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旧时祈雨风俗_国际新闻

江苏丰县旧时祈雨风俗

国际新闻 2022-11-23 16:59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丰县古时土沃地饶,风调雨顺。

先秦至北宋时代,丰县气候温暖湿润,水鸟和鱼类较多,喜淤土和湿润气候的植物茂盛。农业发达,故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

自南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大决于阳武,黄河改道开始流经丰县南部达661年之久(公元1855年又改道北徒)。其间多次泛滥决口,使县境内的地形地质、气候植被发生颠覆性变化。

地势由北高南低,变成南高北低,形成“无风沙三尺,有风沙三丈,百里鸟绝迹,天暗日头黄,十年九旱、一年数旱”的局面,衍生了丰县的求雨风俗。

一、晒关老爷,晒龙王

民间传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帝爷磨大刀斩“旱魃”的日子,磨“青龙偃月刀”用的磨刀水洒落人间,就变成了滋润万物的“好雨”。由此,关老爷与下雨密切联系起来,所以,大旱之年,人们就把希望寄托在关老爷身上。于是人群涌入关帝庙、龙王庙,把“失职”的关帝、龙王的塑象抬到空旷地方,让太阳暴晒。

当然也不敢光晒“神仙”,为表赤诚,人们也要陪晒。于是遍地跪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有的甚至光背赤脚,晒得遍体汗流,背上晒出片片水泡,也无人退缩。

旧社会这样的活动年年上演,但很少灵验,该旱的还是旱,该穷的还是穷。

二、官方组织的祈雨活动

官府也组织大型的祈雨活动。

县政协文史委编注的《历代诗人咏丰县》一书,书中录有清代乾隆年间丰县县令卢世昌所写的《龙雾桥祈雨感而有述得长歌百句》,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祈雨盛况。

诗中写道闫县令求雨当夜,惠霖普降,随风潜入夜,如烟如雾,点点入地,润物细无声,也写了广大百姓的感激欣喜之情。现珍藏于丰县博物馆的《重修龙雾桥庙记》古碑,碑的刻主是明朝景泰年间丰县县令侯孙。

当时丰县大旱,侯县令为祈雨重修龙雾桥庙。不曾想到的是,修庙时又在庙旁掘出一道宋代古碑,为宋绍圣三年时丰县县令杜某所立。

碑文记载当时丰境大旱,杜县令在刘邦母亲感龙受孕的县城东北龙雾桥畔修建庙宇,借助神龙与天子刘邦来庇佑丰县百姓。可见丰县的祈雨风俗,由来已久了。

大型祈雨活动多在龙雾桥举行,也可见有关刘邦的传说在家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跑辇

跑辇是求雨的大型活动之一。

城东南于楼、十里庙的辇队最著名(大些的村庄都有辇队),不仅训练有素,技术精湛,还配有锣鼓乐队。

有一年大旱,于楼辇队进城跑辇,应邀进行表演,先由城里士绅组织人员用二十个水桶注满清水,横五竖六外加一点,摆成一个“下”字的水阵,然后双方领头人焚香叩头,念符祈祷。

领队人手举鲜柳枝作为指挥棒,前后左右地指挥,辇队人马至“下”字水图腾前面细踏碎步,准备入阵。

带队人用柳枝指着苍茫昊天,大声祷告,然后划一圆圈,对着水图腾奋力一挥,大喊一声:“下雨”!斩钉截铁,顿时锣鼓声骤起,辇队人员迅速入阵,每至桶前,旋转脚步,扭动身肢,忽急忽缓,辗转腾挪。

抬辇者、提桶者斜插花、剪刀股运行,队形变换,令人目眩神迷,错落有致,令人眼花缭乱。

辇上的关帝象及香炉里香火安然不动,挑担的双桶摇摆起舞,水滴不溅,锣鼓激越,口号干云,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此情此景,倒不象是祈雨,象是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了。

四、扫坑

这种活动由乡绅(庄长或族长)组织,全村老少积极响应。

方法是:

在村中干涸的坑塘中生一堆篝火,于坑边坐北朝南摆一香案,上置时鲜果品或三牲祭礼,乡绅率全村老少焚香叩拜,宣读祈雨文。

祈雨文由村中“学究”撰写,内容无非三项:

一为吹捧,说天神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有大法力普救众生;

二是威胁,说天神如再不降雨,将生祸患,如何如何;

