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孔林
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家族墓地,因孔子被封为“文宣王”后称宣圣林,改封“至圣先师”后改称至圣林,习惯的叫法称为孔林。孔林是我国目前保存年代最长、面积最大、历史延续性最完整的氏族墓地。经过考证,孔林已经延续了2340多年。
孔子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9年)去世,据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葬鲁城北泗上”,大体上是现今位置。其墓冢封土为偃斧形,高四尺,仅比地面略微高出,并无祠堂等建筑。弟子们于墓前以砖瓦砌成祠坛,规模很小,方仅六尺,约有1顷。
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后,孔子的林墓也受到了重视。为显示弘扬圣道,历代王朝相继修林植树,不断地扩大墓园,添加建筑,设官守卫,使孔林成为世界上保持年代最久的家族墓地。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建过13次,增植树木5次,扩充林地3次,从而形成了现在孔林的规模。到清代时已达3000多亩,孔林的围墙周长达7公里,有墓葬1万多座。林内墓冢遍地皆是,碑碣林立,石仪成群。又有万古长春坊、至圣林坊、享殿、楷亭、驻跸亭等胜迹。汉、宋、明、清、民国墓碑4003通(现在新立碑未统计),其中有赵孟頫、李东阳、黄养正、严嵩、翁方纲、何绍基、阮元、康有为等人题写的碑文;石人、石马、石兽、望柱等石仪85对;历代栽植的树木42000余株(民国晚期到现在栽植的未统计);门、坊、享殿、碑亭等二十余座。
孔林神道长达1266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
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林墙内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
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
孔子墓在东周墓区的西北部,墓前有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所立“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一通。东边是孔子之子孔鲤的墓葬,南为孔子之孙孔伋墓,这种墓地格局在古代称为“携子抱孙”。附近还有“子贡庐墓处”。
《史记》记载,孔子殁后,弟子皆建庐守墓,服丧3年,只有子贡思慕情深,又独自守墓3年。明代重建三室,立碑以志纪念。楷亭前还有一株楷树,相传是子贡亲手种植的。
此外,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孔尚任墓、历代衍圣公墓、乾隆帝之女于氏墓等,也都是孔林的胜迹。林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四时不凋。根据统计,孔林内有楷、柏、桧、柞、榆等名贵古木数十种、共二万余株。
孔林的埋葬在二千四百余年中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目之多,保存之完好,作为氏族墓葬区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处,这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必然产物。
孔林内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地上地下文化遗产丰富,林内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是研究我国东方墓葬制度的沿革,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演变、艺术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