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龙泉码测树
遂川县原名龙泉,有木材生产、经营的悠久历史,1914年改名遂川县。
“龙泉码”发源地位于遂川县五斗江乡五斗江村,是明朝崇祯年间由当时为官南京居家守孝的郭维经父女,根据当地木材交易中常用的“估堆”、“秤称”、“定尺寸、定重量、定价格”等办法总结探索创新的一种科学简便的木材材积计算公式,因深受林农和木材商人的欢迎而流通于全国各地,到1954年国家代用公制检尺止,已有300余年历史。亦为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材积表,比国际公认“柯达山毛榉材积表”要早近200年。
“龙泉码”的基本内容由七部分组成:
1、围量。计算码两统称为“围量”。它是围尺从杉条木的蔸部起五尺五寸过四指处(此处是木材积最有代表性的部位),围量园周,以得出其木材材积的数据。
2、材质标准。杉木自八寸以上的为正木(即规格材),不足八寸的为“花校”,花校不计码分,按根计价,杉筒(原木)六尺为“脚木”。按码价大小分为六个码价等级,其鉴别木材长度,以有蔸有梢为标准,若有蔸无梢或有梢无蔸,则不分长短均按脚木计算。
3、木材缺陷及其处理办法。在木材围量时,围量部位遇空篼破烂、尖短、弯皂、水眼等缺陷,视实际情况酌情除尺。
4、计算及码分。计位数是两,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
5、“转贯”。按木材大小及其使用价值进行“转贯”,其具体办法是:八寸至一尺,每加大一寸而“转贯”进位五厘;一尺二寸进位一分;一尺三至一尺五寸进位一分五厘;一尺六至一尺八寸进位三分;一尺九至二尺五寸进位五分;二尺六至三尺进位一钱;三尺一至三尺五寸进位二钱;三尺六至四尺进位四钱;四尺一致四尺五寸进位八钱,四尺六至五尺进位一两六钱;五尺以上木材以此类推逢一至五,六至十加翻进位。
6、按木材优劣划分三等九级,称为“品色”、“庄口”。
7、码印及打法。木材成交后,买方都会在木材围量以下部位打上刻有所属商号的码印,又叫“斧印”。
尽管国家标准已实行多年,但由于简单、便捷,“龙泉码”遂川林区少数林农和木材商至今仍在使用。
在遂川林区自产自销,很多林农仍在采用“龙泉码”,尤其是毛竹围量始终沿用“龙泉码”中的九八摊尺。
为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木材检量方法得到完整传承和保护,遂川县文化和林业部门对“龙泉码”文化进行了系统整理,在“龙泉码”起源地、发明人郭维经故乡五斗江,建立了郭维经纪念馆,开辟“龙泉码”展厅,定期举办“龙泉码”培训,让林业从业人员和公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龙泉码”木材检量方法。
同时,遂川县启动了“龙泉码”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在2014年成功获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近八旬的陈安平是该非遗的传承人。
链接
明末忠烈郭维经
郭维经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生于今遂川县五斗江乡五斗江村的三溪,父亲生充、母亲廖氏共生育维经、维纲、维纪三子,无姐妹。
郭维经考中秀才后以教书糊口,家境依旧贫穷。后来在友人资助下赴省参加乡试和上京会试,因为才学出众,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考中举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考取进士,时年38岁。
郭维经步入仕途的十几年间正是明朝政权的多事之秋,朝廷政治腐败,人民苦难深重。郭维经不畏皇权“天威”,敢于屡次上疏抨击时弊。他的奏章措辞尖锐,泣血呼吁,不避权势,直陈其事。
崇祯三年(1630年),郭维经任南京监察御史。明王朝崩溃后在南明福王(朱由崧)小朝廷供职,因反对权奸马士英荐魏忠贤余党阮大铖任兵部尚书,遭排挤,遂称疾归里。1646年郭维经被在福州称制的唐王(朱聿键)起用,授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管湖广、江西、广东、浙江、福建五省军务。当时郭维经奉命率兵援赣,战败后入赣州市嵯峨寺自焚而死。
为推崇和宣扬郭维经“忠君报国”的气节,1766年,清王朝追封郭维经为文渊阁大学士,在遂川县城南门口和三溪郭氏宗祠门前,分别为其竖起镌刻有“宇宙正气”的高大红石牌坊,以旌表郭维经刚正廉洁、正气贯天的伟大气节。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追谥郭维经“忠烈”入祀“忠义祠。”
郭维经为官十几年,淡泊名利,始终奉守那种“落落莫莫,孤踪自矢”、“恬恬淡淡,芥视浮名……穷不失义,达不失望”的人生准则。
郭维经在京为官,家里仍十分贫寒,夫人留在家乡过着勤俭日子,志书上说她“愈自谦逊,服饰诸如平时。”
郭维经身为监察御史,多次为民请愿,勤于关心体恤民情,始终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为弱者呼吁。由于他多次直言进谏,触痛了权臣,得罪了皇帝,故屡遭贬谪,但他全然不顾个人得失乃至生命安全,甚至直接把自己置身于百姓之中“血诚毕吐”。
郭维经在南京任上担负着巡河、巡城、巡仓的重任期间夙夜匪懈,不辞劳苦,长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巡察期间,他目睹一些地方官吏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乃愤然上书,恳求皇上采取根本措施,减轻税赋,解除民困。“五斗江”的名字由来也是为了纪念郭维经想尽一切办法为家乡百姓减轻赋税的功德。
郭维经一生不管为官还是为人,置身何地,无论选定什么样的追求目标,都本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敬业精神,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聪明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献给庄严的选择,爱国治家,精诚所至。郭维经在母亲去世后告假回乡居丧6年,居丧期间,他深知朝廷无望,但报国之志未松,他与家乡父老修建银山白塔以象征自己的清白,筑造“求忠堂”表明自己忠于国家的心迹,还创建东郊长堤兴修水利。
“龙泉码”木材计量方法是郭维经及女儿郭明珠在自创的原木材积表的基础上发明的简便原木材检量办法,“龙泉码”集中体现出郭维经父女关心故乡林农的思想,“龙泉码”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周颖 刘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