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枞阳浮山_国际新闻

安徽枞阳浮山

国际新闻 2022-11-23 16:59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浮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枞阳县浮山镇,濒临白荡湖畔,三面环水,形成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奇观,因名浮山。现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安徽省风景名胜区。浮山地处皖江城市带中心,京台高速(G3)穿境而过,祁济高速和北沿江高速纵横交错于境内,临近宁安城际铁路,经白荡湖可通江达海,区位十分优越。浮山风景区包括浮山、白荡湖、白云岩三大景区,总面积76.7平方公里,主景区浮山面积19.1平方公里。

浮山山水清淑,岩壑灵奇,风景飘逸,是一个以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为特色,并与河湖风光、人文景观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弦歌聚涌历千年繁盛,人才辈出经万劫不衰,造就了浮山历史悠久、人文丰厚的特色。其南麓濒临烟波浩渺的白荡湖,西邻菜子湖,南望九华若笋,长江如带,山水浑然一体。“东西南北皆水汇”,浮山犹如一叶轻舟漂于水面,故有“江上绿叶”、“海上蓬莱”之美誉。”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形成“无岩不树、无径不竹、无涧不花、无石不苔”奇妙景观。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钠、钾的火山岩组成。虽经大自然改造,但仍保留其完整性与典型性。该火山岩盆地位于地质上称为淮阳古陆、张八岭古陆及江南古陆之间的下扬子沿江火山岩带内。盆地发育在由地质上称为三叠系的青龙灰岩—黄马青砂岩和中、下侏罗统象山砂岩组成的北东向宽缓向斜构造内。火山岩盆地呈椭圆形,走向北东,长轴40—50公里,短轴35—40公里。

距今约1.4亿年至1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近4000万年时间中,它曾几度喷发,中间还夹有一次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奇峰突兀盆地之中,石壁耸入云霄之上,幽洞藏于山壁,天池生于绝顶的火山地貌。其火山爆发方式类似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8月24日爆发情景,连续二次爆发,形成二个流动单元,整体冷却。这层岩石构成现在浮山主要景观——陡崖、叠嶂、岩洞、龟裂纹、柱状节理、喷气孔。遗存下来的火山口(天池)、火山钟(樯山)、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龟裂纹路和断层裂隙,均为全国罕见。其地质构造也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国内中生代粗面质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堪称一座“天然火山地质公园”。

浮山破火山在长江中下游——郯城、庐江火山岩带内属于晚期火山的杰出代表,其科学价值在于它是白垩纪破火山主体模型,富钠钾粗面岩的天然陈列馆,是研究长江中下游郯庐断裂地壳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天然记录,是研究深部地壳、地幔的“超深钻”。火山喷发产生大小洞穴有500个之多,奇峰、怪石、巉岩、幽洞共同构成浮山4大奇观。36岩(大洞)、72(小洞)、42怪石、36奇峰,丘壑重重,岩空洞幻,清池漾月,玲珑剔透,各显其美,各尽其妙。其关口之险隘,鸟道之盘回,山色之苍秀,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之相得益彰,使浮山成了一座“景山”。它秀丽玲珑、岩嶂壁立、洞壑幽藏、河湖环绕,令人神往,闻名于世。明朝理学大家王守仁(王阳明)忠信见疑,曾产生归隐浮山之意。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来浮山游历,在雪浪岩作歌:“褰裳懒步寻真宿,好景一宵观不足。月在碧潭风在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天下名山僧占多”。浮山远在晋梁时代(266—557)就建立了寺庙,时为“浮山寺”,后毁于兵燹。陈隋年间(557—618),浮山成为佛教天台宗智顗大师的道场。赵宋以后,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圆鉴大师禅扬佛法的圣地。宋朝天禧年间(1017—1021),河南郑州名僧远禄来此住持,是为浮山第一代开山禅师,宋仁宗赐号园鉴大师,又赐寺名“大华严寺”。欧阳修慕名而来,请园鉴说法,园鉴以弈棋作比,说明佛教原理。远禄坐化后,建塔会圣岩,塔铭为范仲淹所撰,现存塔系明朝重修。

