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德国人欢迎难民?_国际新闻

为什么大多数德国人欢迎难民?

国际新闻 2022-11-22 21:09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在为数相当不少的中国民众的想象中,眼下的欧洲呈现的是一幅令人绝望的悲惨景象——债务危机、经济萧条、英国脱欧、难民潮以及恐怖主义压得这片苍老的旧大陆喘不过气来。

  今年八月我有半个月时间在度假,感受到的却是迥然不同的另一种氛围。

  话题最终不可避免地要落到沉重的难民问题上。

  突出和难民的穆斯林身份,将他们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是西方右翼民粹主义政治势力最经常采用的一种舆论操控技巧。

  在中国,不少平素很少接触到穆斯林的民众受到这类舆论的误导,也因为恐惧而盲目地跟着一起鼓噪。当然,这也正是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分子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难民涌入带来的社会影响

  在今天的德国,最为难能可贵的是,绝大部分民众都能够将两者正确地区分开来,充分展现了德国人一贯理性克制的民族特性。

  必须承认,对于难民涌入带来的社会影响,当下德国社会的总体反应是相当分裂和不确定的,认为难民潮将对德国社会和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的民众为数并不少。然而即便如此,绝大多数德国人仍然认为,战争难民在德国居留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也就是说,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德国人总体上是站在道义立场上,而非利益优先。

  我那位在安联保险公司工作的中学同学告诉我,他们公司里有许多员工自发组织了一个帮助难民的社团。一到周末,这群热心的安联员工就自己做好了蛋糕、点心之类食品,前往远在郊外的安置点去问候难民。

  

  汉堡艺术和手工艺博物馆。

  在汉堡市中心的一家很有名气的博物馆里,我被自己亲眼目睹的一幕深深震撼:一对看上去年逾花甲的白人老夫妻用轮椅推着一对穆斯林长相的女孩在拥挤的人流中艰难地移动,那两个年轻女孩只有上半身,胯部以下空空荡荡!显然是在战乱中失去双腿的残疾人。当时我在内心感慨:对于那些经常不惮以最大恶意揣度他人的当代中国人来说,这幅画面大概是永远都不能理解的。

  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同学的丈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她告诉我,从她先生和周围一些德国人的日常聊天中可以看到,许多德国人认为,纳粹统治时期,不仅整个欧洲,德国国内也有许许多多人遭受到法西斯主义政权的残酷迫害,他们中的许多人能够最终幸存下来,正是因为得到了欧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后者还经常因此冒着巨大危险。

  而在战后,满目疮痍的德国之所以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在废墟上重新崛起,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经济体,并奇迹般地重新实现统一,在很大程度也是得益于世界大家庭的帮助。

  德国人对于这些满怀感恩之情,认为现在到了德国回报世界的时候。因此,即便一下子接纳那么多难民会对德国社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带来一些风险,也仍然是德国责无旁贷的。

  

  我在前往德国之前读到的一篇文章中说,德国经济研究所最近的一项定量研究“难民问题情绪晴雨表”显示,德国有将近3/4的民众认为,至少在短期内,难民对于德国来讲更是危机而非机遇,但还是有81%的德国民众表示接受因战争冲突到德国寻求庇护的难民。基于《日内瓦公约》与欧盟法律提到的各种避难原因,有69%的民众认为给予难民庇护是必要的。

  这并不是说德国老百姓对政府的难民政策没有任何不同声音,在民主国家,任何一件事情上都不可能做到“思想统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我的两位同学告诉我,他们所接触到的民众的批评主要是认为,政府开放边境接纳了难民,却没有尽到充分责任,而把更多包袱扔给了社会和民众。还有一些德国人认为,在难民安置方面,政府应该加大监控、分散和疏导,不能让难民潮处于失控状态。总之,在德国,直接反对默克尔政府接纳难民这件事情本身的人并不多。

  实际上,我还认为,在民主政体下,素来行事谨慎的安格拉默克尔总理在难民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惊人的胆识绝非单纯基于她个人的价值观或心血来潮,而恰是德国主流民意的体现。默克尔只是顺应了民意,并将它提升到战略高度。反过来说,德国民众在难民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令人钦佩的理性和沉着,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默克尔及其基民盟政府在过去10多年里的执政业绩赢得了民众赞成票的体现。

  德国社会治理的成果

  放眼当今西方世界,德国或许是硕果仅存的一个基本不存在政治两极化、且具有很高民意共识度的大国了。一路上,无论是我的两位同学还是沿途遇到的有机会交流的德国人,都对目前的德国联邦政府表达了很高的认可。而在提到默克尔本人时,我没有听到过有一个德国人口出恶语。

  在从汉堡回慕尼黑的6个小时的火车旅途中,我与同车厢的一位德国老太太交谈了一会儿。她显然也是一位默克尔的坚定支持者,当我问她“你投票给安格拉默克尔和CDU(“基督教民主联盟”的缩写)?”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Yes,of course!”

  

  全然不设防的德国火车站。

  正是背靠着高涨的民意支持度,默克尔才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在国内国际坚定地推行自己的政策,其中当然也包括难民政策。

  在一周内发生四起暴力袭击案件后,默克尔于七月底中断休假,提前召开一年一度的总理个人记者会。她再次强调了“我们能搞定”,并提出了针对恐怖主义的“九点计划”。从“九点计划”的主体内容来看,例如恐袭预警制度、增加增强安全人员、设立安全部门信息技术中心、欧洲信息联动、更新欧盟武器法、与美国进行情报合作,以及研究制定遣返难民计划等等,基本属于老调重弹。但事后的舆论反应表明,大多数德国民众依然给予了政府足够的信任。

  对理性务实的德国人来说,这种信任绝不是盲目的,默克尔政府在民众中的声望和支持度也不是靠当今风行于世界其他地方廉价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煽动换取的。在我看来,这说到底与德国健康繁荣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

  这次半个月的德国之行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甚至略有些吃惊的,是城市和乡镇中熙熙攘攘的人流。原来我曾以为,苍老的欧洲应该是到处冷冷清清。除了原东德地区的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屋略显破旧以外,我途径的城市大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汉堡、慕尼黑等地的购物中心、餐馆、咖啡馆常常是人满为患,其繁忙市况一点也不输给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上海。而原东德地区也是满眼火热的建设工地,就像当今的中国各地一样。

  

  繁华的汉堡街道。

  我太太半年前曾去过一次英国,她对我说,尽管英国的风景和城镇也许比德国更美,但相比之下,英国许多地方明显要比德国老旧破败。

  眼下的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政府财政状况稳健、社会和谐有序、国际地位稳步提升……这是德国的政治治理比其他西方大国更成功的结果。而我一向认为,恐怖主义和西方的穆斯林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治理失败造成的。德国这方面的问题相对缓和许多,就是明证。

  当然我并不否认,法国的马琳勒庞和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之类政客所代表的边缘政治势力的崛起,说明作为一个整体的西方社会内部正弥漫着深刻的焦虑、不安和挫败感。但仅从我个人走马观花式的近距离接触而言,至少德国令人欣慰地为充斥耳际的“西方衰落论”提供了一个反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