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枞阳渡江战役
1949年,辽沈、天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民党主力军已被歼灭,残余的一百多万人,分布在西北、西南、台湾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1949年4月21日,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境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等二十多万军民组成的中线集团军,冒着国民党江防守备部队的猛烈炮火,千帆竞发,横渡长江。枞阳人以人力、财力、物力倾情支援,为此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大军云集枞阳厉兵秣马
据《枞阳县志》介绍,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相继到达桐庐县(今枞阳县)沿江一带。3月23日,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12军34师102团被命为“渡江突击团”,该团八连为“渡江突击连”。102团驻枞阳镇,八连驻铁板洲洲尾待命。4月初,二野第二兵团第12军军部及其35师先后到达孔城、义津、会宫、安凤岭一带,军部驻义津。二野第三兵团第11军33师驻铁板洲洲头。第三兵团司令陈锡联、政委谢富治将司令部迁到枞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指挥部设在枞阳镇陈氏宗祠。三野第七兵团21军和24军侦察营于3月14日从合肥出发,4月初到达桐庐县(今枞阳县)东部将军庙、横埠河、汤家沟、桂家坝、扫帚沟、老洲头一线。
参加渡江战役的解放军战士王云章回忆当时的场景:各渡江部队到达集合地域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一是深入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积极支援渡江。桐庐渡江办事处和桐庐船舶工会组织1000多名船工,在肖店隆重集会,进行渡江动员;桐庐渡江办事处还在白兔湖、菜子湖、嬉子湖筹集大小船只1052条,船工2981人,分别由11军31师、33师和12军接管。二是加强水上练兵。各部队首长都给战士们介绍长江水情、地情、敌情,并邀请当地有丰富水上生活经验的赵德明、李友夫、王德明等人给部队介绍长江中的风浪、江潮、暗礁等情况,各部队还从船工中选取水性好、驾船技术高的人与部队挑选出来的战士合编成水手训练队。三是发扬军事民主,发动和鼓励战士对渡江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办法。
陈氏宗祠成了大军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
渡江战役中,枞阳县是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结合部。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渡江时,枞阳镇为渡江正面起渡点之一。担任这一带渡江任务的有三野七兵团的21军及八兵团的22、24军一部和二野三兵团的第10军、11军、18军等部。聚集在枞阳镇附近待命渡江的部队、民工运输队等约20余万人。继三野七兵团3月解放了枞阳一带地区、完成渡江战役准备工作后,大军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就设在枞阳县陈氏宗祠。
1949年4月17日,总前委下达21日开始渡江作战的命令。4月20日晚10时半,3野27军80师在无为泥汊起渡点首先发动进攻,向南岸挺进。同日,桐庐县境内的渡江部队分别进入枞阳镇———铁板洲,桂家坝———长沙洲,汤家沟———王家套,北埂———姚沟4个起渡点。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下午4时,11军军长曾绍山等到达渡江前沿指挥所,渡江部队各梯队在石塘湖通向长江的一条水道里登船,同时,江堤上五个高音大喇叭(20号安装并伪装好)向江南敌军阵地播放我中央广播电台由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颁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议,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南京国民党负责人员所以拒绝这个和平协定,是因为他们仍然服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首蒋介石的命令,企图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的推进,阻止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内的问题。……我们命令你: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广播一停,我各炮兵部队按照原定的射击目标,万炮齐放,猛轰南岸敌军防线。
毛主席为新华社亲笔写新闻稿
二野三兵团担任枞阳至安庆间的渡江任务。1949年4月21日下午5时5分开始,我军炮火全面猛击南岸陈家坟、乌沙夹一线敌军阵地。6时许,我军第一批突击船只渡过长江天险,胜利抵达南岸。部队登陆后,势如破竹,22日上午乘胜歼灭国民党96军,解放了贵池、殷家汇,当夜又全歼由安庆逃窜至殷家汇附近之敌174师,25日与皖南游击队胜利会师于大洪岭,直向浙、赣挺进。
1949年4月下旬,毛泽东主席为新华社亲笔写下了几份新闻稿,向世人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天堑,攻占贵池殷家汇、占领东流、香山以及正向青阳进击中的消息。其中的4月22日电文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份文字简明的电文稿,就是渡江战役的真实写照。
注
枞阳渡江指挥部
旧址位于于枞阳镇正大街中段陈氏宗祠。陈氏祠堂系清代建筑,前后3进,占地面积531.2平方米,建筑面积494.5平方米。前进因街道拓宽时拆除,中后进房屋于1978年按原貌修复。总体系砖木结构,拱梁立柱穿斗,墙壁齐檐封火,屋面覆盖古瓦,翘檐飞角。门楼呈八字形,门框为方柱石,门上方刻双狮抢球。进门两边是板壁厢房,两进之间,有长方形天井。中进宽阔,厅堂竖立8根主柱,石趸高垫。上梁雕刻人物、花卉、龙虎等;天花板饰有彩色花纹。转过石墙屏风为第三进,方形天井,两厕为东西厢房,明窗画栋。三进相连,外连内分,布局匀称,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
该旧址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196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4月,被安庆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公布为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又被辟为安庆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 被团省委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