随着浮山寺更名为“大华严寺”,浮山进入了佛教的鼎盛时期。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下诏,颁赐“藏经、袈裟”,如今圣旨碑尚存。清康熙年间,无可大师(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主持华严寺。历史上,这里曾经寺庙、塔院林立,数度繁盛,高僧辈出,成为驰名中外的佛教丛林。同时,浮山又是我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在此修法学道之人,汉有左慈,宋有张同之,明有雷鲤等。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陈友谅、张献忠等久踞浮山,占山为寨,太平军也以此山为根据地,与清军在山下多次恶战,华严寺完全毁于兵火,几乎荡然无存。

浮山又是一座“文山”。早在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生活、繁衍。晋梁以降,不少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如唐朝诗人孟郊、白居易,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明朝宰相何如宠、御史左光斗,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袁宗道,竟陵派文学家钟惺,清朝大学士张英、文学家方苞、戴名世姚鼐等均来此游览。枞阳地灵人杰,这里诞生了明朝户部尚书大学士何如宠、太子少保副都御史左光斗,清朝桐城文派宗师方苞、刘大魁、姚鼐等名士,他们的一生无不受到浮山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生于浮山脚下的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他少年时与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后仕南明王朝为东阁大学士,南明灭亡后剃发为僧,任浮山第十六代住持。他精通医学、文学、佛学、哲学,学术渊博,著作宏丰,其《通雅》、《物理小识》等著作先后传播到日本、朝鲜,在海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死后即葬于浮山北麓。这些文人雅士,有的是慕高僧之名,有的是爱古刹清净,有的是为了护持佛法,有的是为了探奇访胜,有的是喜湖光山色,有的是爱早晚烟霞。他们流连山水之间,或唱酬,或题刻,在石壁上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现存483块。

浮山石刻,上至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题词留名;字体大者2米见方,小者不及1寸。有的铁画银勾,有的清瘦严谨,有的丰润饱满,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龙飞凤舞。石刻作者有文学巨匠,有禅师高僧,有官宦名流。1981年,全部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后,教育家房秩伍先后在浮山创办了图书馆和中、小学,又使这里成为举办新式教育的基地之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浮山中学。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桐庐县委机关设在浮山会圣岩下,并以浮山中学为联络点,以岩洞为秘密会议场所,领导了桐(城)庐(江)舒(城)一带的农民运动。

浮山面积不大,方圆只有18平方公里,但景点集中,景观丰富,可望可即,抬头即景,移步景换,可谓玲珑剔透。它海拔不高,最高峰仅165米,山势峻而不恶,险而不危,老少均可攀登。名山胜水,吸引了万千游人纷至沓来。游人或心仪如画风光,或考察地质地貌,或研究佛学思想,或观赏石刻文化,追寻唐风、宋韵、明诗、清文的余响,各得其所,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改革开放以来,在枞阳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浮山开发已初具规模,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制订了《浮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确立了“加强保护,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分期建设,旅游为主”的开发原则,充分发挥浮山独特的地质、文化、风光优势,进一步包装浮山,提高浮山的旅游品位。同时,枞阳县良好的区位优势,也为浮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枞阳位于安徽省腹地,合(肥)铜(铜)、铜(陵)安(庆)高等级公路贯穿腹地,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掠境而过,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枞(阳)桐(城)高等级公路纵穿县境。另外,长江黄金水道在枞阳境内蜿蜒74公里,航运发达,顺江下抵上海,溯江上达重庆。为进一步开发浮山旅游资源,经多方争取,浮山于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根据公园建设的要求,枞阳县政府邀请了南京地矿研究所专家对浮山地质公园的火山地质地貌情况进行普查、规划。

浮山地质公园规划于2002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同时枞阳县政府成立了浮山旅游开发暨地质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投资近百万元新建了浮山地质博物馆,并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保护区里设置了13块中英文对照解说牌和4块指示牌,制作地质公园标志碑、浮山全景游览路线图和浮山鸟瞰图。修建了连接合铜路、枞桐路并贯通浮山的白浮公路。2002年10月28日开园后,游客在博物馆里不但可以看到1.2亿年前浮山火山喷发时的情景,还可以看到保存到现在的实物标本。

藏在深闺的浮山正大踏步地走出去,拥抱属于自己的春天。

浮山摩崖石刻

浮山摩崖石刻现存483块。浮山石刻,上起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有题诗留名。字体大者1米见方,小者不及1寸。有的铁画银勾,有的清瘦严谨,有的丰韵饱满,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龙飞凤舞。石刻作者有文学巨匠,有禅师高僧,有官宦名流。1981年,全部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