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的六大特色文化
被称为“天乐飘落的地方”的剑川,有六大特色文化,非常珍贵。
农耕文化
古时,剑川先民们生活在黑潓江边象鼻洞一带,居于洞穴,过着原始人类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逐渐从象鼻洞一带走向剑湖之畔,凭着勤劳勇敢的天性和集体的聪明智慧,彻底摒弃旧石器,逐渐学会制作石器、陶器、角器、青铜器和铁器,并利用这些工具在湖滨建立起“干栏式”建筑,形成渔牧农耕生产生活习惯,最后稳定聚居于剑湖之滨。
境内先民们的农耕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影响着剑川以白蛮(白族)为主体的世居民族的生产生活。这种农业、畜牧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习俗形成于新石器时代,延续并影响至近现代。
手工艺文化
境内先民的手工艺、工业生产习俗依然源于数千年前的新石器、青铜器和铁器的创造与生产。手工艺和手工业的逐步成熟,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海门口木质建筑文化和石钟山石窟文化的影响,唐代以后,剑川木雕文化、石雕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至明清两代,剑川木雕走出剑川,遍及滇、黔、川,形成国内独树一帜的木雕特色产业。
原始宗教文化
五千多年来,剑湖先民们在仰仗着剑湖生产生活,休养生息,享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的同时,又遭受着大自然带来的患灾,便依赖当时朴素简约的思维理念,把大自然造就出的平安与吉祥,灾难与惩罚,都靠猜想归结于上天主宰的某种意愿,于是产生“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和各种虚无缥缈的民族原始宗教理念,这种理念发展、扩散、流传,最终形成白族原始的、唯心的“天地观”、“生死观”、“灵魂观”。
传播白族原始宗教的组织体系,史称“朵兮薄”教。按照白语解释:“朵,大或伟大”的意思,“兮薄,神秘术尊者”的意思。南诏未建立之前,“朵兮薄”教曾经参与当时统治者的政治活动,在统治者中占据了教主地位。随着佛教密宗阿吒力地位的确立,“朵兮薄”教被迫解体分散,离开王权政治,走向了民间。
白族密宗阿吒力为主的宗教文化
白族密宗阿吒力文化是一个系统的信仰性民族佛教文化体系。
唐南诏时期,印度佛教密宗进入云南,成为南诏王室尊崇的教派。
如同印密进入中原之后,经过与汉文化长期融合形成汉密一样,至大理国时期大理国皇室引入汉密,并将密宗奉为“国教”。此后外来密宗文化与白族文化长期相融,形成自成体系的白族密宗阿吒力派系。明代至今,白族阿吒力师僧离开上层,走向民间,带发修行,并以白族语言、口头释读经书,形成明代至今白族密宗的固定行法模式,并成为剑川民族宗教中坚。前不久逝世的剑川古城内的白族杨元轩,是阿吒力乐舞传承人。
元明清以后,佛教禅宗、道教文化逐步深入白族地区,这些文化与阿叱力文化一道逐步与白族文化相融合,使境内民间语言、文化经济、婚丧嫁娶、渔牧农耕等生产生活习俗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与此同时,白族“朵兮薄”的祭祀活动依然被白族群众接受,许许多多的白族村社中,白族人群中,自然崇拜、原始宗教观依然根深蒂固。