三是利诱,讲若能降下甘霖,以后敬天更加虔诚,祭礼更加丰盛,云云。

宣读叩拜之后,鸣炮奏乐,由预先安排好的七个以上的寡妇(不少于七个,以对应上天七仙女)打头,众乡亲随后,围着坑塘转圈,同时挥舞扫帚,向坑中扫土,丰县多为泡沙地,坑塘周边浮土很深。

挥扫中飞沙弥漫,尘埃蔽日,如同阴天,直到扬起的沙土把篝火埋灭为止。

至于为什么选寡妇带头,盖因旧社会寡妇命运悲苦,容易引起上天的怜悯同情吧。

在扫坑的过程中,另外安排一名无儿无女的寡妇坐在坑边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念叨:“不哭爹,不哭娘,单哭老天下一场,不哭男,不哭女,单哭老天下场雨……”哭到后来,往往变成号啕!无儿无女的寡妇是寡妇中命运最惨者,正所谓“寡妇死儿,断了指望”,可能是联想到自己的悲苦命运,哭到仪式结束,还号啕不止,拉不起来。

这时乡绅也动了恻隐之心,自己带头,并动员富户捐出财物,来周济寡妇们,也算做了一件善事。

五、蜥蜴求雨

丰县方言称蜥蜴为“蛇风力子”,说它是蛇的舅舅。村中房屋里的土墙上,也时有蜥蜴爬来爬去,民间称其为“蝎虎子”。据说它的尿有剧毒,沾到食物上,人畜吃了立死。既然“蝎虎子”和“蛇风力子”是蛇的舅舅。

蛇与龙“同宗”,那它也就能应兴云作雨了。所以大旱之年,有些村庄便捉来几十只蜥蜴,放在瓮中,上复以杂树枝叶。选七至十岁童男二十八人(对应上天廿八宿),皆穿黑衣,手持新鲜柳枝,蘸水绕瓮散洒。

口中诵咒:“蝎虎蝎虎,兴云吐雾,下个透雨,放你回去”!二十八人分两拨轮换,昼夜不停,吃饭休息除外。

这种祈雨方式,亦庄亦谐,实际上是一种游戏了。

六、挖旱魃

如果各种求雨活动都不奏效,旱象越来越严重的话,社会上便会谣言四起了。

说是出了“旱魃”,也叫“旱骨桩”、“白骨桩”,旱魃不是神,不是仙,而是妖,是人间凶气所聚。它能把河塘之水全部吸干,还能吸走下雨的云彩,使天空万里无云,久旱不雨。

它居无定所,或在林莽,或在坟塜,浑身长满白毛,面目狰狞。干旱之年到处枯焦干燥,泥土生烟,它所在之处却是潮湿温润。被干旱激怒而又走投无路的人们成群结队,拿着铁锨到处寻找“旱骨桩”。

据我村的老年人讲,有一年在大沙河畔的一处乱葬岗找到了“旱骨桩”,大家七手八脚挖开坟墓,果然见到用秫秸箔卷着的“白骨桩”(穷人下葬买不起棺材)。天气炎热,尸体腐烂长毛也属正常,但人们认定就是“白骨桩”,是它吸净了云彩,让老天不下雨。

人们怕神怕天不怕妖,大家发一声喊,纷纷取来干柴堆在死尸之上,然后一火焚之。据说坟主也曾去官府告状,幸好几天后下了透雨,告状遂不了了之。

人们普遍认定是挖“旱骨桩”挖出来效果了。

小时曾在刘楼中学读书,周日傍晚背着红芋菜窝窝返校时,经过两个地方总是心惊胆战。一是李破楼南边有个大杨树茬子,不知何年何代枯死在那里,树干粗可十围,干枯的枝干象巨人的手臂,阴森森地伸向天空。

村人不敢动它,据说谁动谁要遭殃;二是邢桥西南一大片盐碱地,十分荒凉,据说旧社会大旱之年曾在此挖出过“白毛旱骨桩”。路经此处,日之夕矣,战战惶惶,心怀沧桑。

七、结语

解放后,丰县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大搞植物造林,使无风三尺沙的丰县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县。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建成了五十万亩连片果园,“大沙河”牌红富士苹果、白酥梨已名扬天下。又从千里之外引来清粼粼的长江水,从根本上改变了丰县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可以施行人工降雨。丰县人民迎来了太平盛世,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丰衣足食,平安幸福。

流传千年的祈雨风俗也逐渐式微,虽说个别地方有时还偶尔为之,但已是纯属民俗娱乐活动的性质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