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事不见得对;职场中少说“我以为”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听到“我以为.......”这样的声音,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员工都很喜欢说这三个字。
尤其是职场新人,当自己遇到了麻烦,被领导和同事指责时,往往就会用“我以为......”作为挡箭牌,以为这样做别人就可以原谅初来乍到的自己。殊不知你越是这样说,越会遭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反感......
1、“我以为我最优秀!”
去年刚刚毕业的舒彬在校成绩优异,实习经历丰富的他,求职之路也很顺利,发出的简历相继得到了回复。他选择了其中一家最中意的前去面试。
来到现场,舒彬发现这家公司挑中的应聘者竟然都是自己的同班同学。舒彬认为,既然自己是最出色的,必定要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面。
于是面试时,舒彬可谓是绞尽脑汁组织个性化的语言回答提问,想尽办法突出自己:“我以为在企业中,我不能容忍自己成绩、业绩落后于其他人,在我的概念里,没有更好只有最好。”“今天的面试者中,我认为我是最优秀的。”舒彬认为,面试官都是慧眼识才的,张扬的个性必定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两天后发布的复试通知里却没有舒彬。大惑不解的舒彬打电话询问原因,面试官的回答也很干脆:“舒彬先生,你在面试中表现出的性格特质不适合公司的团队工作氛围。”对方的回答让舒彬无言以对。
企业选择的真正人才,不是自以为是、妄自尊大者,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切莫先入为主地自以为是,你以为你是谁?
2、“我以为”害人不浅
“我以为”他知道,所以没通知,因此错漏重要的事;
“我以为”有多困难,然后故步自封,不敢尝试;
“我以为”他不喜欢我,所以默默地暗恋,错过了一段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以“我认为”,但千万不要轻易“我以为”。
“我以为”是在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想法和方式去做事,简单粗暴地套在别人身上,但很多时候却并不受用。
面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你需要明确他的要求,不要按照你以为的去做。
不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老手,在职场上打拼永远不要说这三个字,你养成这个习惯,一方面别人觉得你是做错事推卸责任,另一方面就是你太自以为是,不尊重别人。
3、每个职场新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有过很多的“我以为”,我也不例外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做项目助理,由于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非常严格,每周我都需要先把资料先发给他们对接的一个HR小伙,然后他在公司电脑里投影出来。
有一次,领导要做年终汇报,上台后发现电脑上的PPT不是自己要讲的。导致汇报延误了十几分钟,当时台下坐的全是中高层领导。领导很生气,下来就把我骂了一顿。
那一刻我觉得很冤,自己讲的材料自己上台前不确认好。而且明明是HR同事弄错PPT,能怪我吗?
然而,静下心来,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不提前确认了呢?因为我以为HR小伙不会出错。
好奇害死猫,我以为害死人。
从那以后,让我深刻明白:我以为的,未必是别人所想的,也未必是事实。
4、“我以为”往往都是误认为,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1)先入为主
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给到别人,套在别人身上。“你以为你也是这样想的”,“我以为你知道”。
(2)思维惰性
懒得想,懒得试,理所当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以为自己懂了、会了,以为就是这样,或者没研究就以为:这个不能、这个不会。
“我以为”尤其在处理“是否/能否”等封闭问题上不能有。
对于“Yes or No”的判断题,只能二选一,对于当前情况一定要得到确定的信息(Make Sure)。
会不会
能不能
去不去
知不知道
明不明白
……
没有似是而非,没有模棱两可,没有“我以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追究和确认。
5、摆脱“我以为”,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1)换位思考
“我以为”是从自我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是世界,尝试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 Ta知道吗?Ta会吗?
• Ta会怎么想?Ta会怎么做?
不确定就问问。
(2)向前一步
就像FaceBook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在《Lean in》中传递的Lean in精神一样,再向前一步,直到确认:
在沟通的时候,不要理所当然,不确定的跟对方在确认一下;
在做事的时候,不要自以为是,不确定的主动尝试一下,不要让思维限制了行动。
最后想说:不要把你的世界,强加给别人。职场如同江湖,江湖有江湖的规矩,职场有职场的原则,如果不懂得规矩,只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