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职场上并非所有规则,都能“人人平等”
在职场上,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些职场规则。有些规则,是公司内部制定的,有些规则,则是行业公认的。之所以要出现规则,是因为人人都在呼吁“平等”。大家认为,只要有了规则,我们就可以“人人平等”。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这么一种理念:“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当步入职场时,我们就知道,职场也有规则。
职场规则是什么?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在真正的规则定义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共同制定并通过”。而实际上,职场上大多数规定只抓到了定义里最后的一部分“一起遵守”。甚至很多企业还把规则的制定,定义为:你们来遵守。可是,我们发现,其实在职场里,我们所有面对的看似平等的规则,实际上不见得都是“人人平等”的。
为什么说规则面前,反而不见得人人都平等呢?我们主要从3个方面来分析:
A、角度和心态不一样:
举例:我之前听说过一个企业,制定了一条规则。内容是:员工上班需要自带电脑,如果需要使用公司的电脑,那么要交一个月100元的租金。这条规定,其实就是被职场人称之为“奇葩规定”的规则之一。一个企业是由多种层级来组成的,简单来说,就是高层、中层和基层。我们来看上面这条案例的规则。你说这条规则平等吧,但我相信所有中层和基层的员工都会觉得这根本就不公平。但你说不公平吧,企业高层又会觉得这很合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则之下,而有人觉得其实不公平呢?那就是因为站的角度和心态不一样。任何规则的存在,一定会在某个角度具有合理性。制定这条规则的人,我相信一定是公司高层管理来决定的,因为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这条规则能够帮他们节省公司的成本。也就是说,有些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平等,而是满足某个角度的合理。
B、能力和资源不一样:
举例:我们在打牌的时候,都会约定好规则。表面看,无论采用什么选举规则或者打牌规则,对参加者都是公平的;但实际上这里面隐含一个前提,那就是参加者的水平相当,而且与规则的要求也能匹配,这样才是公平的,否则规则本身就会造成极大的不平等。在职场上,一定会有相对优秀的人,也一定会有相对能力更差的员工。虽然能力和资源不一样,但是他们面对的规则是一样的。这就好比上学的时候参加考试一样的道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希望考题更有难度一点,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是希望考题能够简单一些,这样才不至于考得很差。但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不可能区别对待,于是本着“人人平等”的原来,来不平等对待不同能力的学生。职场上,我们面临的是同样的市场环境下制定的同样的规则,但是有能力有资源的员工,明显就能够得到更大的回报和收获。这就是职场上“优胜劣汰”的原始生存法则。所以,有些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平等,而是为了鼓励优秀。
C、理解和方向不一样:
举例:我们公司为了鼓励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客户开发拓展的工作中来,于是实行了“全民招商”的制度。招商奖励规则都一样,只要是公司的员工,都可以参与到招商工作中来。而那些非营销部的员工,把这项规定理解为“不是我们部门的事”。市场部的员工,则是弱化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都跑去招商,想要拿招商奖金。结果可想而知,非营销部的同事对于这种规则毫不动心。而市场部的员工,本职工作没做好,招商工作也没做出多大的成绩。按理来说,这项规定应该就是典型的“人人平等”的规则了吧。但结果却并非让人满意。那些不动心的非营销部同事,领导感觉他们没有动力。市场部的同事,公司最后判定他们没有干好本职工作。而招商部的同事,反而觉得公司这样干是在明着让其他人来抢饭碗。一个看似平等的规则,最终导致了如此不平等的结局。这就是因为每个人对于规则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所以事件发展的方向也会不一样。由此可见,有些看似平等的规则,其实并非能达到平等的结果。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角度不同,所以心态不同,规则则不平等。因为能力不同,所以效果不同,规则则也不平等。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方向不同,规则则更不会平等。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职场上,有很多规则,其实并不是人人平等的。
面试网网德国双元制认为:虽然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但在职场上,我们还需要清楚,不是所有的规则,都是为了平等而制定的。职场中,因为角度不同、能力不同、理解不同等各方面的因素,规则并不可能会做到真正的“平等”。有些规则,是为了满足某方面的合理性而存在的。有些规则,是为了鼓励优秀员工,淘汰弱者而设定的。有些规则,是根据创造的贡献价值不同而单独制定的。作为职场人,我们更需要看重的是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自身能力、如何才能合理利用资源、如何才能让自己成为更优秀人才的规则,而不是冲着“平等”去纠结。想要得到平等的规则,需要建立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