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重“人”,阿里重“货” 两大互联网巨头在
原标题:腾讯重“人”,阿里重“货” 两大互联网巨头在各自的领域渐行渐远
腾讯和阿里针对实体店的改造,究其本质,都是披着数字化外衣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因此,拥有社交基因的腾讯最终回归到“人”上面,商业基因强大的阿里最终落点在“货”上面。
去年某个时间,实体零售企业面临在腾讯和阿里之间选边站队的问题。当时业界盛传一个观点:腾讯是“去中心化”的,是盟军思维;阿里不是“去中心化”的,是帝国思维。
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只是实体零售企业对于互联网平台的管中窥豹。腾讯、阿里如何在盟军思维和帝国思维指引下改造实体店?二者本质上的差异在哪里?都需要进一步观察。
而伴随着零售巨头站队的尘埃落定和腾讯、阿里针对实体店改造的进一步深化,业界刷新了对它们的认知。《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两大互联网巨头线下逻辑的分野日益清晰:腾讯侧重“人”(消费者)的经营,阿里侧重“货”(商品)的经营,二者将在各自的领域渐行渐远。
先看腾讯。腾讯针对实体店的改造(特别是超市领域)目前有两个作品,一是步步高、二是家乐福。由于步步高的门店改造还混杂了京东到家的一些思路,未能充分体现腾讯在其中的作用。而不久前开业的家乐福天山路店更能反映出腾讯的线下逻辑。
5月20日,腾讯参与打造的家乐福 智慧门店“Le Marche”在上海天山路开业。这家门店中,小程序、微信支付、腾讯优图、社交广告、腾讯视频IP等腾讯系列产品线一拥而上,为家乐福提供“人脸识别付款”、“小程序扫码购”、“IP引流”等数字化工具。
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在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家乐福未来将与腾讯在数据、流量、支付、科技、金融甚至云计算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
我们从中得到两个关键信息。一是腾讯针对实体店的赋能工具从此前的微信支付、小程序等个别产品扩充成为一套工具包。用腾讯自己的说法就是“七种武器”: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微信支付、腾讯社交广告、企业微信、腾讯云、泛娱乐IP。
二是腾讯为自己划分了清晰的界限,只做与连接和社交相关的工作,坚决不碰商品。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它把实体零售商变成了自己的客户,既参与其中又置身事外。“商品经营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深耕了这么多年的零售企业未必能做好这件事,腾讯又何必自寻烦恼呢?”一位零售企业老总表示。
从家乐福的案例可以看出,腾讯本质上是做“流量”的生意。360董事长周鸿祎有这么一句话,腾讯是快肥土,插根扁担都能开花。而现在,腾讯则是希望与它合作的实体店都能在这片土壤上开花结果。至于如何进行流量变现,腾讯的“七种武器”就是很好的载体,可以向你卖流量、也可以向你卖云计算,甚至可以给你的消费者卖金融产品。
我们认为,腾讯重“人”,是建立在微信超过10亿人的活跃用户的基础之上。腾讯在打造一个以微信为核心的生态圈,借助微信支付、小程序、公众号以及朋友圈转发功能,希望未来所有的业务都在微信这个APP进行“内循环”。从微信最近发布的“史上最严”外链管理公告来看,腾讯在严格控制微信流量通过外部链接的形式跳转至第三方平台。
投射在对实体店的改造上面,腾讯也是借助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将线上流量导入实体店,并在云计算、社交广告、消费金融、泛娱乐IP等方面与实体店开展合作。
再看阿里。相比之下,阿里涉足零售业入戏太深。从最开始收购银泰商业、三江购物,到后来的大润发、新华都等,阿里在零售业最终形成了八路纵队。
《第三只眼看零售》观察到,阿里最近频密布局,核心就是一件事:深耕供应链。比如今年3月,阿里成立了全球六大采购中心。在阿里的体系内,天猫国际将成为进口商品的载体,覆盖旗下诸如大润发、盒马、三江购物以及银泰等各个系统的进口商品采购与经营。而盒马、易果生鲜则是阿里系生鲜品类的经营载体。
再比如,今年4月阿里到泰国直采榴莲,与泰国政府签订了三年30亿元的采购订单。阿里官方数据显示,泰国榴莲在阿里系统上线仅1分钟,中国消费者抢光了8万个金枕头榴莲,总计超40万斤。据说阿里此举直接造成了榴莲采购价格的上涨。
与集团战略亦步亦趋,作为阿里新零售“1号工程”的盒马鲜生也在不断加强供应链的建设。在5月17日举办的“新零售、新餐饮,百大餐饮品牌零售战略共创会”上,盒马创始人侯毅表示将联合上百家餐饮企业整合中央厨房,成为餐饮品牌的小型加工中心。
我们认为,伴随着阿里在商品供应链领域的不断深挖,未来针对实体店除了要进行数字化的赋能之外,还可能进行商品层面的赋能。从这个角度,腾讯更轻、阿里更重;腾讯更像一个服务商、阿里更像一个零售商。
看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表面上阿里和腾讯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比如开展并购、吸纳实体店站队结盟、提出了各种数字化赋能工具等,但在内核层面,二者已经是桥归桥、路归路,各自在各自的方向越走越远。
我们再来看站队问题。腾讯和阿里针对实体店的改造,究其本质,都是披着数字化外衣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因此,拥有社交基因的腾讯最终回归到“人”上面,商业基因强大的阿里最终落点在“货”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