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春节习俗集锦
恩施州各民族相互交融,生活习性已很相近,但各民族仍保留有自身一些传统的团年习俗。
土家族春节习俗
土家族的年节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到大年三十两天。若是腊月小,则是腊月二十八和二十九。这叫过“两次年”即大年和小年。在过年前半月之余,土家人就赶集采购糖食果饼、粉丝海带、香蜡纸草、灯笼爆竹。家家户户缝衣买裤、做新鞋、杀年猪、推豆腐、打糍粑、贴对联。
按土家族的习惯,大年三十的团年饭必须在早上吃,而且越早越好,代表着“来年的幸运来得越早”。而且要以团年饭共同祭祀祖先。人们先将盛宴摆于桌上,热气腾腾的,全家人站立于桌子四周,由家长在桌下烧纸,将三杯美酒撒于地上,每只饭碗上横搁一双筷子,这时鞭炮齐鸣,请列祖列宗吃饭,稍许,大伙按辈份高低和席位大小入坐吃饭。凡十二岁以下的小孩,不能吃祭祀祖先用过的饭,传说吃了记忆力不好,平时小孩剩饭大人要批评,可这一餐团年饭,小孩们碗里剩的越多越好,意味着来年年余。
有的为了全家和睦,团年饭桌上还特做一碗“合合菜”,将各种各样的菜合在一起,人人必吃它几口,取全家合乐,万事合顺之意。不吃家长会说你不懂事,但这天家长怎么也不会发火骂人的,一是怕得罪祖先,二是骂和被骂的都有一种不祥之兆。团年饭上,腊肉、腊猪脚、血豆腐、腊豆腐、腊肠、鼎罐饭、烤糍粑、泡炒米等土家年宴十大碗是必须上齐的。
苗族春节习俗
如今,苗族过春节的习俗与当地汉族大同小异。腊月下旬即开始杀年猪、打糍粑,备办年货,打扫卫生。
除夕是苗家人过年期间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吃团年饭”是一家人团聚和美的象征,忌讳外人串门,吃年饭忌讳泡汤。吃年饭前,照例的要祭祖敬神、竞放鞭炮,鞭炮放得越多越好。席间,老人们总要给年轻人讲祖辈的姓名及其开创功业、摆古唱歌。
吃完饭后,还要给家里的牛、羊、猪、狗等家畜喂年饭,乃至对房前屋后的果树、大树等与该家庭关系较密的自然物均须“喂”上一些饭菜,表示它们与人兴衰与共,与人一样也要过年。其他诸如守年、洗脚、喊年习俗也都应有俱有。此外,苗族地区还有“抢头水”的习俗,即除夕午夜之后,寨里未婚青年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赶去水井边,要抢挑新年的第一挑清水。第一个抢到头水的人,被认为是村里最勤劳的人而备受称赞。
侗族春节习俗
侗族流行过“重年”,过重年就是一天吃两次年饭,第一次吃光饭或吃青菜稀饭,第二次吃“合米饭”和丰盛的酒肉饭。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要做完过春节的准备工作:备年货,购年画,贴门神、春联,洒扫庭除等。晚上,合家吃团圆饭(也叫团年饭),菜肴中必须有肉圆子、欢喜、扣肉和鱼,寓意团团圆圆、欢欢喜喜、年年有余。这时全家人要互相祝福,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幼小辈压岁钱。除夕守岁一般到下半夜一两点钟,有的一直到天亮。
侗族大年初一清早,从塘里弄几条大鲤鱼,整桌菜以鱼为主。侗家人说,春节吃鱼,预兆新的一年吉庆有余(鱼)、五谷丰登,余钱余粮。
白族春节习俗
鹤峰白族,由于从湖南迁徙多年,长期与当地民族相处,其信仰习俗大多与当地的土家族、汉族融合,但仍保存有自己的独特风俗。
白族人民喜爱制作一些风味小吃,如叶叶粑粑、油炸捏捏粑粑、炒米等。过年的禁忌比较多,春节前后一个月内不准小孩说不吉利的话;团年时要关门,吃年饭不准泡汤;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不扫地,不向外泼水;正月初一不出外拜年。除夕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