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高速增长背后:如何在“后红利时代”获得
2017年5月18日,公布了2017财年Q4业绩及全年财报(注:财年截至3月31日,《2017年报》披露的是2016Q2-2017Q1的财务数据)。
财报显示:2017自然年Q1阿里营收385.8亿、同比60%;季度末,移动端月活用户达5.07亿;2017财年交易总金额(GMV)约为3.8万亿;财年营收1582.7亿元,同比56%。
阿里营收在庞大的规模体量下,保持高速增长令人欣喜,但毋庸置疑的是电商平台用户规模已逼近极限。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红利”即将穷尽已成共识的情况下,阿里市值却屡创新高,占上3000亿美元。
虎嗅4月28日文《阿里市值创两年新高,涨幅为何如此迅速》从全球资产荒、资本向“3000亿美元级巨无霸”汇聚及市场对阿里资本运作“后手”有所期待等角度进行了讨论。
透过 财报数据,可大致窥见阿里为应对“后红利时代”所做的布局及其财务健康状况。
“人口红利”、“移动红利”已至尾声
1)GMV的“移动化”
2017财年,阿里GMV约为3.8万亿。2011财年突破1万亿后,GMV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8%。
时至今日,阿里仍然是中国 交易总金额超过1万亿的电商平台。
阿里庞大GMV已高度“移动化”:2017财年GMV中79%来自移动端,较2016财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2014财年,移动端GMV突破3000亿元、2017财年接近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0%。
2)活跃用户数及人均消费
2017财年,电商平台的活跃买家总数为4.54亿,近三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21.2%。
2017财年,每位活跃买家对GMV的贡献为8591元,同比增长仅为7%,相当于每月多花49.2元(分母为期初、期末活动用户均值)。
3)各种红利已吃到“尾巴”
第一代互联网公司都比较幸运,先是吃到世界最大的“人口红利”紧接着迎来丰厚的“移动红利”,只要能“上船”并坚持不被挤下来就能轻松获得两三位数的营收增长。#真是“蒙眼狂奔”的时代#
把享受红利比做吃鱼,时至今日已经吃到“鱼尾巴”。
比如“人口红利”,截至2017年3月末,阿里活跃买家达4.54亿,同比增幅已降至个位数;数亿用户年人均消费增长七个百分点,与GDP增速基本吻合。
再比如“移动红利”。PC机时代网民每周上网时长仅为数小时,移动时代每周“7X24小时在线”成为常态,流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由于分食众多,从创业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都如饥似渴地购买,流量价格不降反升,只有BAT等自有流量充沛的公司,才圆满地地享受了这波红利。
在刚刚结束的财年,阿里GMV、活跃买家数、月活用户等指标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下图是最近14个季度移动端月活用户数(Mobile MAUs)。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末中国手机网民规模接近7亿。由于未满18岁难以办理网银,也无法成为电商平台用户,因此5.07亿月活已接近成年手机用户人数。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接近饱和,人口红利、移动红利已基本消失,所谓“下半场”指的就是这种局面(注:“下半场”由王兴于2016年7月提出)。
“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红利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阿里市值却创出新高,说明其应对之策及初步效果获得认可。
资本市场看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