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都疲惫不堪,该如何解决?_国际新闻

每天上班都疲惫不堪,该如何解决?

国际新闻 2022-11-23 13:15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一、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每天一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脑子里就闪过堆叠如山的任务,仿佛永远都望不到头,心情立刻沉重下来;

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想好好学点东西、做点事情,但实在是提不起精神;

面对即将截止的任务,自己也知道不能再拖,但对着空荡荡的屏幕,就是敲不出一个字;

甚至,经常产生自我怀疑:我现在做的事,究竟有什么价值?我是不是在荒废生命?

 

知乎曾经有一个问题,叫做:

为什么上班都是坐办公室,仍然会感到疲惫不堪?

 

这固然有许多生理上的原因 —— 比如久坐对颈椎的压力,封闭环境里空气的流通……但最本质的,还是心理的因素:我们从内心里,就把「工作」看成一种负担。

 

每一天都像拼命奔跑在赛道上,只为一个望不到头的终点。这样下来,怎么能不疲倦?

这在社会心理学上,就叫做「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

 

社会心理学家 Christina Maslach(她同时也是菲利普·津巴多的夫人)以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而闻名。她指出:严重的职业倦怠,主要有三种表现:

(1)情绪衰竭: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

(2)非人性化:冷漠对待人际关系,容易暴躁、失去同理心;

(3)低成就感: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得过且过。

不妨看一下,你中了哪几条?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病症,而是一种现象的描述。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轻微的倦怠表现,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 几个月、半年,一年,每天都过得非常累,却又不得不挣扎着去上班。

 

试着回想一下,你上一周的工作状态,然后问自己:每天上班的时候,我是精神振奋的时候居多,还是不情不愿居多?

 

 

二、下班回到家,是满足感居多,还是身心俱疲居多?

 

我相信,你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否正处于职业倦怠的状态中。

 

为什么我们会有职业倦怠呢?

可能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并不是因为加班、高强度工作,也不是因为工资不够高 —— 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由你负责的项目,马上要上线了,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加班加点,熬夜一周把它推上去,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 这种情况下,你会倦怠吗?

不会。你可能会累、会疲劳,但不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倦怠。因为你理解你工作的价值,你知道它的重要性。

 

同样,你刚进入某个行业,起薪不高,但是跟着上司做项目,能学到很多东西,每天都很充实。这种情况下你会倦怠吗?

 

答案:不会。相反,你每天都会期待去公司上班,因为你又会迎来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一天。

 

三、那什么情况下会倦怠呢?

最常见的,就是这三种状况:

(1)每天都有大量琐事,不断挤压和分散注意力,让你没办法专注在手头的工作上;

(2)工作方向跟你期望的不一样,但你又没有办法去拒绝或改变,只能硬着头皮上;

(3)你的位置不重要,没有话语权、掌控权,做的事情得不到反馈,只是成为一个支撑、执行,可有可无的角色……

 

你可能会发现,这些情景的共性是什么呢?

是它们都缺乏对工作的「自主性」,这才是导致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

 

你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工作,而是反过来,被工作所掌控 —— 源源不断的任务向你涌来,把你淹没,推着你去行动。

 

 

四、每天上班都疲惫不堪,该怎么办?

(1)分享一个有效的方法,叫做「目标对齐」法,能帮你重新思考、规划自己的工作。

 

什么叫「目标对齐」呢?

目标对齐,就是先去思考工作的目标,再进行反推,把当下所有需要做的任务,根据这些目标进行「对齐」,让自己知道:我该做些什么;我所做的事情,会如何影响这些长远的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目标对齐」呢?

首先,拿出一张白纸,把它对折。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在左边写下你需要做的任务。一条一行,自上而下去写。

比如:

完成实习生团队的招聘;

完成运营方案;

学Python,写爬虫;

优化产品专题呈现;

拓展新KOL资源;

……

这个过程,尽量不受限制地去发散思考,务必全面、无遗漏,把所有可能参与、涉及到的事情都写下来。

 

同样,不仅仅是工作内容,包括你的个人成长,像要学的技能、要锻炼的实践能力、要积累的经验……都一并写下来。把大脑清空,不要有任何负担。

你可能需要重复好几次,或者留出一整段时间来思考,以确保所有的任务,都已经考虑到了。

这些,就是你近段时间内所有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我们要去思考和梳理的对象。

 

 

(2)目标分析:

网接下来,我们回看自己写下的每一项任务,逐一地去审问它:

这项工作目的是什么?它想达成什么结果?

