年,德国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总数整体有所增长(图11),由1992年的126519人增加到2016年的155220人,增加28701人,增长率为18.49%。其中,全日制教师增加4085人,增长率为5.08%;部分时间制教师增加9658人,增长率为59.21%;小时制教师增加了14958人,增长率为50.26%。小时制与部分时间制教师增速明显,全日制教师增长速度稳中有增。
全日制教师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数的54.46%,部分时间制教师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数的16.73%,小时制教师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数的28.81%。可见,尽管全日制教师依然是德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主体,但部分时间制和小时制教师已经占据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半壁江山,教师队伍的构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从女教师数量看(图12),1992年至2016年德国中等职业学校女教师数量总体呈现递增趋势,由1992年的53389人增加至2016年的90005人,增加36616人,增幅为40.68%,女教师的增长率远高于教师的总体增长率,而且女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2.2%增长至2016年的58.0%。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师傅资格获得的途径多样化
2011年至2016年(图13),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师傅数总体上是呈现减少的趋势,由2011年的665505人减少到2016年的647148人,减少了18357人,减幅2.76%。这主要是由于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徒数逐年减少所造成的。
从企业培训师傅资格获得的途径看(表4),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训师傅主要是通过师傅考试或其他等值的考试获得培训师傅的资格,所占比例为32.31%;通过培训师傅能力倾向测试获得资格的占22.86%;职业培训毕业从而获得培训师傅资格的占20.35%;职业许可,自由职业所占比重为9.15%;大学或应用科学大学毕业占7.66%;免除培训师傅能力倾向测试占6.42%;专科学校毕业占0.35%;连续培训师傅活动占0.90%。这表明在德国培训师傅的资格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获得。
五、启示
(一)继续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此后我国多个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要优化中等教育结构,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理论及实践界均提出了在此背景下还要不要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的问题。
德国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表明,迄今为止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体,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也一直稳定在70%以上,其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我国应借鉴德国经验,坚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之一,各地方政府和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发展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
人们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多样化的,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顺利地走上职场;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更好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德国为发展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成功范例。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三种类型所构成:就业导向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职业专科学校教育,升学导向的专科高中、职业/技术高中、职业文理中学,以及为职业学习过渡的职业准备教育。它们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采取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就业导向、升学导向以及职业准教育的多样化课程方案,满足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
(三)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
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较好,在就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中大约有近30%的学生具有大学或应用科学大学的入学资格。德国双元制的生源质量较好,主要原因一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质量高,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二是双元制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工资待遇较好,吸引着学龄青年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较差。要想改变生源现状,可以借鉴德国经验,一是通过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及评价方式的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二是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出台相关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优秀学生就读中等职业教育。
(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直到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才提出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但到目前为止,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国际社会认可度不高,主要体现为:一是来华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生源极少,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国际学生;二是走出去的中等职业学校很少。
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之所以较高,主要是因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国际声誉较好,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要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必须从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声誉入手,一是要深入系统地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为世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中国方案;二是加强与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通过教师交流、学生互换、招收国际学生等方式,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其他国家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