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二维码之父:苦撑6年盼到移动支付潮
王越公司开发的移动支付产品
忽如一夜春风来,二维码几乎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个角落。人称中国“二维码之父”的意锐创始人王越说,虽然现在几乎没有人不懂二维码,但10年前,他跟人讲明白二维码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
2002年,王越在日本接触到二维码,这种新发明瞬间让他觉得“想象空间很大”。不久之后,他决定带着二维码回国创业。
回国后,王越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开发汉信码、制定中移动条码应用规范。然而,在智能手机还未广泛普及、又遭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王越的公司几乎到了崩溃边缘,他形容那时自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2014年,随着移动支付的流行,王越的公司终于迎来转机,他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该领域,进行二次创业,完成了自己和公司的华丽转身。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华、杜安娜
“创业就该快乐地进行!困难则是验证快乐有多真实!”这个月,王越已创业15周年。从辉煌到衰弱,再到绝处逢生,王越的创业15年经历了太多太多。
王越
回国创业
“做炮灰也愿意”
王越本科在黑龙江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大学一毕业就去了日本,从搬箱子做起,直到成为日本一家株式会社的技术总监。
当时,王越在日本做一个民营医院的看护管理项目,对于患者和药品的管理需要引入二维码。这是王越第一次接触到二维码,王越记得当时的二维码技术一个模块售价就高达999美金,非常昂贵,但随后王越就发现二维码的应用领域可以非常广泛,“它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二维码能解决人和物之间的识别和信息,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领域。”王越敏锐地嗅到了二维码的商机,一想到手机二维码以后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就按捺不住激动之情,经过15天的思考,他决定回国创业,“就算做炮灰我也愿意。”
之后,王越离开了工作近三年的日本,回北京创业。
创业之初
日本订单获第一桶金
2002年,王越的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关村成立,它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二维码专业企业,王越希望公司能“意气风发,锐于进取”。
中关村是电子创业的热土,王越看中了国内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更好的创业条件。
创业的前两年困难重重。王越说,当时团队还是靠“坚持”的精神凝聚在一起。到了2004年,王越才把创业团队真正建立起来。对于那时的创业环境,王越的合伙人调侃道,“我可以跟你喝一年西北风,不会比第一年过得更惨吧。”
2003年公司才有了第一个客户,赚了第一桶金。“这个说来挺有意思的。”有一次王越去日本拜访一位创业前辈,向他请教经验。他向这位前辈讲述他正在做的事。对方听后很惊讶,王越提供的二维码工业引擎可以从各个角度解读出信息。对方于是提出与王越团队进行深度合作。王越对公司的技术不乏信心,“我们的技术是最棒的。”
王越出售给对方一个二维码license(技术使用许可)可以卖到1000美元,每笔订单常常是3万美元,甚至9万美元,对于初期创业的他们而言,回报是相当丰厚的,“这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自信。”
初露锋芒
参与创立二维码国标
到了2005年,王越的团队已接近20人。此时,中国已非常关注二维码技术,王越带领团队经常到国家质监总局交流。汉信码(中国标准的二维码)竞标时,王越团队很幸运地中标胜出,参与竞标的不乏高校、上市公司等强劲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