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苗族“燕子节”
贵州省从江县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正可谓“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和风情。从江县停洞镇领袜、加当两村的苗族同胞,每年二月初二的“燕子节”别有一番风味。
2015年3月2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当地苗族同胞迎来一年一度的“燕子节”。当天,两村寨男女老少身着民族盛装聚集到领袜吹奏芦笙欢度自己的节日。
据介绍,很久很久以前,领袜、加当等地方没有杉树,大家居住的都是草棚、山洞等,条件非常简陋。燕子看了非常同情,它们到处发动帮助人们寻找树种,当发现远在海洋那边有一种树(杉树),这种树不生虫,而且韧性较好。于是燕子漂洋过海帮助人们把树种找来,种到了一定年限树木长大后人们就可以砍来建造房子。
为了感谢燕子给人们带来树种,这里的先辈们就规定,房子建好后屋檐要无偿送给燕子搭窝。同时规定,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天气变暖,燕子飞回来之时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也就是今天的“燕子节”。
节前一天,妇女们舂糯米面、捞鱼虾、洗炊具,男人们开田捉鱼,孩子们挖竹笋、摘蕨菜,大家分工明确各自忙着为节日准备佳肴迎宾客。
节日当天,好客的主人大早就把饭菜准备好。待客人到齐后,端上香喷喷的鱼虾糊(用糯米面、鱼虾煮制而成,即“燕子饭”)、黄糯米饭,垂涎欲滴的冻鱼、腌鱼、猪肉、煮酸笋、蕨菜等。
中午饭饱酒足后,妇女们便忙着为丈夫、儿女准备节日盛装,节日活动开始。首先是领袜村老寨的寨老到社堂祭祀仪式,祭祀结束后,芦笙手们便聚集芦笙堂吹奏芦笙。三巡芦笙吹奏后,芦笙队伍及全寨男女老少便在寨老的带领下,从上寨芦笙堂前往下寨芦笙堂,吹奏芦笙讨酒肉饭菜,即讨“燕子饭”。热情的下寨妇女便把自家的糯米饭、冻鱼、腌鱼、米酒、啤酒等搬到芦笙堂中央招待大家。寨老们用剪刀把大家送来的鱼肉剪好,一边分送给大家品尝,一边倒上酒水给大家分享。
吃罢酒饭,芦笙队伍在寨老的带领下前往领袜新寨芦笙堂,讨“燕子饭”。路上每经过一个芦笙堂必须吹奏芦笙,先后经过3个芦笙堂后,大家便来到了新寨芦笙堂,也叫燕子塘。热情好客的新寨人,老早就准备好了牛角泡酒、鱼肉、米饭在那迎候。老寨的芦笙队伍每人都喝上一口米酒、吃罢鱼肉后,尽情吹奏芦笙,身着盛装的男女青年围着芦笙堂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