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最不受待见的五种弱者思维,你有吗?_国际新闻

职场中,最不受待见的五种弱者思维,你有吗?

国际新闻 2022-11-23 13:15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地狱从来都不是立即让你掉下去,而是一点点吞没你。——美国著名作家、导演斯蒂芬·金”

    最可怕的武器,往往不以肉眼可见的锋利的形式出现,夺走的也不是你的能力和财富。

    而是无形中渗透进你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生未来的轨迹和路径。以下这五种弱者思维便是如此。细细比对,及时纠正,方可始终。

一:习惯性拒绝新事物 不愿走出舒适区

    这两年区块链很火,当然争议也大。

    如果你问一些人对于区块链有什么看法,首先他们自己没亲自接触过,但是会根据自己得到的二手信息判断说:“区块链,就是一个骗局,不就是一些人懂点技术,虚张声势搞一搞圈钱的套路。”

    毫无营养,却又理直气壮。

    反观身边那些大咖们,他们对于陌生领域和新鲜事物的态度,从来都是谨慎但乐观,并喜欢亲自体验。

    央视前主持人张泉灵曾在演讲中说,区块链让投资人身陷焦虑,但即便区块链有各种漏洞和泡沫,甚至违反国家法令,仍要相信这项技术本身具有但颠覆性。

    有人说,越成功的人越喜欢尝试新事物。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常常讲,虽已近90岁高龄,但他对新技术的了解,并不逊于年轻人。

    他以前看新闻喜欢纸质版,ipad 出来后,就只看电子版了。他用的是苹果电脑,苹果手机,连投资项目中,都不乏Facebook, Skype, Siri 等年轻科技团队,他说害怕自己“落伍了”。

    李嘉诚的一位下属曾感叹,“如果李先生是个停滞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

    而那些习惯性拒绝新事物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眼前,活在眼下,无法拥抱未来。

    因为陌生的未来,了解要花时间,尝试要花精力,可能还存在风险。而熟悉的现在,才最安心舒服。“我现在这样就很好,别跟我说这个那个的,我不感兴趣。”

    而事实是,那些曾质疑蒸汽机的人,后来都抛弃了马车;那些曾抵触互联网的专家,现在早已离不开它。

    说到底,是不愿意跳脱舒适区的你,不是被享乐主义冲昏了头,就是虽然能听懂道理却没有自制力去改变自己。

    那么,在迎接新事物、跳出舒适区之前,你更应该每天检视自己的软弱、拖延、自私,是这些,把你牢牢困在了原地,让你动惮不得。

二:不愿付出代价 不能延迟满足感

美国曾有个著名的“饴糖实验”:

    数十名小朋友坐在小教室,桌上摆着他们爱吃的糖。

    研究员制定了几条规则:

    1.可以马上吃掉糖,但没有奖励;

    2.等到研究员回来再吃,会额外得到一块糖作奖励;

    3.等不到研究员回来,可以按铃,研究员马上返回,你可以吃糖,但必须放弃第二块。

    后来研究追踪发现,那些少数擅长等待的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往往更容易成功。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延迟满足感”。大体来说,就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在等待和自律中成就自己。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2005年南开毕业,放弃外企,选择去了新兴科技公司当程序员。工作中,他每天自愿加班,干活不设边界,不到2年,就从普通工程师,开始带四五十人的团队。

他说因为能延迟满足感,愿意主动做更多,工作不分你我,所以第一份工作就成长很快。今日头条创办不足1年,就有巨头投来诱人的投资offer。张一鸣纠结了整整一星期,最后拒绝了。

    他说这像是一种兴奋剂,但会在自己内功未成之前,使内在力量受到遏制,只有延迟满足感,才会让你不满于当下,一直向前。而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很大程度就是付出一点努力,就迫不及待要求回报。

    毕业时为了多两三千块钱的薪酬,放弃新兴行业,进了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传统企业;是否解决户口,是否能分到经济适用房,成了比前景更重要的择业标准;拼命工作,没换来升职加薪,就开始撞钟度日,抱怨努力没有收获。

    但是我们好好想想:人类从游牧业发展到畜牧业,农耕,正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跳跃。从此开始,朝不保夕的困扰大大降低。这种生产力的进步给人带来了足够大的安全感,平均寿命也显著提升。

    所有这些人类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学会延迟满足的基础上的:春播秋收替代了直接去采集果子,养牛养猪代替了打猎。

    所以,如果没有延迟满足自己的能力,自我发展也是妄谈。不要期望你会一夜暴富、明天起来突然勤奋,你早该面对的是,即使“糖块”就在面前,也要存到急需之时,而不是像个小孩子一样,有今天没明天。

三:喜欢批判外界事物 用单一标准看世界

    具有这种心态的人,看待问题永远只遵循一条逻辑:事物的标准只有一个答案,只要是这样的结果,肯定是那样的原因。

    你创业打拼,他一定会说你不安守本分;你喜欢工作安稳,他又说你胸无大志。毕业就结婚生子,他就说这是没有事业心;独身主义,他又说莫不是精神有问题。女生开豪车,一定是被包养;公司谁晋升,肯定是关系户……