把你所想到的结果,用一句话写在纸的右侧 —— 这就是它的「目标」。

比如:学Python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获取需要的数据;拓展KOL资源,是为了丰富内容、提高内容数量;优化产品专题呈现,是为了提高整体体验 —— 这就是它们的目标。

可能有多项不同的任务,会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现在,你会得到一张纸:左边写满了任务,右边对应的地方,写着它们的目标。

这些就是我们的素材,先把它放在一边。

 

(3)供给分析:

德国网接下来,拿出另一张白纸,把它对折。

在左边的最顶端,写下「我想做的事情」(Want to);右边,写下「我擅长的事情」(Able to)。

然后,把刚才列出的所有目标(注意是目标而非任务),一条条写到这两栏里面。

 

这一步,你应该如何去思考呢?

像「我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从收益的角度去思考:

完成这个事情、达成这个目标,对我有什么好处?

 

长远来看,它对我有什么价值?

它能否提升我的能力、经验,能否为我将来想做的事情铺路?

诸如此类。

 

同样,像「我擅长的事情」,就可以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

哪些事情是别人认可我的?

哪些东西我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哪些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我会感到放松、毫无压力?

按这样的思路,对每个目标进行审视和检验,再分别写进去。

 

不要强迫自己,这一步,要真正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写完之后,再反复检查几遍,确定没有遗漏。

那么,你就得到了一页「供给分析」,也就是你所能为别人做的事情。

 

(4)需求分析:

但从供给角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之所以能在商业社会里生存,是因为我们的供给,恰好能跟别人的需求对接起来。

所以,下一步,把刚才这张纸翻到反面,在左边顶端写上「公司要我做的事情」(Need to);右边写上「上司要我做的事情」

 

同样,把第一步中列出的目标,分门别类地写进去。

哪些是公司的要求呢?你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只要这个目标,对公司的产品、战略是有价值的,那就可以放进去。

而上司的要求,往往就是他直接为你指派的任务,通常是量化的,需要你去落实和汇报。

 

这里要强调一点:Have to 的部分(上司、股东/合伙人),也并不是100%正确、必须遵从的。有时候,他们的指派可能会出于个人立场,或者不够严谨、科学,这就涉及到向上管理了。以后的文章会讲到。

那么,到了这里,你就得到了一份需求分析 —— 也就是你可以为公司所提供的价值。

 

(5)打分排序

下一步,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那张纸,给右侧的目标,一项项打分。

怎么打分呢?看供给分析和需求分析。如果一项目标,同时符合4个标准,那就是10分;符合3个,就是7.5分;1个都不符合,就是0分 —— 你应该果断把它划掉。

打完分之后,再拿出第三张纸,同样对折。在左侧,按照刚才打分的高低,把目标从上到下,重新做一个排序。

随后,再把整张纸从中间对折,把下半部分折到后面去。

现在,看着你眼前留下的目标:这就是你所应该关注和聚焦的事情,也就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目标。

其他那些,并非不够重要,但或许有的不太紧迫,或许有的难以转化成价值 —— 不妨先把它们排除出脑海,让自己能够真正专注、平静下来。

 

(6)加权分配:

按照最终的目标,一项项抄下来。

一边抄,一边思考:这项任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推动这个目标?用1-3给它打分。

然后,用任务的分数(1-3),去乘以目标的分数(0-10),就能得到这个任务最终的得分。

到此,就大功告成了。

你无需一定要按照最终权重去分配时间、精力,采取行动,但通过这个方式,你会知道: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哪些事情能拖就拖,哪些事情你应该果断舍弃掉、不要让它占据你宝贵的精力。

 

你会清晰地看到:哪些事情源自内心,哪些事情又是外部的压力,你该如何去应对它们。

你会发现,这种对生活的掌控,仿佛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

这套方法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实际上,一旦你理解了背后的思路,它就相当简单。

 

是让你从疲于奔命的赶工、忙碌中停下来,真正去思考,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目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个反思的过程,让你得以直面自己的内心。同时,能够全面地、彻底地,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一次梳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