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嵇康
嵇康(224-263),谯国髡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人,字叔夜。三国时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厉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魏宗室女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
因嵇康才学俱佳,司马昭曾想拉拢他,但嵇康不满司马氏集团,不仅反对司马氏集团所倡导的名教,更"非汤武而薄周孔",因此颇招嫉恨。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司马昭的心腹钟会乘机构陷,劝司马昭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鲁迅称赞其文"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见长。
1、竹林才俊
据《世说新语》、《晋书》等典籍记载,嵇康是一位凛凛然而富有才气的美男子。他身高七尺八寸,容貌俊伟,龙章风姿,质性自然,"立若孤松之独立,醉若玉山之将颓。
虽然嵇康"卧喜晚起",疏懒、诞傲,有时多日不洗脸,常忍住小便,非"胞中略转"才起身,但其才学品貌确实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嵇康是个很有气节的人,他非常爱竹,认为人应该像竹子一样,高风亮节,直而不弯。因此,他在家乡植有一片竹林,在竹林深处盖了一间竹屋,读书作文,弹琴吹笛,悠闲独处。嵇康的文才闻名天下,很多人想来拜访他。而嵇康交友以竹量人,对于没有气节、不学无术的人,他不与交往。这天,他正在竹林吟诗题句,忽听有人进了竹林,便提笔写了首拒客诗,刚写一句,脚步声近了,于是他扔下笔匆匆钻进竹林深处躲了起来。
来人叫阮籍,也是有名的诗人。他一看无人,却发现桌上墨迹未干,写的是"竹林深处有篱笆",明白这是拒客诗。阮籍嘿地一笑,提笔续了句"篱笆难挡笛声转"。写罢,拿起桌上的竹笛吹了起来。
这一吹不打紧,找嵇康的人循声而来,一时来了5个人。他们是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众人问嵇康下落,阮籍只管吹他的"高山流水"。大家看到诗笺,终于明白了。于是一人一句在下面联起诗来。
闻弦音而知雅意。嵇康在暗处听笛声,看来人,知是文雅之士,赶紧出来会客。阮籍一见嵇康,大笑说:"来来来,以文会友,我们都联了一句,你看我们值不值得一交,是拒是会就看你大笔一挥了。"嵇康拿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竹林深处有篱笆。
篱笆难挡笛声转。
笛声换来知音笑。
笑语畅怀凝笔端。
笔笔述志走诗笺。
笔笔录下珠玑言。
箴语共话咏篁句。
嵇康一看联诗每句都有竹字头,且句末回转,语句非凡,心想,来者都是爱竹之高友,值得一交。于是便提笔在下边添了句:
篁篁有节聚七贤。
大家一看,这才放下心,愉快地高谈阔论起来。后来,这6人加上阮咸,便常在竹林宴集,无所不谈,与山水自然为乐,后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2、情系丝弦
中国音乐发展到三国时期,已经达到极为繁荣的程度,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及其理论。其中,以嵇康、阮籍、蔡琰等为代表,他们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这与其思想上的狂放不羁、不受礼法约束有很大关系。嵇康可谓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还擅于音律。尤其是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太平广记》引《灵鬼志》说: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穿黑衣系革带,嵇康吹灭灯火说:"与魑魅争光可耻。"又有传说:有亭名月华亭,此亭闹鬼厉害。嵇康却毫无惧意。在此亭呆至一更,操琴而弹,雅声逸奏,有物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君是何人?"答:"是形体残毁的鬼,爱君之琴韵,君可再作数曲。"中散便抚琴击节奏琴,鬼兴起,乃弹《广陵散》,以教嵇康,并与中散立约:"不得教人。
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为了这张琴,他卖去了东阳旧业,还向尚书令讨了一块河轮祝玉,截成薄片镶嵌在琴面上作琴徽。琴囊则是用玉帘巾单、缩丝制成,此琴可谓价值连城。有一次,其友山涛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嵇康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4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
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面对司马氏的压制,嵇康愤然反抗。他经常逃人山林,与竹林七贤相与邀游。袁颜伯《竹林七贤传》云:"嵇叔夜尝采药山泽,遇之于山,冬以被发自覆,夏则编草为裳,弹一弦琴,而五声和。"正因嵇康这种愤世嫉俗的表现,使他在音乐创作上不断显示出激越的情怀和迥然不同的演奏风格。
《广陵散》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古代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曲同名。
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据《世说新语·雅量》载: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曲终日:"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正因为嵇康有着很深的音乐功底,所以,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从此,嵇康的名字便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