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藁城耿村 故事村里的耿王庙会_国际新闻

河北藁城耿村 故事村里的耿王庙会

国际新闻 2022-11-23 17:00www.worldometers.cn最新国际新闻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gǎo)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大戏、说书、担经舞、打扇鼓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表演。

石家庄市藁城区耿村号称“中国民间故事第一村”。耿村民间故事,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小小的村庄里,深藏着大量能讲述民间故事的高手,多次引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

20世纪40年代,耿村仅有四百余人,大小店铺、作坊却有一百余家,故有“小村大集”、“一京二卫三耿村”之美誉。外出经商、游历、当兵的耿村人,返乡时带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传说。天长日久,这里逐渐成为了商品集散地和民间文学传播地,积淀了丰厚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村民中讲故事听故事的传统至今仍很盛行。

1987年以来,相关部门组织对耿村故事传承状况作了11次普查。目前,耿村的故事讲述者有二百三十余人,其中67人已被确认为“民间故事讲述家”。另外还出现了故事家庭、故事夫妻、故事兄弟、故事母子、故事父子等传承模式。

耿村因故事资源丰厚,讲述人集中,被命名为“故事村”。该村传承的故事内容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耿村故事表现出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科学认识、道德教化和娱乐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截至目前为止,已记录、整理出耿村民间故事六千余万字,先后编印内部科研卷本《耿村民间故事集》5部,公开出版了故事家专集和研究性著作10部,计955万字。耿村民间故事现象引起国内外学界关注,日本等外国学者曾专程到耿村考察,还举办过国际学术研讨会。

这个村庄始建于明朝初年,当时朱元璋有个义父叫耿再辰,是一员猛将,为讨伐元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死后葬在了这里。朱元璋命靳氏七人在此地看守坟墓,渐渐地形成了一个自然村落。最初叫看坟庄,因名字不雅,后改名为耿村。

耿王庙会是耿村祭祀耿在辰的传统庙会,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耿村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逢农历一、六为集,集市十分红火。当时村里店铺林立,又是连接东西商贾(西自太行山、东至衡水、德州)的交通驿站,街道昼夜马铃声不断,煤栈、布庄、饭铺、酒馆、客店生意红火,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之说。

南来北往的客商带来了自己家乡的故事,渐渐地这里就成了一个民间文学的聚散地。家家户户讲故事,是这个村庄自古以来的传统。有关耿王庙会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传说耿再辰在滹沱河畔与元军打仗的时候被敌人杀死,后来天黑刮起了一场狂风,把停放灵车的地方旋起了一个大土疙瘩,后来人们就把这沙丘叫耿王坟,为纪念耿王的功德,定四月初四为庙会。

耿王庙会以祭祀耿王为主。村南150米处的田地里建有耿王庙,旁侧立石碑数块。这里过去还有大仙堂、自落寺、真武庙等,现在都消失在历史的尘烟里。四月初四的庙会却延续了下来,除了祭祀耿王,还供奉胡老仙、眼光奶奶、催公大仙、长仙、三皇姑、路神、猪神等神仙。庙会以烧香、诵经、拜神为主,汇集了当地打扇鼓、腰鼓、河南坠子、舞蹈等民间艺术活动。

每到耿王庙会的前夕,由庙主向邻村善众发出邀请,定下时日,善众抵达庙前列队,鱼贯而入。领队人手持香火供品,余下善众敲打小鼓、铜锣、铜钹。扇子鼓的表演俗称“走八字”,参演人数不等,领队腰缠红绸,摆动腰肢,其他人右手持长柄扇鼓,左手持鼓槌,按照八步形状随着锣鼓欢快地舞动。耿村庙会吸引了大量专家学者前来研究。国际专家、港澳台同胞以及国内文化普查学者相继走进耿村,开展了多项学术研讨活动。

在明代定制形成的城隍庙里,供奉的是神的官职,而不是一尊神明。城隍可由不同人士出任,一般是殉国而死的忠烈之士。过去藁城的城隍庙榜为“显应之殿”,爵封显应伯。相传在永乐年初,滹沱河一带发生大战,其人助阵有功。推算下时间,应该在燕王朱棣扫北时期。

耿王庙会历史悠久,是一项丰厚的文化遗产。它是老百姓广泛参与的大舞台,汇聚了农村传统的文化项目,像担经舞、扇子鼓、腰鼓、民间戏曲等,演出的是民间团体,观看的是乡村百姓,成为群众抒发情感、自娱自乐的狂欢之所。庙会对推广群众文化、延续民间艺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worldometers.cn 全球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全球化,全球疫情,全球股市,全球新闻网,全球地图,全球通史,经济全球化,全球变暖,全球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