    这种弱者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僵化或刻板印象。

    他们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预先在头脑里形成各种判断,经验和理论,无论遇到任何人和事,总是用这种预设的刻板印象为标准作出评价。

    比如前段时间苏州马拉松的“递国旗事件”。中国选手何引丽和外国选手在夺冠胶着时刻,因两名志愿者上前递国旗,何引丽节奏被打乱,最后遗憾获得亚军。赛后,很多网友为何引丽惋惜,鼓励。

    但也有人公开质问:“何引丽将国旗仍在地上……成绩比国旗更重要?”随后不少人纷纷指责何引丽“扔”国旗不爱国。何引丽吓得回应称,自己并没有将国旗扔掉,自己的胳膊僵硬,是摆臂的时候甩出去的。

    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为国家拼尽全力,却要为一件自己本是受害者的事件挨骂,还被上纲上线。

    弱者心态的人,永远只能看到黑暗的那一面,永远只能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来做判断。而心智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不能局限在某一个维度去看问题,也越来越理解,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评价标准更不是只有一个。

    只有避免单一标准思维,才能理性看待生活。否则你会遇到这世界上所有的不如意,你会觉得你遭受了最多的不公平,却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四:过度自我关注 太在意外界评价

    有网友说,人生的痛苦多半来自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工作出错,被老板当场点名,就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一整天总觉得同事在背后议论自己;

    开会不敢发言,担心提出的问题会被笑话,有好建议也不敢说,担心说错会被瞧不起;对接客户,打开对话框,半天不敢说话,担心发挥不好,应对不当,把事情搞砸……

    要么是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要么是太在乎自己的公众形象,过度自我关注的意识总是让自己的言行、束手束脚。

    朋友讲过一个真实对故事,毕业刚入职时第一次代表部门做汇报演讲,前期从内容到 ppt 设计,从语速到眼神,反复打磨,准备十分充分。

    本想借此机会,在公司高层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谁曾想因为太想做好,太害怕出错,几次忘词,场面一度尴尬。

    这次演讲成了她挥之不去到阴影,她总能想起当时的场面,想起大家的议论,网接下来一个月她都没底气和别人大声说话。

    到了这种时刻,她更应该想到的是,最坏,又能坏到哪儿去呢?

    别人对你一次PPT演讲失败的记忆也许只有半天、一天,而你在这件事里准备的内容、学到的知识,甚至PPT的制作技巧,才是你真正的财富。

    更何况,周围并没有人那么在意你。放下你的聚光灯人格,看清自己并不是大明星,真的不是。你的一举一动,对别人来说,除了利益相关,也许并无他用。

    就像社会学家鲍尔莱说的: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我们和别人而言,都是毫无意义的。

五:上来就问解决方法 但从未认真搞清楚问题

    只在乎其然,不在乎其所以然,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干货心态”。“这些事儿我都知道,我就想知道怎么办!”这些人对待问题和知识,大都是这种想法。

    这些人总是在并未清楚问题根源之前,就迫切想得到相关的干货,快速解决问题,好像世界上真有这种良方。

    关于“干货心态”,专栏作者阿秀讲过这么一个故事,非典期间一位做传播的知名教授,去给当时焦头烂额的卫生部讲如何做健康传播。

    这位教授上来就匆匆掠过“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阶段,直接讲“怎么办”,各种方法策略,说得天花乱坠。

    当时卫生部的一位领导很快制止了该教授,说希望他先把问题讲清楚,看看造成现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搞清楚原因再谈办法也不迟。

    在普遍知识焦虑的今天,不乏类似的例子。

    比如,参加一门写作培训课程,很多人不想听理论和思考,只想知道写爆款需要几步,越详细越好,最好有具体的模板。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干货记了一大堆,道理都懂,仍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知识终究是别人的,经验也是别人的,从别人那里只拿来最后那段解决办法,知识和经验也不可能就变成你的。

    看完上面的5种思维,不知道你发现没:不管是要即时成果,还是只求解决方案不求思考过程,又或者是害怕舒适区停滞不前,都存在一个本质上的共通点:思维停滞。

    网上有句笑话,叫做:“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有一个。”

    这句话个人看来并不是笑话,当我们习惯任何一种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学习手段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时不时的问问自己:这是最好的么?

    我为这些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显然,代价是惨痛的。代价,就是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力。因为长期不思考,会让人和人的差距变成指数级,别人看到天的时候,你还在井里看那个“小天”。

    所以,猎豹移动CEO傅盛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认知,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是思维。

    总结:弱者思维自然不止上述5种,但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思维停滞。思维模式若是不知变通,伴随时间的流逝,终究会付出惨痛代价。但而今领悟,尚属不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