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职场人应该知道的误区
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很多人似乎还是“蒙查查”,甚至还有很多理解偏差,一不小心就成了发展的“绊脚石”。如,“找一份销售的工作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自己学这个专业,找对口的工作一定有优势”……
误区一:找本专业的工作,一定有优势
镜头回放:Lily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毕业后想去广告公司做设计。但几轮面试下来,她才知道自己掌握的软件、设计功底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本专业”还不及那种精通设计的业余爱好者,让她沮丧迷茫。
面试网专家点评:一般状况下,找本专业工作在专业知识、技能上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的现状是,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不到位,且因为没有提前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实施规划,在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上很不充足,技能水平很难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常常无“优势”可言。大学生应尽早利用在校时间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工作和前期探索,才能真正积累有用的优势。
误区二:性格内向,找个销售工作改变性格
镜头回放:Alex学的是程序设计,他一向比较内向、寡言,不善言辞。自己觉得这样的个性不理想,便决定找一份销售或者客服的工作来改变性格,让自己有个大变化。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每次拿起电话要跟陌生人沟通,心里便充满了抗拒,最终还是以辞职告终。
面试网专家点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工作对个人性格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会因此产生本质的变化。”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说,不少职场人希望通过工作来锻炼和彻底改变自己,会有一定作用,但与自己性格特质、能力特长等完全不相合甚至背道而驰的工作,不仅不能让你发挥所长做出成绩,还很有可能会让你消磨自信,导致更深的挫折感。
误区三:调整心态,一定能喜欢上现在的工作
镜头回放:Tom毕业后进了银行工作。柜员的工作枯燥单调,完全不是他以前想做的。他不敢辞职,想了不少办法让自己对工作多一点积极性,但心理的抵触始终消除不了,严重影响了工作表现。
面试网专家点评:喜欢一份工作,是因为这份工作满足了你的成就感、价值感,且不断刺激你追求新的目标。若眼下的工作根本不是你的兴趣所在,也不能满足你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在短时间内可以让生活有保障,也不会是长久发展方向。职场人选择职业时,一定要结合三方面进行综合决策,即自身的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和当前的职业机会。通过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找到合适、感兴趣、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好工作。
误区四:三四十岁才做职业规划,已经来不及了
镜头回放:Mary36岁,在一家小公司当副总,主要负责公司销售、客服方面的工作,繁忙且压力很大。家中还有一个4岁的孩子要照顾,总感觉吃力,想重新换一个新方向工作,可她始终不敢迈步,觉得已经过了年龄,只能继续忍受着生活。
面试网专家点评:“任何时候做职业规划都不会晚。”职业规划导师闫岭说,职业生涯漫长,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完成,如果前一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拖沓到下一阶段只会加重发展的危机,且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每个阶段都应该随发展及时调整职业规划方案,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误区五:大学生只要学习,职业规划等工作以后再做
镜头回放:Bob高考成绩不够理想,被调剂了学校和专业,学了工商管理。但这个专业到底以后出来能做什么工作,他一点也没概念。眼看着大三就要过完了,家里父母都为工作的事焦急,他却慢条斯理地说:“还有一年,等毕业时再考虑也来得及,现在找了又不是马上就要去上班。”真等到毕业时,看到身边的人都陆续签约,他傻眼了,连自己能做什么都还不清楚。
专家点评:大学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预备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好此阶段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和尝试,并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积累一些专业技能,多从实践中了解社会、职场以及自己的能力特长等,以便毕业时与职场“无缝接轨”。
误区六:年轻是资本,尝试越多工作越好
镜头回放:David毕业一年,已经换了3份工作,做过外贸跟单员、销售和经理助理,可他都觉得不合适,做几个月就辞职。“趁年轻,我想多尝试不同的工作,其他的走一步看一步吧。”David就这样不停的跳槽换工作,但始终定不下来。
面试网专家点评:“裸辞”、“闪辞”似乎已成为职场新人的通病。工作中碰到一点阻碍和不顺心,就立马放弃,去尝试其他的新领域,一直追逐着“更好的工作”,却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好工作”。闫岭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毫无头绪地瞎跳槽、乱换岗位和行业,只会让自己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误区七:计划没有变化快,用不着规划
镜头回放:“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没必要提前计划什么。”Bob做IT工作做了三年,总是在新项目有需要时,才会临时突击学习可能需要的新知识。他有技术,但总显得不够火候,做了几年的技术,进步还是很缓慢,升职的事总是遥遥无期。
专家点评:越是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短的行业,更需要提前规划来提高自己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只有时刻准备着的人,才能在机会出现时,抓住发展的机遇。
误区八: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只要做个测评
镜头回放:Sara的行政助理工作做了不到一年,还是没能坚持下来。可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三年了,她还是一头雾水。这次找工作前,她特意做了好几份职业测评,以希望从测试结果中找到合适的工作。但结果出来那么多“适合职业”,难道自己要每个都去尝试一遍么?还是迷茫。
面试网专家点评:职业测评只能作为自我了解的辅助工具,并且需要专家根据测试结果,结合你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切勿片面的理解和利用职业测评结果。
有两个观点来诠释这句话:其一,一定要领先;其二,领先不要太多,一步即可。那些无神论者的超级无趣在于,其坚定认为“因为所有的魔术都是骗人的,所以魔术是个无聊伎俩”,但由此忽略了魔术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在实在生活的创新方面带给我们的感官愉悦。我们中的多数人,对创新不屑一顾,这固然是一种守旧思维的中庸存在,但那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同样也会因为造谣过于大胆而让人心生厌恶。
螃蟹是不是喝啤酒,不会让人产生“是不是螃蟹”的黑白极端落差,但喝了啤酒的螃蟹,是不是“污垢清除更彻底、蟹肉吃口更麦香”这才是创新所需要讨论的问题。简而言之,创新在是非问题上没有商量余地,在尺度问题上则大有文章可做。
闸北有家养老院,经营得风生水起。无知的大多数——记者自然跑去打破砂锅,院长淡定:“我们的特别在于,每天给老人子女发短信!”
此言一出,自当哗然。但“一而再”之后就豁然开朗:每天给子女发短信,发什么内容无外乎“你爸爸今天情况很好,吃饭好睡觉好洗澡好样样好,就是有点想你,希望你周末如果有空来看望他!”
此短信的邀约属性大于汇报。如果子女就范,那么周末到访自然会“陪父母聊天问候、带父母外出吃饭、帮父母搓背换衣”,如此一来,养老院的护理压力、配套餐饮、人员稳定性,都得到了“转移保障”,你能说这点创新——不过如此么
不想套用“服务至上”这种假大空的帽子,因为它可以照亮天空,却无法打中目标,但关于创新和领先一步,已然清晰若见。顺便说点房地产,一个被业界被市场热捧的创新产品,一定不是具备颠覆意义的,这样的革新一定会输的很惨,因为超越了多数人心脏里的创新承受力。相反,一个能解决产品“一个点”问题的产品或营销,或许就挠到了消费者的痒处,自然——有针对,所以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