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公岩摩崖石刻
胡公岩位于余姚胜归山南坡。明嘉靖二十七年,胡宗宪任余姚知县,有效地禁住了胜归山开凿山石之风。十年后,胡宗宪调任浙江总督,为抗倭多次来到余姚,屯兵胜归山下,后人为纪念胡宗宪,特于嘉靖四十年在胜归山南坡雕凿胡宗宪官服像,故称之为“胡公岩”。胜归山之所以成为游玩胜地,不仅是有几个石孔而已,主要的还在于有着明代、清代至民国先后雕凿的岩崖雕像。胜归山旧有刘将军庙,祀东晋将军刘牢之。到明嘉靖间,在庙前增建复初书院,雕凿胡宗宪秉公断案之像。后因岁久,庙与书院渐圮。至明万历年间,有一僧人看中旧址,改建为禅院,依山岩雕凿佛像,历二十年竣工,称之为胜归山庙。增凿的佛像有袒胸露肚、捧腹大笑的弥陀佛,手执破芭蕉扇的疯癫和尚济公像,上面还有观音大士像,曲腿盘坐莲花宝座上,座下是浪涛翻滚的南海,有巨鳌游弋。东侧有赤脚踏宝莲台的释迦牟尼立像,以及横眉竖眼的多尊罗汉立像,各高五米左右。这些佛像,造型生动,神态各异,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胡公岩摩崖石刻于1981年6月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3月16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公岩摩崖石刻在余姚胜归山,此山为余姚的座山和风脉所在,光绪《余姚县志》云:‘胜归山,在余姚邑治北数里,世传晋刘牢之胜孙恩归,屯师于此,故名’。后因历代在此山取石他用,所以俗称打石山。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绩溪人胡宗宪就任余姚知县,为保护属邑风水,即写定书契,捐银赎买胜归山,并将山地归官,至此胜归山开山取石之风才被遏制,重还了姚邑葱茏秀丽之北山。
后来,胡宗宪一直带兵抗倭在浙东前线,屡屡取得大捷,护佑了一方安宁,百姓为纪念这位曾经的父母官,于是在嘉靖三十四年自发在胜归山雕凿胡宗宪像,以示尊怀,即今胡公岩。在此后的数百年间,附近山崖旁又陆续雕凿了十余座造像及各类题刻,形成了浙东一处从明至民国独特的石刻文化遗存。
胡公岩现存摩崖造像14躯,其中年代最早为现观音阁的原胡公像,有边款记之为嘉靖乙卯年,但可惜的是当年的胡公像没能留存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后来重塑的观音大士像;年代最晚是胡公殿胡公造像,刻凿于民国三十五年;胡公岩摩崖还有许多名人格言题刻,绝大多数没有纪年,艺术价值亦一般。有说胜归山(包括胡公岩)在文革中毁掉了一批近现代名人造像及题刻,将信将疑吧,如有的话,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名人题刻,应该都是照葫画瓢之类的作品吧。
胡公造像位于胡公岩造像群中部,壶门形龛,龛上横方镌有‘胡公殿’三大字,无款,龛内凿半身人像:胡公身着官袍,头戴纱帽,左手拈长须,右手扶案板,一副懔然办公的模样,案前浅刻有‘胜归’二字;龛东侧刻有胡宗宪简历一方,落款为‘民国三十五年·黄胄敬书’,西侧则刻捐助人名讳及钱额。
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明徽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嘉靖十九年知益都县,以艰归;嘉靖二十八年任余姚县令,有政声;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嘉靖三十四年擢都察院右佥都御使;嘉靖三十五年迁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使;嘉靖三十九年以平海盗汪直功加太子太保,晋兵部尚书;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被捕入狱,次年革职还乡;嘉靖四十四年三月被再问罪,同年十一月初三死于狱中,终年五十四岁。隆庆六年,得以平反昭雪,并录平倭功入国史;万历十七年,赐葬故里天马山,追谥‘襄懋’。
关于胡宗宪其人,历史上纷争颇多,有说是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亦有说是奸邪佞臣、媚上欺君之徒。笔者认为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其他任何皆可虚化、搁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该摩崖石刻位于胡公岩上端凸出的岩石上,为胜归山摩崖石刻最早雕凿地,始凿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原先造像的雕凿为胡宗宪像,不知何时毁圯,后来又换成观音大士像。前凸的岩石上刻有‘胡公岩’三个大字,两旁镌边款‘大明嘉靖乙卯岁孟春吉旦·赐进士知余姚县巴郡李伯生’字样;题刻下方是一尊圆雕观音像,高1.92米,端坐在三层莲台上,法相庄严;两侧崖壁上分别刻有善财童子和龙女的造像,有圆拱形龛。
注:关于胡公岩摩崖石刻,在清光绪《余姚县志》有这样记载:“胜归山摩崖·嘉靖四十年。胡公岩·‘嘉靖辛’(案)胡公岩三大字横镌,石壁上旁有小字一行,惟‘嘉靖辛’三字可识,参《修复记》当并在辛酉岁。”看到此条笔者有些糊涂了,嘉靖辛酉为嘉靖四十年(1561),而现胡公岩最早的纪年为嘉靖乙卯(1555),要早于县志所载六年,且边款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辨,没理由县志作者会舍早取近的呀?于是翻阅大学士、礼部尚书吕本所撰的《修复胜归山记》,其中明确重修时间为嘉靖辛酉夏四月。故此,笔者认为此处摩崖石刻纪年有后世重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