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甘肃天水古民居
2005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在纽约公布了2006年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中国有六处遗址榜上有名。天水的古民居建筑名列其中。
甘肃天水古民居群始建于明清时代,兼具北方建筑的粗犷和南方建筑的精巧秀美。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曾先后四次考察甘肃天水古民居群,并称其是“甘肃省唯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
建筑文化遗址的明珠
甘肃天水古城现存的古民居群共分为6个片区,占地面积约16公顷,是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民居院落群。在天水育生巷、三星巷、澄源巷、飞将巷等名不见经传的小巷内,明清古民居竟有161处之多。这些民居的始建年代不一,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644年,最晚的也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天水古民居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朴素典雅,古风犹存。具体地说,在院落布局方面,天水古民居以北方中常见的四合院为主,同时又融进了南方民居常见的小天井,并对其进行组合和变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样式,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房屋种类上,既有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瓦房,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木楼。在屋顶设计方面,因为当地雨多,没有采用西北地区常见的平顶,而是采用了硬山顶式、悬山顶式和歇山顶式。在庭院绿化方面,天水古民居内多种植竹子、蜡梅、银杏等南方植物,与院外高大的古槐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木雕方面,既有粗犷流畅之笔,又有精雕细刻的微型作品,花色繁多,工艺精湛。
天水古民居除了具有建筑研究价值外,还具有较大的历史人文价值。三星巷古建筑群的修建年代至少要比山西平遥古城早数百年,专家称之为“东方木雕的艺术馆”。光绪年间武进士赵子培的故居——解放路边的赵家祠堂,不仅是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全世界赵氏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与国家原副主席荣毅仁的故居、当年的荣氏复兴面粉厂相连。自由路、澄源巷的古街区,均属于宋代周氏家族的古建筑群。宋朝灭亡后,金代完颜氏王爷的女儿金蝉公主下嫁周家,现在自由路45号院、72号院,就是当年的“郡王府”;在相隔不远的石家巷、共和巷,有追随孙中山并在秦州发起“黄钺首义”的张直忱的故居;发现中国麦积山石窟的著名学者冯国瑞和名人赵乃庆的故居相邻。此外,还有明中宪大夫胡来缙的南宅子、明太常少卿胡忻的北宅子及明清时期当地名门望族的私宅张氏民居、何家大院等。
梁思诚先生曾言:“中国古民居欲求三四百年以上之住宅,殆无存者。”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天水古民居多是砖瓦结构,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在中国古民居群中显得弥足珍贵。
木雕彰显秦州古韵之美
天水自古林木茂密,盛产优质木材,木雕艺术繁荣。天水传统木雕艺术题材多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有着简洁粗犷的艺术风格。
穿过这里宅院的虎坐门、垂花门,就能感受到当年主人的威严和富有。垂花门异彩纷呈,争奇斗妍,雕刻富丽堂皇。在一座座江南风格的独特四合院中,屋门楣、门额、屋檐、屋檩上下,处处闪现着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精美图案。图案取材丰富,多为祥鸟瑞兽穿插于奇花异草之间,构成了《八卦图》《五福捧兽图》《鸳鸯戏水图》《丹凤朝阳图》等。
龙的木雕图案在天水古民居中处处可见,无论是在庙宇还是古民宅中,都可见雕刻的龙形图案。在当地,龙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一条条夔龙,或盘绕在屋门上的额、楼檐、圆柱、雀替上,或盘旋在垂花门的垂柱上。唯独秦州三星巷11号院垂花门垂柱上雕刻着真龙。据说,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天水办福利面粉厂时曾在这里居住,非常喜爱垂柱上的两条盘龙,每天归来后都要多看一会,并亲手扫除灰尘。
天水人对八卦图案和阴阳太极图案也情有独钟。秦州自治巷61号院门簪上刻雕的 《八卦图》引人注目。澄源巷17号院原是清代进士哈锐故居,二楼透花栏板上雕刻着巧妙的花瓶图案,花瓶上又雕刻着八卦图案,如一面镜子,引人仰颈长观。当地人解释说,虎座门、垂花门或普通古民室的门簪上,处处存在的《莲花瓣阴阳太极图》,预示着世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平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为避邪镇宅之意。
麒麟、松鹤、山鹿被认为是灵性动物,常被来用来比喻品德高尚者。西关赵家大院5号院落虎坐门拦板上、自由路12号院垂花门拦板上都雕刻着这些极为精细的图案。
天水古宅的木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文物考古价值和民俗价值。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些富于雅趣的雕刻线条层 次清晰、华丽神奇、组合巧妙,可以让观者领略到自然规律。
“西北第一民居”
胡氏民居建筑群是天水最著名的建筑群,被誉为“西北第一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409年和402年。
胡来缙和胡忻,分别是南宅子和北宅子的创建人。父子二人都是明代名臣,胡氏民居是他们的私宅,其形制基本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胡氏民居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古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由于主人的官员身份,胡氏民居较普通民居显得高大、庄重、气势恢宏、肃穆凝重,这从屋柱的规格、斗拱的形制、鸱尾蹲兽的造型上均可得到证实。
南宅子的平面略呈矩形,大门位于庭院东北角,硬山形屋顶,面阔三间。值得一提的是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建成后,未进行过大修,至今仍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南宅子前院正屋面阔五间,屋顶为悬山式,大木梁架上承五根檩子,俗称五架梁,屋檐下以抱头穿插式建造走廊,为普通民居所少见。柱头、栏额和雀替上的雕饰既不同于江南徽派民居的精细,也不同于富商居所的繁复。倒座的雀替上,一条螭龙身躯翻转,上半身为龙形,下半身为花草,与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异曲同工。东西厢房的栏额上则装饰有透雕的花草纹饰,枝叶连绵不断,极似佛教建筑上常见的忍冬纹。院内地面以色泽深浅不同的卵石铺成九宫格、太极图、太阳等图案,每当雨水浸湿时,尽显华丽。
与南宅子相较,北宅子规模更为宏大。上世纪末拆毁前有大门三间,门额题为“太常第”,为明朝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私宅。胡来缙、胡忻父子均为明万历朝之名臣,天水百姓曾在南北二宅之间的马路上建有“父子乡贤”的巨形牌坊,可惜民国初年被毁。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五个,现仅存二进、三进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这座庭楼采用了官式建筑中极为考究的构建做法。上层檐柱间镶嵌有雕花阑干,每间各有栏板及绦环板五面,每片以减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组团花图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莲等不同样式。还有一组人物形象。整体雕刻精致而不显繁缛,原彩绘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其色泽至今仍依稀可见,可以深切感受到它当年的雍容华贵。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一行曾在这座古建面前驻足良久,赞叹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风格,典型的明代官式气派”。
如今,以胡氏民居为代表的天水古民居已艰难地走过了近400年的蹉跎岁月,是天水这座历史名城的见证,也是一段伫立于繁华街市之中的无言历史,是秦州古城特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赵家祠堂
光绪年间武进士赵子培的故居——解放路边的赵家祠堂,不仅是秦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全世界赵氏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它与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故居、当年的荣氏复兴面粉厂相连;自由路、澄源巷的古街区,均属于宋代周氏家族的古建筑群,宋灭亡后,金代完颜氏王爷的女儿金蝉公主下嫁给周家,现在自由路的45号、72号院落,就是当年的“郡王府”;在相隔不远的石家巷、共和巷,有追随孙中山并在秦州发起“黄钺首义”的张直忱的故居;发现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的著名学者冯国瑞及名人赵乃庆的故居都是相邻同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