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长租公寓健康发展,还需法律法规“护航”
实现长租公寓健康发展,还需法律法规“护航”
随着“甲醛门”“黑中介”等租房市场乱象接连被曝光,长租公寓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也引发业内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了解到,一方面,投资回报周期过长、盈利难,变成长租公寓发展的“紧箍咒”;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追求“头部效应”,不计成本做大规模,抢占市场先机。此外,住房租赁市场监管的盲区和顶层设计的缺失,也给了一些不良企业打“擦边球”的空间。(11月6日,《经济参考报》)
前不久,部分地区房租价格因被质疑有资本介入炒作而引发社会关注,一时间分散式长租公寓成为舆论焦点。除此之外,长租公寓的环保问题也常常饱受诟病,在网上不断曝出因长租公寓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而出现身体不适的“声讨帖”。但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一些企业仍然不计成本做大规模,纷纷试水住房租赁产业,在全国多地积极布局住房租赁市场。这不计成本抢占市场的背后,却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与隐患,也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据了解,长租公寓虽然租赁用地拿地成本比销售型低,但实际运营中还是存在亏损,即便对于外来人口多、住房租赁需求旺盛的城市,长租公寓的投资回报周期也很长,盈利难成为了很多企业不愿面对的一道“坎儿”。从盈利的角度来说,房屋空置的时间越长,持有的成本将会更高,亏损的资金将会更多,如此便会形成一个“恶循环”,导致装修标准越来越低,环保安全、租金价格等都得不到保障,公众对规范租赁秩序的需求也愈发凸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长租公寓成为多方竞相追逐的“风口”,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态势,在我国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当前住房租赁普遍缺乏规范性文件的支撑,在规划建设、运营使用中存在许多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的情况,难以适应新时代租售并举的要求。而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会让大量行为主体游离于监管之外,使得监管存在盲区、暗藏风险。一旦“问题房源”被发布出去,很有可能损害租户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纠纷,让政府的公信力为此“买单”。
笔者认为,要实现长租公寓市场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住房租赁的高品质需求,还需法律法规“护航”。对此,政府应通盘考虑,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长租公寓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完善租赁硬件设施安全性、宜居性的行业标准,规范从业机构和人员行为,让租赁行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力度,推行信用评价体系,从建筑结构、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环境、治安消防等方面规范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欺骗经营等行为,确保长租公寓市场更加健康有序。(王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