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夫妇在华15年资助436名聋哑儿,至今租房住_国际新闻

德国夫妇在华15年资助436名聋哑儿,至今租房住

国际新闻 2022-11-22 21:09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十四年后,艾吉星仍记得那个流淌着阳光的午后,睡在舒服的小床上,杜老师轻轻拍醒她,吴老师总是惊奇地搞怪,变出很多糖果饼干。

她和小伙伴们坐小马玩具,天天吹牛,指着幼儿园外面的大楼,“都是我的,我家有好多好多钱。”

艾吉星在大山里,有过一段自闭的童年。她有遗传性听力障碍,不会说话。6岁那年,一对夫妇把她带到长沙,改变了她的一生。

这对德国夫妇,是吴正荣和杜雪慧。他们在湖南长沙停留15年,资助了436名像艾吉星一样的聋哑儿童。

在长沙湘春巷8号,吴正荣还开了一家用料考究的欧式面包店,一半员工是聋哑人。他们努力为中国聋哑人构建一个完整且强大的世界:可听可感,可以言说,还有凭自由意志选择有尊严的生活的能力。


吴正荣和太太杜雪慧在吧赫西点喝下午茶

湘春巷8

十二月八日晚上八点,吴正荣用消毒水拖过两遍地板,擦完最后一个烤炉,在他的诺基亚手机上处理完最后一个订单,拿起挂在椅子靠背的冲锋衣,从吧赫西点的侧门出来。天已经黢黑,他颠了颠背包,走路回家。

从早上六点半到现在,吴正荣连续工作超过13个小时,连下午三点喝杯咖啡的时间都被杂事冲掉了。

下午六点,柜台只剩几根碱水条。店员李斌一点都不意外,“生意最好的时候,几个小时面包就被抢空了。”

吧赫西点的秘密在后厨。这里的面包用料多数进口,用最传统的老面发酵,在醒发柜醒发成形,送入从德国海运过来的烤炉。吴正荣穿着印有吧赫西点的橙色POLO衫,戴着隔热手套,每天在7个闹钟的提示下,在下午3点前,负责烤完所有面包。

后厨只有机器的声音,8名面点师的指尖在面团上飞舞,鲜有交谈。这里有一半员工是聋哑人。

2011年,吴正荣出资2万欧元,接手吧赫西点,7年培训15名聋哑学徒。11名学徒学成离开,迫切想要独立。

有个学徒大着胆子开了店,因为沟通障碍,最后没有成功。吴正荣说,聋哑人开店还是很难。

但是,吧赫西点的经历为另一名聋哑女孩李金晶的人生,打开一扇门。

还在服装厂打工的李金晶,对做服装没兴趣,满心想做一名全能面包师。2011年,她路过吧赫西点,推门进去,直截了当地问招不招人。

她说,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年后,李金晶离开吧赫西点,辗转武汉、深圳、北京等地,尝试学习不同种类的面包做法。她还想出国学糕点,赚很多钱,再开两家店。

“被拒绝过很多次。”李金晶在手机打了一行字。

“不会灰心吗?”我关切地问。

她又打出一行字,“失去勇气和信心,活的不精彩。”

吴正荣的太太杜雪慧说,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这也是他们一直倡导的价值观。

每天中午,杜雪慧从附近的家里来面包店吃午饭。我第一次见到杜雪慧,也是在吧赫西点的后厨,她穿着一件四年前就在穿的深灰呢子大衣,走路带风。

不出差的时候,杜雪慧从早上7点半开工,工作7个小时。聋哑儿童的资助经费来自国际慈善组织环球救助协会,她作为该协会在中国的代表处代表,每天要撰写资助聋哑儿童的工作报告。

目前,杜雪慧资助了45名聋哑儿童,从2岁到8岁不等。这些孩子分布在长沙、株洲、吉首、郴州的5个学校。


吴正荣和聋哑师傅制作肉桂卷

为什么要教聋哑人

如果不是撤回湘春巷8号,吧赫西点差点就关门了。

吧赫西点最早开在长沙市太平街,是长沙繁华步行街之一。

今天的湘春巷8号,在6年前,只是吧赫西点的厨房。面包房的厨师兼面点师刘建新作为开店元老,6年前的任务是将厨房出炉的新鲜面包,源源不断送往太平街的面包店。

杜雪慧夫妇做好亏损的准备,但是,半年亏了五六万,还是让他们有些喘不过气。

吴正荣说,“那时候我们的产品不是很多人要,但是在繁华的地方必须销量很大才可以。”

亏到做不下去,吧赫西点搬离太平街,回到这条僻静的小巷。吴正荣将前面的房间变成小店,形成今天前店后厂的格局,每月减少1万元的支出。

小店腾挪了地方,活了下来。

2011年10月28日,吴正荣夫妇参加湖南卫视一档娱乐节目,主持人汪涵破例在节目中为吧赫西点做广告。

“第二天就来好几百号人,几个小时东西卖空了。”吴正荣不断安慰后来的人们,“不好意思,没有了。”

中国媒体的号召力和电视观众的热情着实令这个老外吓一跳。“因为不知道是暂时的。如果一直这样,我们怎么办?”吴正荣被自己当时的担心逗乐了。

吴正荣看到聋哑儿童接受教育的条件越来越好,需要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少。他认为,有一天这里将不需要助学项目。同时,他发现聋哑人在固定岗位工作的时间短,流动性比较大。

他从助学项目中抽身,开面包店,专门培训聋哑人。“这边的面包师傅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教聋哑人,他觉得别人更快一些。”最后,吴正荣从德国请来一位有26年从业经验的面点师。

第一批学徒因沟通障碍,在三个月内全部离开。

四年后,这位德国面点师离开中国时,培养了5名聋哑面点师。今年30岁的张明便是其中之一。

对张明而言,在长沙找工作很难。她有两年多待在北京,换过好几份工作:理发、茶馆后勤、酒店后勤,一个月做全职和兼职两份工作,白天擦勺子,晚上给合同盖章,一个月4000元,存不到钱。

张明在吧赫西点工作四年,是唯一接受过德国面点师培训,留在吧赫西点的员工,也是她做过最久的一份工作。

“他们学技术的机会比较少,因为技术好的话,他们受到尊重。”吴正荣说,让聋哑人长期做他们满意的工作,让别人尊敬他们,这是他的目标。

有德国的工厂打来电话,愿意提供德国面包的半成品,被吴正荣拒绝。

他的理由很充分,“我的目的是让更多聋哑人学做面包,半成品不需要培训,怎么烤都可以,这并不是好的技术。”

现在的吧赫西点有300平方米,小店只有10个平方,90%以上的空间都留给后厨。“如果地方太小,只能让熟练的师傅做,没地方让学徒慢慢学,现在的聋哑学徒可以跟聋哑师傅边做边学。”

有个贸易商人愿意给吴正荣提供免费的场地,前后跑了六趟,想说服吴正荣搬过去,没有成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