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发达
国际新闻 2022-11-23 11:01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在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这与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密不可分。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德意志地区就非常重视对民众的教育,德国统一之后大规模推行义务教育。早在19世纪后期,德国人的受教育率就超过了90%,甚至当时大部分的妇女就受过教育。对国民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德国迅速在电气革命中崭露头角,厚积而薄发。德国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以企业为主,国家为辅。企业投入大约占65%—75%,政府投入占35%—25%。如今的德国仍旧坚守着对教育的重视,在德国进入职业院校、技术型学校的难度丝毫不逊色于学术性学校,而人们也非常愿意,所谓“术业有专攻”使得人才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开发。
时至今日,德国给世界各国人民的影响仍然是“严谨”,这和德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也是密不可分的。的确,今天的德国,GDP虽然早已被日本以及我国反超,但仍然雄踞世界第四,牢牢占据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的位置。虽然德国没有完全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但这恰好成为德国发展的历史机遇。德国统一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德国的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交叉进行,德国省去了两次工业革命迭代的时间和消耗,得以从高起点开始。20世纪初,德国经济实力已经仅次于美国,跃居欧洲第一。高度的工业化为德国带来了海量的数量技术工人,这使得德国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土缩水了数十万平方公里后,仍然能够迅速崛起。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的德国,经历了两次战败以后受到了严重制裁。尤其是二战以后,盟国对德国的军事工业进行了几乎毁灭性打击,苏军更是将德国的家底横扫一空。然而,二战以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等阵营,大力扶持西德,而苏联也全力扶持东德。以至于当时分裂的德国,两个部分的经济在当时冷战双方阵营内,都相当强大,也算得上是弄巧成拙吧。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的德国,经历了两次战败以后受到了严重制裁。尤其是二战以后,盟国对德国的军事工业进行了几乎毁灭性打击,苏军更是将德国的家底横扫一空。
然而,为惩罚德国,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二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分割占领,随后美英法占领区合并,德国形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对峙的局面。因为是冷战最前沿,美苏双方为了能够压制对方,都对德国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美国在马歇尔计划中对联邦德国进行了大量援助,在技术、金融、设备等方面对德国进行大力扶持,德国经济迅速复苏。以至于当时分裂的德国,两个部分的经济在当时冷战双方阵营内,都相当强大。
随着德国成为冷战前沿,虽然德国国土被撕裂,但德国也成为双方秀肌肉的平台,他们对各自德国部分的支持,帮助德国工业实力水涨船高。等到1990年两德合并,德国继续傲视欧洲。德国的传统产业政策通常由政府预测哪种创新会胜出,然后挑选相关的企业、产业或技术,进行直接的财政资金补贴,或对特定企业实行政策性保护。德国则是建立一套创新体系,鼓励新设想在企业和个人的竞争中涌现。
政府负责向企业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通用技术的发展趋势(比如工业4.0),引导企业向这些领域投入资源,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与技术决策。只有在科技和创新领域,由于外部性导致了市场失灵,政府会给予必要的扶助。以往德国的高科技战略主要就是前沿技术的目标导向,包括一些支撑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通用技术与跨行业技术。
尽管德国工程机械并没有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而是排在美国、日本之后,但其产品种类繁多,市场细分程度高,加之其接近80%的出口份额,“德国制造”名声远播海外,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已经超越美国日本的地位。如此的魔力从何而来?为何德国工业技术能受到全球权威机构的高度评价?它是怎样做到长盛不衰的?
德国在许多工业制造业技术方面持续引领世界潮流,这与德国政府对工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支持密不可分。从19世纪后期到二战后,德国政府一直在通过国家干预工业创新政策,不断调整创新体系,建立了有效的创新成果扩散机制。上世纪90年代至今,德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积极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三方在知识资源共享和工业技术扩散方面的深度合作,建立了许多技术与发展中心、科技中心、革新与技术创新中心等工业技术扩散机构。
更为重要的是,德国政府还为工业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商业环境,这对德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积累非常关键。德国一向重视工业技术研发投资,如果没有持续的、大量的研究开发资金,也很难在当今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德国保持工业技术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即便在德国遭遇金融危机后研发投资力度也得到迅速恢复,超越其他欧盟国家。
众所周知,德国拥有许多全球大型企业,但工程机械行业更多的是人数很少的家族式中小型企业,作为大企业的合作伙伴存在,这就决定了它们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分工水平,能够成为大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为德国工业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它们必须不断投资研发经费,不断获得最新技术才能保证长期合作。
“德国制造”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是这一行业最宝贵的财富,德国工程机械行业有近20万名工程师。只有优秀的技术工程师的人力保障才能确保工程机械产业创新,进而确保国际竞争地位。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政府对数百个职业制定毕业考核标准,以确保教学和人才质量的评判水平。在德国,一个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相差无多。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才能使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
上一篇:德国经济发展水平
下一篇:德国人均收入多少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